八賢王趙德芳的原型,用倆字可以概括:沒有。
皇帝本就是超然物外的存在,哪個皇帝腦袋有包,在自己的頭頂上給自己找個緊箍咒戴,找個八賢王這樣的太上皇,拿著一根瓦面金锏,上打君王下打奸臣,皇帝仿佛又給自己找了個爹,這樣很好玩嗎?
評書中的說法是,趙光義奪了趙大的江山,趙匡胤的媳婦不干,上金殿上鬧,趙光義沒辦法,只好給趙匡胤的兒子趙德芳加官進爵,一下子加了八個王爺,還送他一個特權(quán),賜他他一把金锏,可以上打君王不明,下打臣子不忠。
這簡直就是給了趙德芳一把尚方寶劍。
有了瓦面金锏的八王,在北宋初期的故事中混的虎虎生風(fēng)。
在評書《楊家將》中他拿著金锏替楊家人伸冤,在評書《呼家將》中他拿著金锏替呼家人伸冤,評書《三俠五義》中他拿著瓦面金锏替開封府的諸人打抱不平。
可以說八賢王就是評書中的bug般的存在,有他在,評書中的好人一般都不太容易死,只要有忠良被冤枉,八賢王出馬,一般都能保住命,畢竟他的金锏是皇帝都怕的寶物。
八王的故事從宋太宗一朝一直持續(xù)到宋仁宗,仁宗年間著名的貍貓換太子就是在八王強力干預(yù)下真相大白的。
趙德芳是趙匡胤的第四個兒子,生于后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這一年發(fā)生了一件大事,周世宗柴榮去世了,不過第二年發(fā)生的大事和趙德芳切身相關(guān),他爹趙匡胤在陳橋驛黃袍加身,成了宋朝開國皇帝。
而到宋仁宗即位的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趙德芳不過64歲,即使再過五年宋仁宗18歲親政,趙德芳才七十上下,完全有能力能主持洗白一場貍貓換太子的大戲。
然而一切不過是故事,故事里的事說是就是不是也是,但是故事里的事只是故事,不是歷史。
讓趙德芳被封八個王,讓趙德芳有超現(xiàn)實寶貝瓦面金锏,這大約就是老百姓對趙光義擄奪趙大江山的一種不滿,一種發(fā)泄而已。
真實歷史中的趙德芳,活著的時候從來沒有被封過王,趙光義篡位后封趙德芳為興元尹、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同平章事。
興元是漢中地區(qū)的舊稱,興元尹就是漢中太守,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其實還是興元地區(qū)的另外一個稱呼,這個官職也可以直接叫興元節(jié)度使,這是個武職,但是在宋朝是遙領(lǐng)的一個職務(wù)。同平章事,平章事是宰相的意思,這個職務(wù)就是和宰相一樣,其實一樣的大約是待遇,而不是權(quán)利。
趙光義這是給了趙德芳很多榮譽頭銜,養(yǎng)著他而已,畢竟這是前皇帝的兒子,待遇規(guī)格不能太差。過了三年,趙光義又給趙德芳加官進爵了,封他為檢校太尉。
這是武職的最高官職,可惜依舊是一個榮譽頭銜。
大約年輕氣盛的趙德芳也會跟叔叔急吧,對趙光義說:叔叔我想干點實事,你封我一堆沒有用的 虛銜,三年三年又三年,我覺得自己在浪費生命。
趙光義意味深長的拍了拍他的肩膀說:沒有又三年了……
在加封檢校太尉的三年后,趙德芳離奇暴斃,史書上說他是“寢疾薨”,大約就是睡著睡著就死了,死時趙德芳只有23歲。趙德芳死前兩年他哥哥趙德昭因為被太宗皇帝罵了兩句,想不開自殺了,享年28歲,至此能和宋太宗競爭皇位的趙大的后代全軍覆沒。
按照趙光義編造的《金匱之盟》自己死后要把皇位傳給弟弟趙廷美,趙廷美這名字起的好,挺美,趙光義的理解大約就是:想的挺美啊。
趙光義即位后,屢次查出趙廷美有造反的嫌疑,但是趙光義顧念兄弟之情,一次一次原諒了他,只是不停貶戍他打壓他而已,在趙光義一次次打壓中,趙廷美在侄子趙德芳死后三年也吐血而亡,享年38歲。
不知道趙廷美死前是否想起自己給南唐后主李煜送牽機藥的那個下午。
各個合法繼承人都先宋太宗而去,宋太宗略顯無奈的最后選擇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
而評書中傳奇的八賢王趙德芳,生前從沒被封過王,但是死后卻先后被封為岐王,楚王,秦王等,但是這些加封和他已經(jīng)沒有關(guān)系了。
==============================
文:薛白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