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中國人對吃的熱情和執(zhí)著,從古至今后無來者。但是隨著現(xiàn)代醫(yī)療的進步,我們漸漸了解到吃,喂飽味蕾的同時也可能拖垮身體。
一半以上的癌癥,都是吃出來的。比如,“男性天敵”前列腺癌,哈佛大學就曾做過研究,發(fā)現(xiàn)每天喝大于2杯的牛奶,前列腺癌的風險會提高30%到60%。每天吃超過2兩的雞肉,前列腺癌惡化或復發(fā)的風險會提高3倍。
如此,對于普通人,需要面對”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的糾結情況,而對于癌癥患者來說則還要面對“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的恐懼。
癌癥病人的飲食誤區(qū)
癌癥病人的共同特點就是“少油少鹽、營養(yǎng)均衡”,這樣的理念是沒有錯的。
但就像在選擇治療方式的時候總是會有非主流的“偏方”亂入,在癌癥病人的飲食選擇方面,也有不少明的暗的“坑”。
比如,說什么茶葉抗癌,紅薯抗癌,大蒜抗癌……有一些抗癌食療的流言則非常奇怪,如嚴禁吃肉,嚴禁吃雞蛋,嚴禁吃酸性食物,嚴禁吃米飯,嚴禁喝牛奶(但可以喝酸奶)……諸如此類,令人咋舌。
癌癥病人均衡、科學的飲食非常重要,但四起的流言卻明明吶喊的是讓癌癥病人干脆絕食。
這些典型的流言一定要知道,以免更多的人入“坑”。
乳腺癌患者不能吃豆類食品?
許多乳腺癌患者及家屬認為黃豆中含有的大豆異黃酮,也就是植物性雌激素,會增加復發(fā)或進展的概率。
在2009年《美國醫(yī)學會期刊》(JAMA)上有一篇研究就明確表明黃豆類食品對乳腺癌患者是安全的。大豆異黃酮雖然結構上與雌激素相似,但它的作用非常弱,而且在體內(nèi)和雌激素的作用也不同。根據(jù)目前的資料顯示,大豆既不能誘發(fā)乳腺癌復發(fā),也不能預防乳腺癌。
癌癥患者口味要清淡,不能用油烹調(diào)?
癌癥患者的營養(yǎng)需求比一般人來得高,不使用油脂會大大減少獲取的熱量,降低食物的美味程度。因此,適度的使用油脂來烹調(diào)食物是必需的,但可以避免油炸的方式。
此外,還可以適量使用一些調(diào)味料,如蔥、姜、蒜、洋蔥、檸檬、蘋果、菠蘿、西紅柿、堅果等,增添食物的香氣,改善患者的食欲。癌癥患者最重要的是“吃得下”,尤其是在食欲欠佳時,太多的飲食限制反而造成患者的營養(yǎng)攝取不夠。
蔬菜生吃才最健康?
癌癥患者在治療期間容易有白細胞低下、免疫系統(tǒng)變?nèi)?,此時不適合吃任何未煮熟的食物如生菜、生魚片、半熟蛋等,因為這些都會增加感染的風險。建議飲用水都要煮沸,水果要選擇可削皮食用的種類。
癌癥病人不能吃“發(fā)物”?
首先,“發(fā)物”這個歸類大多來自民間經(jīng)驗的總結,但事實上,很多食物被定性為“發(fā)物”的理由就很牽強,比如竹筍就被定性為“發(fā)物”,原因是竹筍長得快,“發(fā)”的勢頭猛。
所以,除了醫(yī)生建議忌口的食物,如果患者本身對所謂的“發(fā)物”是沒有過敏的,只要食材新鮮安全,都是可以食用的。
當然,如果家屬實在是不敢隨意觸碰“發(fā)物”,那就可以試試“同類食材替代法”,比如要補充蛋白質(zhì),像鴨肉、羊肉是“發(fā)物”不能吃,那就用豬肉、牛肉等食材來替代補充蛋白質(zhì)。
其實,關于飲食的選擇我們也應該重新建立起正確的心態(tài)和理念。我們必須承認我國的飲食習慣中重油重鹽重辣的偏向的確是對身體健康存在一定的威脅。
中國因為飲食結構而導致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癌癥死亡率,都是世界人口前20的大國中的第一名。
所以,不管是癌癥病人還是普通人,在吃的方面都要做到“口味均衡、營養(yǎng)也均衡。
吃出新希望
因為吃太重要了,所以關于吃的科學研究也一直沒有停止。
8月16日,發(fā)表在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 》上的一項研究表明,攝入水果、蔬菜、黑巧克力、茶等富含黃酮化合物的食物可以預防癌癥和心臟病,延長壽命。而且這對于吸煙者和重度飲酒者,效果更佳。
不過,需要遵循一個金標準:要想起到預防疾病作用,每天攝入總黃酮的量要求達到500mg才行。
怎么達到這500mg的量呢?科學家也給出了可行的建議:吃不同的蔬菜、水果補充黃酮類化合物,這也很容易通過飲食實現(xiàn):一杯茶,一個蘋果,一個橙子,100克藍莓和100克西蘭花就可以達到500mg黃酮類化合物。此外,像山楂、沙棘、蕎麥中也富含黃酮化合物。
好醫(yī)友建議大家心態(tài)均衡、讓健康的飲食也能成為助力美好生活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