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作者:京博國學
來源:京博國學(ID:jingboguoxue)
初出茅廬的少年,血氣方剛,自覺前程無量,天空才是極限。
加上一無所有,為了達到個人的目的,難免做一些不靠譜的事,犯一些不考慮后果的錯誤。
人到中年就不一樣了,經(jīng)歷了十幾年二十年的浮浮沉沉,明白了世界上的事情不是自己所想象,不能由著自己的性子來;
而且上有老,下有小,穩(wěn)定壓倒一切。
這個時候,如何營造家庭的幸福,如何選擇和維系朋友,哪些事可為,哪些事不可為,就有了新的思量。
01
家有三不準。
一個幸福的家庭,一定是個和諧的家庭。
營造和諧有高招,做到三不準,家風就好了一大半。
1. 一不準讓父母擔心
孔子說:“父母唯其疾之憂。”
意思是說,只讓你的父母為你的疾病擔憂,這句話意思很深。
人吃五谷雜糧,怎么可能不生病?但父母只為你的健康擔憂,說明你的工作好,你和妻子恩愛,你的小孩很乖。
因此,努力工作,夫妻恩愛,以合適的方式教育小孩,家庭就有了幸福的根基。
2. 不準夫妻吵架
俗話說,夫妻吵架,是床頭吵架床尾和。
但父母不知道,孩子不知道,他們只看見你們氣勢洶洶。
父母著急上火,勸了這個罵那個,小孩哇哇大哭,都不開心。
有一個同事的女孩,老大不小了,還沒有男朋友,夫妻兩個急得四處托人介紹。
女孩卻冷冷的說:“結婚有什么意思?看你們兩個吵來吵來吵了一輩子,結婚有什么意思?”夫妻倆悔不當初。
3. 不準給孩子太大壓力
一些70、80年代的父母,經(jīng)歷過工作難求、謀生不易的苦日子,老是擔心子女將來沒有好工作,于是從小就給孩子太大的壓力。
在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教條下,逼著孩子學奧數(shù)、上補習班…… 沒有一點空閑的時間,把可愛的孩子,硬生生的往小老頭、小老太的方向趕。
老話兒說:兒孫自有兒孫福。杞人憂天沒有意義。
你眼中的好工作,在孩子看來可能是按部就班的無趣生涯,你眼中的安穩(wěn),在孩子看來可能是波瀾不驚的百無聊奈。
給孩子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培養(yǎng)一顆樂觀向上、自主自強的心和一個好性情,比什么都重要。
02
友有三不交。
年輕的時候,懵懵懂懂,有肉就吃,有酒就喝,因為要廣交朋友,互相幫襯,實現(xiàn)夢想。
但中年之后應明白,有三種朋友不可交。
1. 不懂感恩的朋友不可交
人最應該感恩的是自己的父母,其次要感恩幫助過自己的師長和朋友,是他們給了陽光,使你健康的成長。
甚至還要感恩那些給自己使過絆子、傷害過自己的人,因為他們使你知道了什么是自尊。
那些不知感恩的人,要么是自大狂,他覺得所有人對他的幫助都是理所當然,他以為自己是花朵,別人都是土壤和養(yǎng)分。這種人是心胸狹窄之輩,睚眥必報,非??膳隆?/span>
2. 缺乏仁義的朋友不可交
孔子說得很明白,“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有品行的人看到利益首先想到符合不符合道義,而無德的人只要有利,其余的就置之腦后了。和這樣的人合作有非常大的風險。
3. 借錢不還的朋友不可交
君子有通財之誼,朋友有難,雪中送炭是應有之義。但如果他有這個經(jīng)濟條件,甚至比你還寬裕,借錢不還,就說不過去了。
03
事有三不做。
大丈夫做事,有所為有所不為。
1. 不做有違良知之事
老話兒說:人做事,天在看。
古語說:“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span>
水旱災害,地震海嘯,世間有真情在,尚可與天斗,與地斗。
但如果壞了良心,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人人唾棄。
2. 不做碌碌無為之事
人來到世間,是白白來過的嗎?
孟子老先生說:“欲平治天下,舍我其誰?”
我們也許沒有孟子的豪邁與暢達,但奉獻家庭、真誠做事、關愛社會,不是我們應盡的責任嗎?點擊此處免費看激情內(nèi)容,你懂得。
3. 不做有損健康之事
父母曾對我說:“我們老兩口身體好,就是你們最大的福氣?!?/span>
父母說的真好,父母每天散步,做操,心情快樂,不用我們操心,還能幫帶孫子女、外孫子女。
年輕的時候,不懂得身體的重要,年輕嘛,有本錢。喝酒的時候,甚至流行一句話:寧傷身體,不傷感情。
人到中年,應該明白,你的身體,不僅屬于你,還屬于你的父母,你的愛人,你的子女。
人到中年,少喝酒,多吃菜,常運動,勤健身,少打牌,不熬夜,少生氣,寬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