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文的概念顧名思義,凡是為制各種碑上寫的文字都叫碑文。我國制碑的俗習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有碑的出現(xiàn),當時的碑,如宮館中的測影碑,宗廟中的系牲碑,墓旁的下棺碑,都不刻文字,后來有人刻上相應(yīng)的文字,就逐漸形成各種碑文。
碑和碑文的種類我國從漢朝以后,刻碑的風氣逐漸普及,幾乎處處可碑,事事可碑。
有山川之碑,城池之碑,宮室之碑,橋道之碑,壇井之碑,家廟之碑,風土之碑,災(zāi)祥之碑,功德之碑,墓道之碑,寺觀之碑,托物之碑等。
前人實行,后人效法,中國的名勝古跡,竟形成獨特的“碑石林立”的民族特色。因此,碑文竟成了使用范圍極廣的實用文體。
六十一、五百年來無此君——愛厚帖
六十二、子山書如雄釗倚天——謫龍說
六十三、明人飛章草——宋克急就章
六十四、端雅雍容的官楷——敬齋箴
六十五、狂士舞狂草——游七星巖詩
六十六、枝山草書天下無——《閑居秋日》等詩
六十七、行草書狂文——文征明赤壁賦
六十八、萬枝桃花月滿天——落花詩
六十九、短暫生命的最強光——西苑詩
七十、草書亦可溫和徐緩——王鐸五言律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