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職場還是在日常交流中,我們都少不了溝通。有些人說話讓人如沐春風,有些人說話卻令人感到不適。這就需要一些談話技巧來讓溝通更順暢,更愉快。
1
客套話恰到好處
在職場上,表達客氣,通常說禮貌用語就可以了。請人幫忙,說麻煩你了;得到幫助說謝謝你。你要表達的恭敬與感謝,用真誠的語氣表達,別人能感受到。
有些人喜歡拽文,像個古代書生一樣刻板,與同事交流,突然來一句,“在下才疏學淺,還請閣下多多賜教。”
呃……這樣的語氣,要不是你平常說話就如此,還真叫人適應不來。
另外,現(xiàn)在好多人說話都喜歡給人升職,加各種頭銜,見到客戶不管人家是人什么職位,反正統(tǒng)稱為“王總”“張總”等等,聽到人家在某局工作,也不管是科員還是干事,“馬局”“高局”張口就來,讓人聽著客套中帶著虛偽,奉承中夾雜著不真誠。
之前和幾個同學吃飯,一個在搞創(chuàng)業(yè),一個剛剛考上公務員,一個在醫(yī)院工作,一個在銀行上班,還有兩個同學和我,都是打工的。
觥籌交錯中,同學聚會就變了味,“趙總”起來給“王局”敬酒,彼此握手,說著將來要相互提攜,“趙總”給“馮行長”遞了煙,煙霧繚繞里我看到他們相視一笑。
恍惚中,我感覺自己正在參加馬云組織的高端飯局,周圍都是達官權貴,功成名就之人。說實話,這頓飯我吃得沒法消化。倒不是我真就混得不如他們好,主要是這幫人真的太能裝了。有夢想是好的,還是要低調(diào)做人,踏實做事,夢想才好實現(xiàn)。
在我看來,與人交流,真誠最重要。沒必要刻意給人戴高帽,誰幾斤幾兩,自己還不清楚嗎? 缺乏感情的客套話,真的可以免了。雖說自古套路得人心,但是套路太多,反而有些讓人無所適從了。
2
被人稱贊說謝謝
中國人一向比較含蓄,尤其被人夸贊的時候,都是謙虛地說還好還好,或者一笑而過。
但也有些人,被人夸贊,既想保持被夸的狀態(tài),又得裝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讓夸人的人一陣別扭。
同事小艾上班背了個新包包,萌萌看見了,稱贊了一句,你這包包好漂亮哦,在哪買的,我也好想擁有哦!
小艾很隨意地說,不值錢的,也就3000塊。
萌萌一聽,不再說話,撇了撇嘴坐回座位上,開始干工作。
小艾說話,真是讓人憋出內(nèi)傷。一句禮貌的“謝謝”就能圓滿解決的事,非要讓人尷尬到死,難怪辦公室的人不怎么和小艾說話。
小時候,我們以為,言語上壓過別人,就是勝利;長大后,我們以為,讓自己占據(jù)優(yōu)勢,就是成就。后來才發(fā)現(xiàn),一個人成熟的標志,是對世界越來越包容,曾經(jīng)看不慣的,都開始變得順眼。
是以,我們說話的時候,會越來越多地考慮到別人的感受,讓自己舒服,也讓別人舒服。
3
不是誰都認識你
我們說,對一個人尊重,就是要記住對方的名字。
當然,這只是對自我的要求,我們沒有資格去這么要求別人也能做到。
有些人,可能在小圈子里混得比較好,就有些飄飄然,大有一種天下誰人不識我的優(yōu)越感。但講真,不是誰都認識你的。
對于一些見過面,又不太熟的人,再次見面的時候,不要直接問“你還認識我嗎?”萬一人家真的不記得你,但又迫于禮貌,不好直接承認對你沒印象,那就尷尬了,你下不來臺,對方還得賠禮道歉。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最好的方法就是連名帶姓地重新做自我介紹,你好,我是XX,很高興再次見到你。
如果對方記得你,就皆大歡喜,不記得,也算重新認識,場面就和諧多了。
4
批評也可以很悅耳
批評,看起來不太好聽,大多領導批評起人來,也不顧場合,不顧對方顏面,直言不諱。
但是有些人的說出來,就悅耳多了。
小麗說她的領導,情商非常高,跟他說話,每次都身心舒暢,就算是批評,也讓人心悅誠服。
有一次,小麗因為疏忽,一個報表做錯了,有些數(shù)據(jù)有出入,還有一些建議也存在問題。
開會的時候,領導提出了疑問,但沒有當場指責。
散了會后,領導單獨跟小麗說,關于你的這個報表,有些數(shù)據(jù),我有一些想法,我跟你交流一下,你看看怎么修改比較合適。
小麗很幸運,遇到這樣的領導。
當然,我們面對領導的批評,容忍度比較高。
但是如果是平級,同事之間,我們就要姿態(tài)平等的交流。就算是對方錯了,也要給他臺階下,盡量把心情平復下來,坦誠溝通。
忠言未必逆耳,即便你是好意,對方也未必會領情,甚至誤解你的好意。除非你和對方有一定的交情或信任基礎,否則不要隨意提出批評。
秘書之道
微信id:GD-TJMS
秘書從業(yè)者的學習悅讀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