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越來越豐富的今天,有一批敢于嘗鮮的筆記愛好者們已經(jīng)不再癡迷于以簡潔語法為代表的 Markdown,而是轉向自由化、定制化的模塊化筆記。他們利用各式各樣的模塊打造高度可視化的筆記,并公開發(fā)表,傳播影響力。在看到這些精美的作品后,又有一批用戶發(fā)現(xiàn)模塊化提供了更好的編輯和整理體驗,以及可視化帶來的效用。但市面上的享譽盛名的模塊化筆記琳瑯滿目,導致這些后來者不知道選擇哪款作為主力筆記,這真是一個幸福的煩惱。所以,我將完整對比現(xiàn)在最流行的、知名度最高的 5 款模塊化筆記,幫助你挑選適合自己的筆記 app。現(xiàn)在最流行的新興筆記 app 分別是《Notion》《Roam Research》《Wolai》《Craft》 和《Obsidian》。盡管最后一款并不是模塊化筆記,但不妨礙它們共同給筆記 app 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家可以根據(jù)這張表格初步了解重要的功能,接下來將介紹下它們各自最強大的功能。這 5 款筆記 app 各有千秋,看完之后相信一定有一款能擊中你的心。《Notion》是將模塊化筆記發(fā)揚光大的先驅者。提到它,先想到的一定是各式各樣的模塊。比如下圖我用了重點、標題、文本、無序列表、內嵌視頻 5 種模塊,并拖拽將其并列,從而實現(xiàn)強化版的康奈爾筆記。既可以邊看視頻邊記筆記,也可以通過左邊的關鍵詞回顧右邊的內容。但我更想說的是被稱為 2.0 版本的靈魂「Database」模塊。它的靈感來自于《Airtable》,本質上是一個關系型數(shù)據(jù)庫。有了它,《Notion》才和其他普通筆記軟件真正拉開了差距。由于每一行數(shù)據(jù)都是一個單獨頁面,所以它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組織同類型筆記,并且在該頁面下記錄相關內容,最后根據(jù)我們的需要篩選出符合某一場景的內容。比如我就用它來組織所有的稿件。這只是其中一個用法,配合它其他的功能,你甚至可以自建一個免費的《Things 3》作為你新的 GTD 軟件。更多用法可以參照官方模板,或網(wǎng)絡搜索。不知道你的英語老師教你背單詞的方法是不是以一個單詞為中心,然后向外擴散寫下盡可能多能想到的單詞,并且保證它們之間有聯(lián)系。比如下圖就是我以「Apple」為中心展開的單詞聯(lián)想,寫多了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它可能會變成這樣。這其實才是我們大腦記憶的真實樣子,知識不是獨立的,而是各自有聯(lián)系。《Notion》的數(shù)據(jù)庫幫助我們更好的組織和管理筆記,而《Roam Research》引進的雙向鏈接和關系圖則幫我們更好地建立起了筆記之間的聯(lián)系。此前的筆記鏈接只能單向跳轉,即你過去了回不來,但雙向鏈接可以讓你在筆記之間來去自如。這特別像我們在回顧手寫筆記時的樣子,攤開筆記,一會看下這個知識點,一會看下那個知識點,思考兩者有什么聯(lián)系。雙向鏈接現(xiàn)在就直接把該頁面相關的其他頁面在最底下給你展示完整,而你只需要負責思考。對于這種網(wǎng)狀結構的筆記,跳來跳去自然是很麻煩的,好在 Roam Research 還提供了側邊欄,只需按住 Shift 再打開即可。側邊欄用于快速查看參考頁面,并且可以同時顯示多條記錄,這對于查看同一頁面的多個引用是十分友好的。《Obsidian》則是另外一款同樣專注于雙向鏈接和頁面關系圖的筆記 app。但它的特別之處是本地編輯和本地存儲,把數(shù)據(jù)安全交到你手里。最直接的好處就是響應速度極快,不會出現(xiàn)因為網(wǎng)絡問題而無法使用的情況。但因本質上是 Markdown 筆記,所以《Obsidian》無法進行段落內容的互相引用,只能是標題互相引用。另外,它還支持各種插件,你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選用插件。所以你還可以做一些其他筆記軟件無法做到的事情,比如錄音、隨機復習筆記、快速新建卡片盒筆記等。卡片盒筆記的核心是每一個筆記只有一個觀點,這樣才能幫助你更好地掌握。所以,多窗格非常有效,你能在一個屏幕上看到相關的筆記內容,也就更能有效地理解和記憶。不過前提是你的屏幕足夠大。《Wolai》是唯一一款中文化的筆記 app。你可以將其視作《Notion》和《Roam Research》的結合體,它既擁有前者的編輯體驗,也具備后者的雙向鏈接和頁面關系圖。雖然模塊豐富度暫時不及《Notion》,但對中文環(huán)境進行了很多功能和設計上的優(yōu)化,更符合中文用戶的使用習慣,比如輸入「》」也能實現(xiàn)「>」的效果。除此以外,還對頁面關系圖進行了優(yōu)化,內容如下:可以檢索某一頁面。
對子頁面和引用頁面做了設計樣式區(qū)分。
增加了關系圖的展示樣式。
增加了 3D 關系圖,但目前實用性較差。
這些優(yōu)化能夠更好地幫助我們厘清頁面之間的聯(lián)系,在回顧階段會有良好的引導作用。另外一個特別吸引人的小功能是,你可以自定義域名,比如我就自定義了一個 wol.ai/blog。等后期公開分享功能上線后,把自己筆記分享給別人會變得無比簡單和迅速。先吃螃蟹的人總會有好處。目前,《Wolai》仍處于內測階段,更新速度極快。如果想要搶先體驗,可輸入 AppSo 專屬無限邀請碼【9Z4K2K3】。與上述 4 款軟件不同,《Craft》沒有那么強大的功能,可以視作《Notion》剛發(fā)布時的版本,但勝在蘋果生態(tài)下的原生體驗。同時,它也是唯一一款支持手寫功能的筆記 app。之所以提它,是因為你可能并不需要強大的功能,而只是需要一款在蘋果生態(tài)下能夠快速記錄,實時同步,且外觀精美的筆記 app。它同樣也是模塊化筆記,公開鏈接的訪問速度很快,因此非常適合用來寫文章。看完了那么多筆記 app,你是不是覺得每款都很強大,不知道該選擇哪款呢?下面是我的個人建議:如果你是跟學生一樣主要用于學習記錄的話,考慮到功能和訪問速度,建議優(yōu)選《Obsidian》《Wolai》,其次是《Notion》《Roam Research》。當然,如果你需要豐富的模塊的話,《Notion》必然是最優(yōu)選擇。
如果你是開發(fā)者,有很多代碼需要記錄,建議使用《Wolai》《Notion》。
如果你是一個熱愛折騰,有很強動手能力的用戶,可以嘗試《Roam Research》《Obsidian》。它們支持自定義 CSS,你也就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求,調整頁面展示樣式。
如果你特別在意數(shù)據(jù)安全,那就選擇《Obsidian》和《Craft》。其余 3 款均為云端筆記軟件,且《Notion》《Roam Research》的服務器在境外,但誰又能保證本地存儲一定比云端存儲安全呢?
如果你想寫出優(yōu)美的文章,《Notion》《Craft》《Wolai》均可。
其他人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求和 app 收費情況進行選擇。
以上的功能總結和使用推薦是基于當前軟件版本。正如蘋果和 Android 越來越像,這些軟件的功能肯定也會越來越像,畢竟用戶都是「你有的,我也要有」,那么選擇筆記的落腳點肯定就是細節(jié)上的體驗了。哪款能讓你堅持記錄、長期使用,那么它才是真正能幫助你成長的那款筆記 app。不妨多多嘗試,然后選擇適合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