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抗日戰(zhàn)爭,是中國人民捍衛(wèi)國家主權和民族獨立的正義戰(zhàn)爭,它以巨大的犧牲,牽制和消耗了日軍主力,打亂了日本的侵略計劃,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
同時,抗戰(zhàn)也是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中國國際地位也得到空前提高,并成為聯(lián)合國五大創(chuàng)始國之一。但在抗戰(zhàn)中,最讓人難以容忍的是那些賣國求榮的漢奸!如果沒有或少點,那抗戰(zhàn)絕不會那么艱難!犧牲也不會那么巨大!但遺憾的是,歷史畢竟沒有假如!我們只有秉持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的精神!才能避免重蹈歷史悲??!
第一位 遺臭萬年汪精衛(wèi)
汪精衛(wèi),抗日戰(zhàn)爭時期汪偽政府主席,抗戰(zhàn)中第一大漢奸!這個罪大惡極賣國賊,還沒等到人民對他的正義審判!就一命嗚呼了!
一九三三年元旦,中日簽訂《塘沽協(xié)定》。中國人民認為《塘沽協(xié)定》是一個賣國條約,社會輿論多對其指責和批評。汪精衛(wèi)則為《塘沽協(xié)定》辯護,稱政府簽訂這個條約是正確的。
一九三五年后,日本企圖進一步控制華北,制造了華北事變,汪精衛(wèi)接連對日妥協(xié),批準簽訂《何梅協(xié)定》《秦土協(xié)定》等出賣國家權益的條約。
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后,汪精衛(wèi)與蔣介石暫時達成合作,但在日本的誘降下,汪精衛(wèi)最終公開叛國,于一九三八年十二月發(fā)表“艷電”響應日方的第三次近衛(wèi)聲明。
一九四零年三月,汪偽政府在南京成立,此后汪精衛(wèi)成為汪偽政府的主席,開始為日本奔走效力,在汪偽政府統(tǒng)治區(qū)實行“反共清鄉(xiāng)”“奴化教育”等一系列出賣國家和人民的政策。
一九四三年,汪精衛(wèi)因當年被暗殺時未能及時取出的子彈引發(fā)后背劇烈疼痛,于次年前往日本進行手術。一九四四年,汪精衛(wèi)病情惡化死于日本名古屋,時年六十二歲。
時人批判汪逆及其黨徒之無恥丑惡,只圖賣國肥己,置國家民族于萬劫不復。汪精衛(wèi)叛國投敵,最終并沒有好下場!他的名字,必將遺臭萬年!必將永世不得翻身!
第二個 叛國罪人溥儀
愛新覺羅·溥儀,清朝末代皇帝。溥儀一生,跌宕起伏,經歷了人世間的起起落落,歸宿還好。
一九一二年,清朝滅亡,但溥儀仍舊居于宮中,保有一定待遇。一九二四年,溥儀被馮玉祥驅逐出宮,后輾轉至天津寓居。
出洋復辟思想幻滅,借助軍閥武裝力量也行不通,但溥儀的復辟希望并沒有就此熄滅,而是選擇投靠日本,在日本對溥儀百般攏絡下,溥儀開始與日本人狼狽為奸,心甘情愿當起亡國奴。
一九三一年,在日本駐屯軍司令官的謀劃下,溥儀乘船赴東北,做了偽滿洲國的皇帝,年號康德。溥儀名為一國最高統(tǒng)治者,實則只是日本人的傀儡。全國上下在聲討溥儀的同時,也無情地指出了他和“滿洲國”的傀儡本性。九月十五日,隨著《日滿議定書》簽訂,日本政府和關東軍已經實現(xiàn)了對偽滿洲國的全面控制。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投降,溥儀也于十七日在沈陽機場被蘇軍俘虜,并被帶往蘇聯(lián)。一九五零年,溥儀被押解回國,在撫順戰(zhàn)犯管理所學習改造。
一九五九年,根據(jù)特赦令,溥儀獲得特赦,后擔任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央文史館館員等職務。
一九六七年,溥儀因尿毒癥在北京去世,享年六十一歲。
后人評價,他身為皇帝卻沒有掌握過一天國家政權,長期處于政治漩渦中卻未發(fā)揮關鍵的作用。他是亡國之君和叛國罪人,歷史早有定論。作為一個歷史人物,他無疑是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其漢奸的身份也無需置疑!
第三位 叛國投敵陳公博
陳公博,歷任中共一大代表、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汪精衛(wèi)偽政府代理“國民政府主席”等職務。
早年熱衷革命,與譚平山等一起創(chuàng)辦了《廣東群報》,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批黨員,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因政治立場不堅定,被開除黨籍后加入中國國民黨。
在汪精衛(wèi)、廖仲愷等人的支持下成為當時國民黨內炙手可熱的政治明星。但由于在中國革命問題上的搖擺,亦被中國國民黨開除黨籍。
在汪精衛(wèi)偽政府的拉攏下最終叛國投敵,成為僅次于汪精衛(wèi)的第二號漢奸。一九四四年,汪精衛(wèi)前往日本治療期間,汪精衛(wèi)一切職權由陳公博代行。同年,汪精衛(wèi)病亡,陳公博接任偽行政院院長,代理“國民政府主席”。
一九四五年,在日本投降后解散偽國民政府并出逃日本,不久被押解回中國。隨著二戰(zhàn)的勝利和日本的投降,最終受到人民的正義審判,被執(zhí)行死刑。
陳公博見風使舵?zhèn)€性,決定了陳公博無法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中立足。作為政治家,他缺乏堅定的政治立場;作為革命家,他又無法承擔革命的風險。
他本是中共一大的元老,但當危險發(fā)生時,他想到的是離開,離開組織去游玩;當國民黨向其拋來橄欖枝時,他走向了國民黨;在國民黨仕途平步青云的時候,革命讓他再次感到了危險,于是他改為求和,最終追隨汪精衛(wèi)做了漢奸。
對汪精衛(wèi)的愚忠導致了陳公博漢奸的命運。汪精衛(wèi)對其確實提攜有加,在汪出逃后他本可以選擇堅守,但是最終還是選擇了追隨,并做了汪精衛(wèi)的幕僚,這就坐實了陳公博漢奸的事實。對此,陳公博說“我不是不愛國,同時我也愛汪先生?!闭怯捎谒麑Α肮隆迸c“私德”的混淆和輕重不分,導致了個人的悲劇。
有人評價,在抗戰(zhàn)陣營之中,一意孤行,誤國誤己,怎能不淪入漢奸之列呢?但是這杯致命的毒酒,判國投敵陳公博等,則呷而不吐,最后只有被押上法場,槍斃了事。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豈不可嘆?
第四位 叛黨投日周佛海
周佛海,近現(xiàn)代政治人物,汪偽政權要員。
一九二零年,周佛海參與了中國成立共產黨組織的籌備工作。次年,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并被選為副委員長,還在陳獨秀未到上海期間代理委員長一職。
一九二四年,周佛海擔任廣州宣傳部秘書,并正式脫離共產黨,隨后進行了一系列的“反共”活動。
一九三七年全面抗戰(zhàn)開始,周佛海又投靠了汪精衛(wèi),參與組織汪偽政府,主張與日本求和。
一九四二年,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周佛海見日本大勢已去,便背著汪精衛(wèi)效命蔣介石,還設計殺死了汪偽政權特務頭子李士群。
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后,周佛海被蔣介石抓捕并判處死刑,后被特赦判處無期徒刑,于老虎橋監(jiān)獄服刑。一九四八年,周佛海因心臟病加重于獄中身亡,終年五十一歲。
作為一大十三元老的一員,周佛海把投機倒把和反復無常演繹到了極致。入黨時信誓旦旦說要為共產主義事業(yè)奮戰(zhàn)終身,至死不渝,結果卻退黨,一轉身就迫不及待投入國民黨懷抱,還明目張膽公開反共。
后來鐵的事實證明,這人不但反共,還反華,他對日本人極盡諂媚,還絞盡腦汁勸汪精衛(wèi)叛國投日。然后他又在偽政府中擔任要職,出賣了許多國家利益,而抗戰(zhàn)勝利后,他終于被審判下獄,在監(jiān)牢中結束了自己罪大惡極的一生。
后人評價,他雖有很好的文學素養(yǎng),但其世界觀、人生觀均以實現(xiàn)個人的政治野心為標準。他有強烈的個人英雄主義和極端自私的個人主義,加上生活上的腐化墮落,因此他在政治上走上官僚、政客、野心家的道路,是毫不奇怪的。
叛黨投日的周佛海,其一生惡貫滿盈,罄竹難書,作為一個民族敗類、漢奸賣國賊,早已蓋棺論定。
第五位 認賊作父鄭孝胥
鄭孝胥,中國近現(xiàn)代詩人、詩學家、書法家,偽滿洲國國務總理大臣。
清宣統(tǒng)三年被任命為湖南布政使,還未到任,辛亥革命爆發(fā)。清朝統(tǒng)治被推翻后,鄭孝胥不事民國,以遜清遺老自居。
民國十二年經溥儀的師傅陳寶琛引薦,進宮輔助溥儀,次年被任命為內務府總管大臣。
此后開始跟隨溥儀,后在日本人的利用下,唆使溥儀前往東北,建立傀儡政權。一九三二年,鄭孝胥更是與日本關東軍代表簽定了《日滿議定書》,承認日本在滿洲國的特殊地位與駐軍權。
在偽滿洲國建國問題上,鄭孝胥還勸說溥儀向關東軍妥協(xié),出任偽滿洲國的執(zhí)政而非皇帝,此舉遭到了其他遺老們的指責,加之與日本人簽訂《日滿議定書》出賣主權,遭人詬病,一時其名聲掃地。
鄭孝胥先后擔任偽滿洲國國務總理兼陸軍大臣和文教部總長、“滿洲帝國”總理大臣。民國二十七年,鄭孝胥突發(fā)疾病,暴死。
鄭孝胥不僅工詩,而且善書,卻做了令人不齒的漢奸。有人不免感慨:卿本才子,奈何做賊。認賊作父的鄭孝胥,由遺老淪為國賊,助紂為虐,最終身敗名裂。
第六位 助紂為虐王克敏
王克敏,中國近代政治人物,抗日戰(zhàn)爭時期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首腦之一,漢奸。
民國初年,王克敏歷任中法實業(yè)銀行董事、中國銀行總裁、鹽務署督辦等職,并且三次出任財政總長,期間,發(fā)生了“金佛郎案” ,王克敏為了個人利益,出賣中國利益。
一九三七年,王克敏擔任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行政委員會委員長,兼任議政委員會常委、行政部部長、“新民會”會長,上任后,即在華北設置“日華經濟協(xié)會”,大量掠奪華北物資資助日本侵略軍。
次年,王克敏遭到軍統(tǒng)刺殺并受傷。一九四零年,南京汪偽政權成立,王克敏改任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在汪偽政權首腦汪精衛(wèi)及華北聯(lián)絡部部長森岡的聯(lián)手排擠下,王克敏被迫辭職。
三年后,王克敏在日本人的支持下復職,并陸續(xù)擔任了華北稅務委員會委員長、汪偽全國經濟委員會副委員長等職務。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王克敏在北平被逮捕,拘押在監(jiān)獄。同年,王克敏在獄中服毒自殺。
抗日戰(zhàn)爭時間,王克敏甘為漢奸,助紂為虐,擔任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首腦,打擊抗日力量,幫助日本侵略者掠奪華北的資源,控制華北的經濟。
有學者評價:“王克敏與汪精衛(wèi)都是中國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他們醉心于權術,在宦海中幾經沉浮,還一度攜手出任偽職,在中華民族史冊上寫下了極不光彩的一頁。他倆結合的過程中,有時相互利用、狼狽為奸,但更多的則是爾虞我詐、相互爭斗,其貪婪自私的秉性,盡顯無遺。
第七位 罪有應得梁鴻志
梁鴻志,中國近代的政治人物,自幼誦讀經史,為人狂傲。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民國二十六年日本侵略軍侵占南京,推行以華制華的政策,在南京成立傀儡政權。梁鴻志欣然應命,甘當漢奸,在上海成立籌備處。次年,在南京成立偽中華民國維新政府,梁鴻志任行政院院長,兼任交通部長。
民國二十七年,偽維新政府和以王克敏為首的華北偽臨時政府在北平成立“中華民國政府聯(lián)合委員會”,梁鴻志任委員,協(xié)助籌備成立中央政權。宣布實行反共,不承認國民政府,與日本緊密合作的政策。
民國二十八年,梁鴻志向日本借貸基金,設立華興銀行,大量發(fā)行華興券,搜刮民財,造成淪陷區(qū)內人民生活痛苦不堪。為了向日本人獻媚,他又組織“大民會”,自任總裁,聘日本人為顧問,標榜“恢復舊道德,振興民德主義”,提倡“反共、倒蔣、救國”,妄圖化解國民的反日情緒。
此外,先后簽署了出賣中國權益的“綱要”和“協(xié)定”,使日本帝國主義得以控制華中的工業(yè)、交通和運輸,為日本侵略者掠奪中國各種資源及人力、財力提供方便。
民國二十九年,偽國民政府在南京成立,梁鴻志任監(jiān)察院長。從此,他成為傀儡的傀儡。
抗戰(zhàn)勝利后,梁鴻志被國民政府以漢奸罪逮捕,一九四六年被處決。漢奸賣國賊得到了應有的下場。這結局讓人拍手稱快!漢奸被槍斃,罪有應得!
第八位 臭名昭著陳璧君
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頭號女漢奸是誰?她就是汪精衛(wèi)夫人陳碧君。
“九·一八”事變之后,在蔣介石的拉攏下,蔣介石與汪精衛(wèi)的關系至此得以緩和。陳璧君在國民黨四屆一中全會上,再次當選中央監(jiān)察委員。隨后,二人共同推行“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國策,政策一出,遭到了中國人民的聲討。
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后,陳璧君與汪精衛(wèi)逐漸轉變成投降派,主張與日本和議。一九三八年國民政府遷居重慶,陳璧君與汪精衛(wèi)居住在重慶上清寺。在此期間,汪精衛(wèi)開始與投降派的周佛海等人接觸,最終汪精衛(wèi)與日本特務勾結,秘密簽訂賣國條約。
在汪精衛(wèi)向日本投降,在上海成立汪偽政府后,陳璧君擔任中央監(jiān)察委員之職。陳璧君未在汪偽政權有任實職,但參與了汪偽政權的很多重要事件。
陳璧君還支持汪精衛(wèi)在淪陷區(qū)進行的“清鄉(xiāng)”運動,在“清鄉(xiāng)”委員會中擔任職務,并多次前往“清鄉(xiāng)”地區(qū)進行“視察”。陳璧君以視察為名,在杭州一味吃喝游玩。
陳璧君在汪偽政權中雖未擔任正式職位,但卻是汪偽政權幕后的出謀劃策之人。
有人評價,陳璧君是中國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女漢奸,她隨汪精衛(wèi)叛國投敵,作惡多端。在汪精衛(wèi)死后,陳璧君還妄圖繼續(xù)統(tǒng)治廣東,但最終被蔣介石誘捕,一九五九年死于監(jiān)獄。
第九位 死不悔改褚民誼
褚民誼,汪精衛(wèi)集團中的核心人物,歷任汪偽國民政府中央黨部秘書長、外交部長以及偽廣東省省長等職。
“九一八”事變后,褚民誼任行政院秘書長。一九三九年,褚民誼參加了”和平運動“,成為了汪偽集團的核心人物之一,同年八月,褚民誼被推為中央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以及中央黨部秘書長。
面對帝國主義的侵略行為,褚民誼主張”當和則和”,一九四零年褚民誼任委員會委員長,偽國民政府建立后,褚民誼任行政院副院長兼任外交部部長,并積極幫助日本推動建立東亞新秩序,為日本和德國法西斯擴大侵略戰(zhàn)爭搖旗吶喊。
一九四四年汪精衛(wèi)去世后,褚民誼辭職,去往廣東,任廣東省省長兼保安司令和廣州綏靖主任,企圖作垂死掙扎。
一九四五年被捕,褚民誼受審的鏡頭,面對證據(jù),他仍舊一臉高傲,拒不認罪。這種死不悔改的漢奸,一九四六年褚民誼被處決。
有學者評價,褚民誼一生糊涂荒唐。然而今天看來,他最為糊涂荒唐的,是鐵心追隨汪精衛(wèi),叛國投敵,鑄就千古罵名。如果安分研究醫(yī)學,或許人生之路就要改寫。
第十位 法無可恕丁默邨
丁默邨,曾任汪偽政府特工總部主任、中央常委、社會部長等職,因大肆捕殺共產黨人和抗日志士,被國人稱為“丁屠夫”。
丁默邨其早年曾加入共產黨,后因不滿失去書記一職叛變革命,加入國民黨。民國十九年,丁擔任國民黨組織部調查科上海區(qū)直屬情報小組組長,負責編輯《社會新聞》,攻擊共產黨人和其他反蔣人士。
民國二十三年任軍事委員會調查統(tǒng)計局第三處處長。民國二十七年,丁默邨因貪腐問題被查處,失去實職。次年初前往上海投靠侵華日軍,與李士群合作組建“特工總部”,破壞抗戰(zhàn)力量。
民國二十八年,當選為汪偽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常務委員及偽中央黨部社會部部長。是年底,其遭到軍統(tǒng)刺殺,但因其警惕得以逃脫。
民國二十九年,汪偽國民政府成立于南京,其先后擔任汪偽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交通部長、最高國防會議秘書長和浙江省省長等職。
民國三十四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后,丁默邨一度被任命為浙江地區(qū)軍事專員,配合國民黨第三戰(zhàn)區(qū)軍隊接收杭州等地。同年九月被軍統(tǒng)逮捕,同周佛海等人一起軟禁于重慶。
民國三十六年,丁默邨因漢奸賣國罪被法庭判處死刑,被執(zhí)行槍決,終年四十六歲。
丁默邨,于敵寇深入,戰(zhàn)事危急之際,擅離參議職守,脫離抗戰(zhàn)陣營,私通敵國,甘心附逆,阻擊中央司法人員,殘害地下工作同志,發(fā)表媚日謬論,混淆視聽,剝削民財,供給敵寇。似此罪跡昭彰,實屬法無可恕,自應處以極刑。
漫長的十四年抗戰(zhàn),讓中國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如果沒有這些人人恨之入骨的漢奸,那抗戰(zhàn)我們就不會如此舉步維艱!也就不會有三千多萬的優(yōu)秀中華兒女付出生命!
正因為有這些切膚之痛,那些漢奸才會人人喊打!讓我們銘記那些臭名昭著的漢奸!讓那些歷史悲劇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