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游擊隊》劇照
在老版紅色電影《鐵道游擊隊》中,有一幕場景:鐵道游擊隊員們掩護身份的“義和炭場”暴露,日寇特務隊長崗村帶隊前去查抄,還未進門,就先讓一名鬼子兵端著機槍一陣掃射。不過,細心的人就會發(fā)現(xiàn),那個鬼子兵手里端的并不是日軍的制式裝備大正十一式機槍,即“歪把子”,而是國民黨軍大量裝備的“捷克式”。
小說《鐵道游擊隊》
請作者和主角原型擔任編劇、顧問
如果放到現(xiàn)在,這點兒謬誤幾乎不值一提,那些粗制濫造的抗日“神劇”里,各式各樣的武器裝備都有,甚至還有“手撕鬼子”之類的神話場景。但《鐵道游擊隊》上映時間是1956年,戰(zhàn)火剛剛平息沒有幾年,廣大觀眾都是戰(zhàn)爭的親歷者,不少人還是槍械操作的行家,對電影中此類細節(jié)都十分在意。
加上當時國內連電影膠片這樣的資源都十分緊張,因此拍攝一部黑白影片,往往也是重點項目工程,容不得一絲謬誤。為此,電影的編劇特意請小說《鐵道游擊隊》的作者劉知俠擔任,他于1938年就投考延安抗大,為了體驗生活曾與鐵道游擊隊并肩戰(zhàn)斗過1年;請來的軍事顧問,則是原鐵道游擊隊大隊長、影片主角劉洪的原型。
《鐵道游擊隊》中的日寇
日寇制式武器難以保障后方部隊
有這樣兩位人物坐鎮(zhèn),加上戰(zhàn)爭年代剛剛結束,無論演員對人物精氣神的刻畫,還是劇組對服裝道具的把握,都細之又細,十分逼真。更何況,中國作為數(shù)十年的“萬國武器博物館”,不要說想找1挺日寇廣泛裝備的“歪把子”當?shù)谰?,就是找那些冷門的輕武器也不是什么難事。
實際上,鬼子使用“捷克式”是敵后戰(zhàn)場真實存在的場景,并非拍攝期間一時粗心的謬誤?!惰F道游擊隊》設定的開場時間為1939年,此時已經(jīng)是抗戰(zhàn)相持階段,日寇占領了大半個中國,深深陷入了戰(zhàn)爭泥潭,人力、物力的投入都已經(jīng)到達極限。加上大批新編師團、混成旅團的組建,武器產能已經(jīng)有些力不從心,精良的制式武器只能優(yōu)先裝備一線的野戰(zhàn)部隊,而駐守后方的所謂“治安”部隊就只能將就一下,使用什么雜械的都有。
劉洪大隊長也用捷克式機槍
日寇有不少“捷克式”庫存
不過,前兩年全面戰(zhàn)爭剛剛爆發(fā)時,國民黨軍一潰千里,曾拋下大量武器裝備,正好可以用于補充。“捷克式”輕機槍作為國民黨軍的制式班組武器,在日寇的戰(zhàn)利品中自然不在少數(shù),加上其性能比“歪把子”更可靠,因此也深受日寇的喜愛。不過,這款武器不能使用日寇的6.5毫米口徑子彈,因此不能批量裝備正規(guī)武裝;但《鐵道游擊隊》中岡村率領的是特務隊和車站守備隊,使用“捷克式”正合適。
畢竟,這支特務隊后來還“從上海領來24支嶄新的德國二十響駁殼槍”,這自然也不是日軍制式武器,但這款尺寸比沖鋒槍小,卻能在近戰(zhàn)、混戰(zhàn)中實施全自動射擊的突擊利器,的確是敵后游擊戰(zhàn)爭的最佳選擇。連二十響駁殼槍都能批量裝備,端上一挺“捷克式”也就不足為奇,甚至還順理成章。
使用駁殼槍的日本特務
日寇向鐵道游擊隊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