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出生于滿清八旗的貴族小姐,13歲就被選入宮中做了皇妃。
她與溥儀相守9年,卻因反對“親日”而備受冷落,臨到頭依舊是完璧之身。
在那個封建、愚昧的年代,她勇敢掀起“刀妃革命”,公開自爆處女身份,成為了中國兩千多年帝制歷史上,第一個“休了”皇帝的妃嬪。
她就是額爾德特·文繡。
1953年9月17日,即九一八事變22周年祭前夕,北京西城辟柴胡同一間10平米的屋子里,一個叫做傅玉芳的中年婦女因突發(fā)心肌梗塞,在家中撒手人寰,年僅44歲。
面對這個突如其來的變故,她的丈夫劉振東顯然受到了極大的沖擊,直到薄木棺材下葬,他都是一副呆愣的模樣。前來幫忙料理喪事的鄰居們,以為劉振東是無法接受妻子去世的噩耗,憂傷過度才如此。誰都沒想到,相比起難過,他的心里其實正翻滾著驚濤駭浪。
因為就在妻子彌留之際,他從她口中得知了一個驚天秘密:傅玉芳竟是前大清皇妃。
劉振東是國民黨少校,負責在北平行營里管理中南海庫房。因為家境貧寒,為人老實,又一心想著抗日革命,所以年過40都沒能成家。直到1947年,他才經(jīng)人介紹認識了傅玉芳。
在劉振東的了解中,傅玉芳比自己小上幾歲,是華北日報社的校對員。她生活十分清貧,卻知書達理、儀態(tài)大方,還自帶一股大家閨秀的氣質。兩人的相處非常和諧愉快,很快就確定了戀人關系。但直到結婚,對于傅玉芳的父母、家庭和過去,劉振東都一概不知。
盡管內心多多少少有些疑惑,可出于對妻子的尊重和愛意,劉振東并沒有深究和追問,兩人就這樣恩愛甜蜜的生活了6年。劉振東怎么都沒想到,妻子一直閉口不言的過去,竟然會是大清皇妃。
時間拉回到1931年8月底。距離九一八事變爆發(fā)不足一月之際,天津發(fā)生了一件震驚全國的大事。末代皇帝溥儀的淑妃,竟公開將其告上法庭,以虐待和生理殘缺、同居9年仍未同房為由,起訴離婚。
溥儀
要知道,在那個封建年代,男人可以三妻四妾、花天酒地,女人卻得忍氣吞聲、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可以說,大眾心目中壓根就沒有離婚這個概念,只有男人才有休妻的權利。不僅如此,哪怕夫妻兩人是真心和離,離異女子也會被視作棄婦和恥辱,處處遭人貶低和非議。
可想而知,淑妃主動起訴離婚,甚至曝光閨房秘事的行為,有多么驚世駭俗。一時間,全國各地的媒體報社爭相報道,淑妃、溥儀打離婚官司的消息傳遍了大街小巷?;蛟S是因為當時的溥儀已經(jīng)淪為日本鬼子的傀儡,過于不得民心,當時民間幾乎清一色都選擇了聲援淑妃,人們還將其稱為“刀妃革命”。
而這個“休了”溥儀的淑妃,名叫額爾德特·文繡,她正是開頭去世的傅玉芳。
文繡出生于1909年12月20日,是滿清八旗中的鄂爾德特色蒙古族人。文繡的曾祖父錫珍是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總理衙門”是我國第一個掌管外交的機關,負責外交、通商、關稅、郵電等眾多事務,地位凌駕于六部(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之上。位高權重的錫珍在安定門內方家胡同坐擁500多間房產(chǎn),家底之厚一目了然。文繡的祖父華堪則是滿清王朝最后一任吏部尚書,同樣也是朝中重臣。
只可惜,到了文繡父親端恭這一代,額爾德特家族便家道中落。端恭只做過一段時間內務府小官,還英年早逝。不僅如此,端恭去世后,他與原配夫人的幾個兒子立馬張羅起了分家。文繡的母親蔣氏本就是端恭的續(xù)弦,既是漢人、又沒生下兒子,所以只分得了一點微薄的財產(chǎn),就被迫離開府邸,獨自帶著3個女兒艱難謀生。
所以說,文繡非但不是什么嬌生慣養(yǎng)的富家千金,反而稱得上家境貧寒。從很小的時候起,文繡就得在課余時間幫媽媽繡花來貼補家用,絲毫沒有貴族小姐的做派。
當然,窮歸窮,落魄歸落魄,文繡卻依然是地位尊貴的貴族小姐。畢竟在那個年代,相比起金錢財富,血統(tǒng)顯然重要得多。
看過清裝劇的朋友肯定都聽說過“滿清八旗”,他們是清朝地位最尊貴的階層,包括上三旗和下五旗。就像印度種姓制度里的婆羅門和剎帝利一樣,上三旗和下五旗雖都是滿清貴族,但其中也存在明顯的分水嶺。上三旗(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由皇帝直接統(tǒng)領,是清朝統(tǒng)治階級的核心力量,吃的是皇糧;下五旗(鑲白旗、正紅旗、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則主要是貝勒、朝中大臣,領的是俸祿。
值得一提的是,上三旗之首并非是皇室直系子弟所在的正黃旗,而是鑲黃旗。鑲黃旗是清朝世襲貴族,出現(xiàn)過非常多極其顯赫的家族姓氏,比如慈禧太后的葉赫納拉氏,《甄嬛傳》中甄嬛的鈕祜祿氏等等。而文繡所在的額爾德特家族,同樣隸屬于鑲黃旗,可見她的血統(tǒng)地位有多尊貴。
也正因如此,落魄潦倒的文繡才會在13歲那年,迎來人生的第一個大逆轉。被前大清醇親王載灃親自敲定為秀女,并成為了皇后的熱門候補人選。
看到這里,或許有人會產(chǎn)生疑問。眾所周知,隨著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爆發(fā),大清朝早在1911年2月12日就宣告覆滅了,當時才剛滿5歲的溥儀就被迫退位了。而文繡13歲都是1922年了,怎么還會有皇后淑妃呢?
事實上,嚴格的說,辛亥革命并非是一場純粹的顛覆性斗爭,而傾向于晚清朝廷和革命政府之間的和解。溥儀頒布退位詔書之前,雙方先是簽訂了一系列協(xié)議。其中的《關于大清皇帝辭位之后優(yōu)待之條件》明確規(guī)定:清帝尊號不廢,清帝的宗廟陵寢永受奉祀,清帝繼續(xù)住在皇宮,民國政府還需每年提供400萬兩白銀等等。這待遇還是相當優(yōu)渥。
相應的,溥儀既還是名義上的皇帝,那選妃立后肯定是免不了的。從溥儀15歲起,載灃等人就開始為他挑選秀女。文繡和大家熟知的婉容,就是當時最被看好的兩大皇后人選。
以載灃為首的一些滿清遺老認為,出身鑲黃旗,品行、才學均為上佳的文繡,乃皇后的不二人選。端康皇貴妃等先帝嬪妃們則極力推薦婉容,理由是同為上三旗正白旗的她,不僅容貌相對出眾,而且家境還非常富裕。
總之,搜羅挑選一年后,秀女們的照片終于被呈到了溥儀面前。據(jù)說,盡管以大眾審美來看,婉容才是秀女中的佼佼者,但溥儀卻一眼相中了文繡,想立她為后。并且,還沒等正式入宮冊封,溥儀便下令撥款給文繡母親買了一處大院落,還配備有珍貴的紫檀木家具。只可惜,作為一個標準的傀儡皇帝,溥儀怎么可能有做主的資格。之后,經(jīng)過兩大陣營的你爭我斗,郭布羅·婉容最終成為了中國最后一位皇后,文繡則被立為淑妃。
溥儀和婉容
從1922年到1931年,溥儀和文繡相守了9年時間。關于兩人這段不算長久的婚姻,網(wǎng)絡上流傳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
一種傳聞稱,溥儀與文繡有過一段柔情蜜意的美好時光,兩人經(jīng)常一起吟詩作對、游山玩水。溥儀還曾為文繡寫下過“夜坐階生冷,思君方斷腸。寧同千萬死,豈忍兩分張?!钡纳羁糖樵姟V徊贿^因為喜新厭舊的劣根性,和婉容的有意爭寵,兩人的關系才漸漸冷淡下來。
第二種說法則是,由于那時照相技術剛剛起步,秀女們的照片相當模糊,所以溥儀只是看了個大概身形,憑感覺選了13歲就超過1米6、身材高挑的文繡。而當兩人第一次見面時,溥儀瞬間就對相貌平平無奇的文繡,產(chǎn)生了幻滅感和失望。也正因如此,溥儀連大婚當晚都沒有與文繡同寢,之后更是一直將她拋之腦后。
無論溥儀對文繡是日益冷淡,還是從一而終的冷漠??梢源_定的都是,文繡作為一個傳統(tǒng)、舊派的女子,她對自己的丈夫是極度的忠誠和真心相待。
1924年11月5日,馮玉祥逼宮,強迫溥儀3小時內撤離紫禁城后,溥儀便移居到了天津租界。那時的溥儀還未滿20歲,風華正茂的他無法忍受徹底失去皇族光環(huán)、淪為平民的變故,一心想要復辟。
此后7年時間里,溥儀先是與張作霖、段祺瑞、吳佩孚等軍閥頭子一同謀劃,意圖復號還宮、再登皇位。后來眼看著軍閥混戰(zhàn)、打得不可開交,國民政府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強。溥儀又被鄭孝胥等日本走狗的糖衣炮彈、花言巧語迷得暈頭轉向,開始與日本人相互勾結,為建立“偽滿洲國”、再度稱帝而洋洋得意。
盡管當時抗日戰(zhàn)爭還沒有爆發(fā),但全世界都知道,日本就是侵略者。文繡雖然傳統(tǒng)舊派,沒了解接受過什么進步思想,還深深忠誠于大清王朝。甚至于,當年溥儀倉皇逃出紫禁城時,她還曾舉起剪刀刺向喉嚨,打算以死殉清(這也是“刀妃革命”的由來)。
可文繡清楚的明白,清朝已經(jīng)亡了。日本人助力復辟的提案明顯圖謀不軌,那個所謂的“偽滿洲國”更是在分裂、侵占中國。文繡極力勸說溥儀接受事實,不要與日本人聯(lián)手,不要做中華民族的罪人。她還拿出了甲午戰(zhàn)爭、日俄戰(zhàn)爭期間,日本制造旅順大屠殺,殘害無數(shù)中國人的證據(jù),堅稱日本人殘暴無情,根本不值得信任。
旅順大屠殺
然而,文繡的百般勸誡和陳懇請求,對于早已下定決心當偽皇帝的溥儀而言,就是一種質疑和譴責。自此以后,已經(jīng)對文繡實施了多年冷暴力的溥儀,開始直接從身體和心理上傷害文繡。
據(jù)了解,溥儀不僅用鞭子、雞毛撣子等物件,毆打家暴過文繡。還曾命令太監(jiān)闖進文繡房中,指著鼻子罵她是“清朝200多年間最不知禮的人”。
要知道,以前的很多下人都是“見風使舵”的變色龍。他們眼看著文繡被溥儀羞辱,一個個的也開始以下犯上、苛待文繡。像是故意給她殘羹冷炙,當著面諷刺嘲笑等等。到了后來,溥儀甚至斷了文繡的生活費,逼得她典當物品維生。
極其諷刺的是,當文繡過得落魄不安之時,溥儀卻帶著婉容花天酒地、紙醉金迷。他們穿著考究的西裝、小洋裙,出入在租界內的各種高級場所,整日不是跳舞、看戲、吃西餐,就是在商店里一擲千金。
這種痛苦壓抑的生活,讓文繡的身心遭受了巨大折磨,她甚至一度產(chǎn)生了輕生的念頭。好在她的一封遺書引起了妹妹文珊的重視,作為家族里唯一一個無條件支持文繡的人,文珊不僅趕到了文繡身邊陪伴、安慰她,甚至鼓勵她遠離溥儀,去開啟一個新的人生。
最終,在1931年8月25日,文珊以外出散心為由,將文繡帶出住處,趕到了國民飯店。在那里,三名等候已久的律師,將提前準備好的律師函交給了隨行的太監(jiān)。然后,就有了“刀妃革命”那一幕。
一開始,被妃子起訴離婚,還被暗指那方面不行的情況,令溥儀惱羞成怒。他不斷向文繡的家族施壓,各種威逼脅迫,想讓文繡放棄起訴、并道歉“辟謠”。但由于文繡的態(tài)度十分堅定,輿論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溥儀最終同意了離婚,并支付給文繡5.5萬元的賠償補助。
可就算這樣,死要面子的溥儀還在各地各大報紙上,發(fā)表了自己“廢妃宣言”:淑妃擅離行園,顯違祖制,撤去原封位號,廢為庶人,欽此!
成功脫離苦海,并于最后關頭逃離那艘名為漢奸的賊船后,文繡以傅玉芳這個名字,過上了簡簡單單的生活。
此后20多年里,文繡做過小學國文和繪畫老師,賣過香煙糊過紙盒,還在瓦工隊干過苦力。盡管苦過、累過,經(jīng)常為一日三餐和人生安全發(fā)愁,但她樂在心靈安穩(wěn),與國家生死與共。
隨著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小日本被全面趕出中國,文繡的日子終于安穩(wěn)了下來。她進了《華北日報》做校對員,還在38歲那年嫁給了劉振東,擁有了第一段真正的婚姻。
盡管解放戰(zhàn)爭末期,北平解放后,身為國民黨軍官的劉振東遭到了管制。但因為他坦白交代了歷史問題且表現(xiàn)良好,所以非但沒有被逮捕關押,還被分配了西城區(qū)清潔工的工作。夫妻二人的日子雖過得清貧,卻十分美好幸福。
反觀溥儀。日本戰(zhàn)敗投降后,他本想逃亡到日本,卻在機場被蘇聯(lián)空軍當場抓獲。1945年到1959年間,他一直被關在莫洛可夫卡30號特別監(jiān)獄、撫順戰(zhàn)犯管理所等地接受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