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斯基:一個月前,在雷軍辦公室樓下,對面停著的就是他的邁巴赫,我和了解小米造車全過程的一位同學一邊喝星巴克一邊聊天。
我說了三個觀點,第一個是,晚點那篇文章,發(fā)出來之后的熱烈反應,頗有點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感覺,“不是我要造車,是公司的兄弟們供應鏈的朋友們甚至全國人民要我造車的”。這應該足夠促使雷軍下定決心了。他如果不造,我就要對他另眼相看,說明他變了。
第二個,偉大的人物一生只做三件小事,從珠海到北京,從金山到小米,現(xiàn)在還差一件,只有造車這件事,值得。雷軍約許知遠跑步,相當于毛主席橫渡長江,告訴大家,'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
第三個,雷軍最在意的是江湖地位,大哥人設,做事要做成,做人要漂亮,要刀切豆腐兩面光。不可能像有些企業(yè)那樣另起爐灶,搞個資金盤,讓地方政府怎么進來,讓熱錢怎么進來,稀釋小米上市公司的利益,打擊老員工的士氣。
最后發(fā)布會,基本完全符合我的設想,PPT 基本是按照第二個觀點做的,演講基本上是按照第一個觀點來的,最后全資子公司,親自帶隊,雷軍講出來的時候,肯定是有些小驕傲的。
唯一有點意外的,是感覺雷軍確實老了,如果不在合適的燈光下,沒有后期的濾鏡,這種幾個小時的發(fā)布會,還是能夠感覺到他面部肌肉的松弛,眼窩的深陷。
雷軍創(chuàng)業(yè)是不是最后一次我不敢肯定,但是雷軍做雷軍,這應該真是最后一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