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姓制度并不是英聯(lián)邦時期英國人的,而是印度的文明之源,雅利安人為了合理的統(tǒng)治印度,尋求社會治理的穩(wěn)定,確立的一種身份等級制度,說來也奇怪,雅利安人遍及歐亞大范圍,但是似乎只有進入印度的提出了十分明確,并且實施時間永久的身份等級制度。
在這個制度之下,印度經歷了千年的人口分級,這種分級是底層對上層的服務,也確定了身份和職業(yè)不可改變的宿命論的社會設施,使得印度社會出奇的穩(wěn)定,印度沒有科舉制,也沒有官僚主義社會性結構,但是憑借著社會等級制度和宗教的影響,印度社會比我們更加穩(wěn)定,而且也導致了征服印度的各大文明,能夠在印度短期內就能建立穩(wěn)定的社會政權,并求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英國殖民者也是。
其中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印度教依賴對于種姓制度的發(fā)揮,掌握著整個印度的宗教主導權,但是伊斯蘭教在某一個時候恰到好處地進入了,伊斯蘭教宣揚平等的,但是平等是內部等平等。對于其他宗教,伊斯蘭采取一種強硬的抵制,或者反抗的態(tài)度,很多人都在說現(xiàn)在的巴基斯坦和印度都曾是英聯(lián)邦的成員,也都曾是古印度文明的發(fā)源地,兩者可以說擁有同一個民族血緣和基本的社會,最終只是因為宗教信仰和種性的問題而而分道揚鑣,獨立,并且一直到現(xiàn)在印度有十分明顯的宗教問題。
雖然在法律上在國家制度上廢黜了種姓制度,但是在社會上和文明內部的這種制度的聯(lián)系和存在并不那么容易消失,而巴基斯坦和其他當初的大印度國家和民族是否有種性制度?我的回答是是的,但是總體來講沒有印度那么極端,總之來說,巴基斯坦信奉伊斯蘭教,伊斯蘭教的教義就是教內平等,這種教義都無法對抗社會層面的種姓制度的嗎?一句話就能夠解決,那就是中國的一句古話,入鄉(xiāng)隨俗。
佛教還是求六根清凈,與世無爭,并且逍遙灑脫,脫離塵世,但是,當佛教進入中原之后,也被迫承認世俗世界當中的孝,儒家傳統(tǒng)倫理,伊斯蘭教進入印度也是如此,教義是教內平等,但是進入印度以后,種姓制度對社會穩(wěn)定起到至為關鍵的作用,不僅是印度教,本土化的佛教,伊斯蘭教都信奉種姓制度,但是他們卻一致批判印度教的種姓制度,可以說種姓制度是印度教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其它宗教也看中了種姓制度對社會治理方面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