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白雪乾金飛瓊苑,黃芽坤土發(fā)玉園?!?今天繼續(xù)跟韓金英老師學(xué)習《道德經(jīng)》第四十章,弱六根,反六根之作用,自然靜中生動,動則一陽初生,任其自然,順勢而為,玄關(guān)開,功自成。
第四十章 去用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先天一炁,動則散而耗,靜則聚而現(xiàn);言語舉動則耗,心意馳動則耗,耗則外散,外散神不寧,氣不結(jié)。神氣寧結(jié),沒有別的辦法,只有心安意定。安定中宮現(xiàn),神室開,此時才為真動。此動本于靜,因為靜者才使氣者反而通。
反是什么?反心之不明,反性之不識,反口之不知味,反目之不知色,反鼻之不聞香臭,反耳之不辨聲之高低,反手之不能取,足不能履,反五臟化而不生,反不知嬉笑言談,反不識父母,惟有活活潑潑,一團和氣,靈性存于中,這才是反。把六根關(guān)閉,不聽不看不聞不動叫反。返聞自信,耳朵不往外聽,往里聽,找那個誰在聽,返回到如如不動的本心。如嬰兒在腹,不知天日真陰真陽,聽他循環(huán)于虛無之中,八萬四千、三百六十、五臟六腑,無不通徹,皆因靜中動也。動亦不知動,恍恍惚惚之間,叫“反者道之動”。
心泯意絕,含光于內(nèi)叫柔。柔和于我,神寧氣定,好像無為,念念在即。弱之無間,時時如是,久則合大道之用,天之真性結(jié)于虛空,人之真性凝于虛無,道之真性入于無無,存于空空,合于玄玄,此為道之用。天不言不動,從空中而生真動,這是天之反。人神安氣和,從虛靜中而生真動,是人之反。道本是一團太和之炁,只有弱才能成就道,暴躁之氣必然毀道。
能反者弱成,造化循環(huán)于中,五行周流于內(nèi),陰陽凝結(jié)而成一,則天下萬物,無不感陰陽之氣而生,竅竅通徹,處處空靈,諸氣朝宗,環(huán)抱于中,這是有,這是生。有生必有化,從生反化,從有入無。
萬物生于土,反化于土,人的肉身也不例外。歸土的有兩種:枯朽而歸、潤澤而歸。枯朽的,入于無何有之鄉(xiāng)為鬼;潤澤的,歸于虛靈不昧之地為仙?!盁o中下手有中得,得后不知有形跡。惟有空中成大竅,清虛天半懸月窟?!边@是有中無。無合于天,而性光同月;虛合于氣,而命蒂同日。日月環(huán)抱而為太極,這是人的無中生有,道凝虛中之象也。命盡而性存,光華燭于周身,輝于內(nèi)外,打成一片,虛光而入于無極,這是有中無。
道本來人人具足,個個圓全,但是被后天意識和人生的勞頓所遮蓋。只有返回本元,清除掉內(nèi)心和外部的所有干擾,凝神調(diào)息,絕慮忘機,一陽才會初動,道才會返回到你的身上。從先天一炁的初動,到采藥、歸爐煉丹,整個過程都要冥心內(nèi)運,專氣致柔。丹是太和一炁煉成,修道以謙和處之,稍有粗豪,即是害道之凡火,叫“弱者道之用”。從虛無入手,靜中生動,無中生有,自虛無中采之煉之,然后才會炁足流行于身國天地。開始自無而有,從靜篤中煉出微陽來,接著自有還無,真氣在體內(nèi)蓬勃之動漸漸歸于恬淡。最后,又自無而有,混混沌沌,人我俱忘。久之,自煉出陽神三寸,丈六金身。有有無無,循環(huán)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