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視網(wǎng)膜病,是一種中老年人易患的代謝障礙性疾病。臨床以糖尿病伴視網(wǎng)膜微血管瘤形成、出血、滲出及增生性改變?yōu)樘卣?。本病發(fā)生率隨糖尿病病程加長而增高,在我國近年來呈急劇上升的趨勢。
眼底病變隨病程加長而逐漸加重,增殖型隨病程加長而增多。周邊增殖性視網(wǎng)膜病變者5年內(nèi)、視乳頭周圍增殖性視網(wǎng)膜病變者2~3年內(nèi),有50%失明。
本病的形成主要與長期高血糖造成視網(wǎng)膜微血管損害有關(guān)。治療應(yīng)在嚴(yán)格控制血糖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眼底具體情況采用激光視網(wǎng)膜光凝、玻璃體切割等方法。
【臨床表現(xiàn)】
1.符合糖尿病的診斷標(biāo)準(zhǔn),確診為糖尿病患者。
2.眼底檢查見視網(wǎng)膜微血管瘤,新生血管形成,出血,滲出,或發(fā)生增殖性視網(wǎng)膜病變。按眼底所見可分為兩型六期。
(1)單純型:
Ⅰ期:有微動脈瘤或合并有小出血點。(+):較少,易數(shù);(++);較多,不易數(shù)。
Ⅱ期:有黃白色“硬性滲出”或合并有出血斑。(+):較少,易數(shù);(++):較多,不易數(shù)。
Ⅲ期:有白色“軟性滲出”或合并有出血斑。(+):較少,易數(shù);(++):較多,不易數(shù)。
(2)增殖型:
Ⅳ期:眼底有新生血管或合并有玻璃體出血。
V期: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纖維增殖。
M期: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纖維增殖,并發(fā)生視網(wǎng)膜脫離。
總之,本病的診斷主要根據(jù)糖尿病患者的眼底改變。對糖尿病患者應(yīng)定期檢查眼底,必要時作眼底熒光血管造影則可提高本病的診斷率。
【治療方法】
(一)中藥方
1.知柏地黃丸加減。知母15g,黃柏10g,干地黃24g,牡丹皮10g,澤瀉15g,山藥12g,山茱萸10g,茯苓10g。
2.駐景丸加減方加減。楮實子20g,菟絲子18g,枸杞子15g,茺蔚子15g,車前子15g(包煎),三七粉2g(沖服),炙黃芪20g,白術(shù)10g。
加減:大便干燥,加火麻仁10g、肉蓯蓉10g;兼有畏寒肢冷、神疲乏力、面足水腫、夜尿頻多,加巴戟天10g、淫羊藿10g、肉蓯蓉10g。
3.溫膽湯加減。法半夏9g,陳皮6g,炒麥芽15g,茯苓15g,枳實10g,竹茹10g,甘草5g,丹參10g,郁金10g。
在整體辨證用藥的基礎(chǔ)上,還應(yīng)根據(jù)眼底病變情況,加用以下各組藥物:
1.眼底有新鮮出血或新鮮玻璃體積血者(出血在10天以內(nèi)),加熟蒲黃10g、旱蓮草10g、牡丹皮12g、仙鶴草10g。
2.眼底出血暗紅,或伴見滲出物者,加丹參30g、赤芍15g、郁金15g、淮牛膝12g。
3.眼底見機化物、新生血管或陳舊性玻璃體積血(出血在4周以上)者,加丹參30g、淮牛膝15g、炮穿山甲10g(先煎)、浙貝母10g、昆布15g、海藻15g。
4.缺血型黃斑病變者,加地龍10g、炮穿山甲10g(先煎)、丹參30g、石菖蒲6g、生黃芪20g。若視網(wǎng)膜水腫嚴(yán)重者,則在以上用藥的基礎(chǔ)上,再加茯苓20g、炒薏苡仁30g。
(二)中成藥
參三七片,每次2片,每日3次,用于糖尿病性視網(wǎng)膜病變,有眼
底出血與玻璃體積血的任何階段。
(三)手術(shù)
激光視網(wǎng)膜光凝,玻璃體切割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