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是世界上主要宗教之一,也是西方世界的傳統(tǒng)宗教。但是基督教內部其實也是教派林立,在現(xiàn)代社會至少還可以被分成新教、天主教、東正教等幾個大類,那么這些基督教教派到底有什么差別?
首先公元395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去世,在死前他把羅馬帝國一分為二交給兩個兒子分別繼承,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東西羅馬帝國。西邊的教會說自己的主包容著天下人,所以叫天主教。而東邊的教會說自己是正版的,因此就叫東正教。
天主教和東正教分裂后各過各的,互不統(tǒng)屬,期間沒少有打打鬧鬧的事情發(fā)生。就這樣過了五百年,天主教內部又進行了一次分裂。這次分裂也被后人稱為宗教改革運動,16世紀的時候,德國出現(xiàn)了一位神父叫馬丁路德,他有感于羅馬教廷的腐敗墮落,于是發(fā)起了改革基督教的運動,新教隨之誕生。
新教的教義主張人人都可以和上帝直接對話,不需要通過中介,也就是神職人員。而新教和天主教在宗教制度和教義理解上也自然是有一定分歧的,新教不承認羅馬教皇的卓越地位,所以新教的專治主義多,而天主教因為歷史傳統(tǒng),其宗教儀式相對于新教要多很多!而東正教的體系則更像是一個聯(lián)邦制的國家,不同地區(qū)的不同教會彼此擁有一定獨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