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霸凌一直是社會廣泛關注的議題。若教師能夠及時干預,就很有可能緩解或遏止霸凌事件的發(fā)展。
校園霸凌事件為何頻繁發(fā)生,又為何屢禁不止?長久以來,人們普遍認為校園霸凌來源于霸凌者的心理問題或不健康的家庭環(huán)境。但近日來自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一項研究卻表明,許多霸凌者通過欺負、羞辱受害者來提升他們在學校中的“社會階級“,讓自己在班級里變得更有“地位”。
令人吃驚的是,校園霸凌最常發(fā)生于朋友及朋友的朋友之間,這也是為何大多數(shù)反欺凌項目并不能有效地防控校園霸凌。一起來看看reddit上的外國網(wǎng)友對此有何評價吧。“很多教師是知道這一點的。這就是為什么很多成功的教師或者少兒活動負責人都有點輕微的馬基雅維利主義,善于操縱別人。這種老師一般教的是比較低的年級,低年級的孩子還太小,更容易被影響,而且感受不到來自別人(老師)的操縱。當“惡霸”盯上某一個學生的時候,老師就會微妙地改變班上同學的權力結構,讓被欺負的同學在班上更能說得上話,而讓霸凌的人變得更無足輕重。假如“惡霸”身邊有小跟班,就通過換座位、換小組等方式刻意把他們分開。把被霸凌的人和班上那些地位比較高但又會關心別人的好學生放在一起。還可以把跟班、霸凌受害者和其他學生放在一個小組里,鼓勵他們互相成為朋友等等。
如果比較順利的話,當你教的小孩到了青春期,他們會自然而然覺得霸凌不是一件好事。當然,你可能要努力很多年才能達到這樣一個結果,而且你教的每一屆難度都不一樣。而且這么做可能會讓你覺得自己是個壞人(起碼我自己這么做的時候總覺得自己特別糟糕)。因為你就像擺布棋子一樣對待你的學生。而且這么做也有一定的代價,因為你要利用班上受歡迎的學生來幫你達到目的。
你也要記住,老師作為班級里最有權威的那個人,就算你很壞,學生也會對你畢恭畢敬。所以我很嫉妒那些輕而易舉做到這件事,卻還保持善良的老師。要是我自己有了孩子,我可能也做不到?!?/span>
“我作為4個孩子的家長(雖然只有一個還在上學),你的評論給了我希望,因為看起來如今有很多教師是清楚班級里的情況,也愿意著手去解決問題的。我上學的時候學校里就跟叢林法則差不多,除非出了嚴重事故老師根本不會管?!?/span>
“我了解你們說的,但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不再教書了。當老師不僅要成為教育專家,還得成為你們說的”馬基雅維利主義操控家”,這真的太過了。老師有的時候坐視“叢林法則”只是因為他們要忙的事太多,實在管不過來了。不見得是因為他們不了解班級內(nèi)的動態(tài)。我作為一名教師覺得,你很難要求人們這樣堅持兩到三年還不崩潰。”“作為一名有經(jīng)驗的中學老師,我同意。我確實就像層主說的那樣,很擅長'操控’班里的學生,而且我只要看到霸凌就一定會阻止,但你不可能每次都阻止成功。有的時候你班上實在太多霸凌者,或者好學生很少,難以達成足夠的影響。大多數(shù)時候我班上的學生人數(shù)太多,教室里也沒那么多座位讓你把每一個霸凌受害者和欺負他們的人分開。有的時候被霸凌的人甚至會怨恨老師把他們和'朋友’分開,但那些'朋友’恰恰就是霸凌他們的人。中學里的“社會結構“比他們家長所帶來的要復雜得多。教師當然要盡力而為,但如果你指望有這么一種操控人的方法能夠永遠解決問題,那這種想法確實天真且不理性。”“這就與我一直以來的一個猜想吻合了:校園惡霸通常是通過霸凌來獲得一些無形的'點數(shù)’——可以說是他們在班上的地位、在別的同學眼中的印象分,或者顯得更'酷’——而最容易被校園暴力盯上的人就是他們已經(jīng)足夠了解的人。這也是為什么校園惡霸總是有小跟班:因為他們在別的同學眼中就是地位更高。我從沒見過獨自一人的惡霸。”“最可怕的是,所謂的'霸凌’說白了就是虐待。如果這些行為能促使受害者去自殘或者自殺,我們?yōu)槭裁催€要稱其為'霸凌’?如果某個人的伴侶或父母對其造成如此大的精神損傷,他們會被關進監(jiān)獄。但在美國,'霸凌者’只不過是被停學再受點不痛不癢的懲罰。校園暴力是很多人第一次遭受嚴重的不公。你有沒有遭遇過一群'受歡迎的同學’坐在你桌子周圍開始問你問題?然后你每回答一個問題他們就開始交換眼神還偷笑?這就是精神虐待,但你卻難以開口指出。你心里清楚他們這么做是為了嘲笑你,貶低你,但你會把這事告訴老師嗎?'那些同學他們……在跟我說話…?’霸凌的范圍可比偷走某人的鉛筆盒要大得多。霸凌有時很隱晦、很狡猾,讓你被你想親近的人不自覺地操縱。我已經(jīng)受夠'霸凌’這個詞,因為它過于輕描淡寫。對于那些飽受校園暴力之苦的人而言,這個詞就像是一個巨大的侮辱。”“也許比起給學校里所謂的'反霸凌項目’投錢,我們更應該鼓勵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通過善良與愛獲得社會地位。
我寫的時候都覺得挺廢話的,但也確實如此不是嗎?比起注重'霸凌’這樣的表面現(xiàn)象,我們更應該去治愈真正的癥結所在,也就是這套關于權力和地位的體制。”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