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然歷經(jīng)困難、挫折,所以也意味著孩子終究需要學會自己去面對風雨,因為父母的愛,本就是為分別而準備的。孩子未來的世界需要自己闖,所以是否能夠抵抗挫折、調(diào)節(jié)心理也是每個孩子必須的技能之一。
現(xiàn)在的孩子生活在舒適幸福的環(huán)境中,很少遇到生活方面的困難和挫折。人們在稱贊他們的信息面廣、認識豐富的同時,又明顯地感受到他們在心理及行為上存在著令人擔憂的缺陷:一方面擺脫不了“以我為中心”思想,另一方面又具有嚴重的依賴性,尤其是耐挫折力差,既經(jīng)不起一點困難和挫折的打擊,更缺乏克服困難和挫折的能力和方法。
有的孩子因受不了老師、家長的批評就離家出走的,更有甚者遭遇挫折跳樓輕生,如此敏感和脆弱,在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面前,不能理智地把握自己,不能以正確的態(tài)度去對待。然而,當有一天,孩子長大了,不能再被父母的羽翼保護時,還有誰會如此小心翼翼地呵護呢?
孩子的抗挫能力是孩子在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立足的基石之一,與其如此,不如在孩子小的時候,培養(yǎng)他的抗挫折能力,讓他有足夠強大的內(nèi)心面對大千世界。要想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需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樂觀精神
樂觀精神可以讓一個人渾身都充滿了精力,有許多癌癥病人都是擁有這種精神,因此能積極進行治療,然后產(chǎn)生奇跡。大多數(shù)人也有這種體驗:如果你心情好,會覺得做什么事都特別順心,如果心情不好時就覺得什么事都不順。一個具備樂觀精神的孩子,一且遭遇挫折就能很快恢復(fù)。樂觀始終是強有力的武器,能把壓力變?yōu)閯恿?這種品質(zhì)也會在很多成功人身上出現(xiàn)。
2.自信心
一個人如果具有自信心,那么他就會對自己積極看待。假如你是一個自卑的人,一旦遭遇挫折失敗就振作不起來了,怎么會有面對挫折的勇氣和決心呢?同樣是面對困難,經(jīng)常告訴自已“我可以”的孩子和總是覺得“我真差勁”的孩子處理問題的方式就不一樣,效果的不同也是可想而知的。
3.意志力
意志力的變化范圍很大,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便可以大限度地承受,當積蓄了力量后,也可以用百折不繞的斗志來對抗,堅持奮斗不停息。如果一個人只有樂觀精神,但是卻沒有意志力,也僅僅是堂吉詞德式的人物,當困難真正來臨的時候,他只會大吵而沒有辦法。
4.吃苦精神
面對挫折就是面對苦難,吃不了苦就無法面對挫折。當然,吃苦是建立在相應(yīng)能力上的,這不僅僅是心理承受力的問題,也是能力培養(yǎng)的問題。
5.獨立自主
當人產(chǎn)生依賴的習慣,如果沒有了依賴點,一些新的應(yīng)對方法便會自然而然的產(chǎn)生,自已的潛能便會正常的發(fā)揮出來。這樣將來當她碰到任何困難和挫折都不會害怕。怎么才能培養(yǎng)孩子們的受挫能力呢?
培養(yǎng)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家長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樹立挫折教育意識,認識到抗挫教育的重要性。許多父母都認為,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應(yīng)該對孩子保護有加。這種觀念直接影響了孩子。其實,一個人受點挫折,尤其是早期受一些挫折,是很有好處的。
2.善于把握抗挫折教育的時機。在平時孩子碰到困難時,家長教育孩子要采取不回避的態(tài)度,鼓勵孩子面對現(xiàn)實,勇敢地向困難發(fā)起挑戰(zhàn)。
3.培養(yǎng)孩子能正確地評價自我。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與不足,家長應(yīng)有客觀的評價。如果家長只看到孩子的優(yōu)點而無視他的缺點,孩子就會對自身的不足缺乏認識而驕傲自滿,不能接受失??;如果家長對孩子抱有不切實際的過高期望,就會增加孩子的心理壓力,使孩子不敢面對失敗。
4.樹立榜樣,培養(yǎng)信心。心理學研究表明,榜樣對兒童行為的形成和改變有顯著的影響。
給孩子樹立不畏困難、戰(zhàn)勝挫折的榜樣,不僅有助于增強孩子勇敢面對挫折的信心,還可以向他揭示出這樣的道理
5.培養(yǎng)孩子自立的能力和精神。要想減少孩子遭遇挫折的次數(shù),就要增強孩子抵御挫折的能力。
6.不要輕易滿足孩子的要求。要讓孩子明白:想得到一個東西,必須自己付出努力。只有經(jīng)過努力獲得的東西,才是最好的,也才是最值得珍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