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玩兒,是需要技巧的。分享幾個簡要的技巧,希望能夠幫爸爸們更輕松地卷入到孩子的成長中。
1
能讓孩子開懷大笑的游戲,都是好游戲
第一點做為一個簡單明了的評判標準,可以讓爸爸們陪伴孩子的過程變得更輕松。
父母們平日應(yīng)該多觀察孩子,若某件事能把孩子逗得咯咯笑,那就應(yīng)該再來一次,這件事包括一個有趣的語氣詞,爸爸媽媽的某次口誤,大人某個笨笨的動作,簡單的追逐,轉(zhuǎn)圈圈、舉高高、以及經(jīng)典的捉迷藏、老鷹捉小雞游戲,等等。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去陪孩子做這個游戲。
你若去觀察孩子的笑點在哪里,簡單地跟隨孩子,就能發(fā)現(xiàn)更多適合你和孩子之間獨有的親子游戲。
有位家長分享自己與寶貝之前的親子互動:“我經(jīng)常給寶貝讀繪本,而現(xiàn)在,寶寶經(jīng)常要我把書里的某句話、某些詞倒過來念,然后他在一邊樂到不行。昨天家里來朋友,他跟人聊天,朋友開始去考他,不考不知道,一考發(fā)現(xiàn)他竟然認識了不少字呢。親子閱讀實在太神奇了!”
親子閱讀的魅力的確如此。不過,我還要提醒的是,這位媽媽本身也是愛讀書的人。她陪孩子閱讀的過程是非常放松的,會尊重孩子的意愿,允許孩子自己挑選一部分“垃圾”書,譬如簡單的動畫片的復制版本等。這樣的尊重換來孩子閱讀過程中的愉悅和滿足,孩子的笑聲就是證明。
要記住,所有的笑都很棒,我們可以拿來去判斷你帶孩子所做的游戲,他們是否發(fā)自內(nèi)心喜歡。
2
孩子抗拒你的時候,恰是你最該要關(guān)注孩子的時候
第二種情況常常會讓爸爸們受挫,內(nèi)心里會想:你不想跟我玩兒,拉倒,我還樂得清靜呢。
爸爸們不知道的是:遇見孩子鬧情緒,直接說一些“傷人”的話,比如“你是個大壞蛋!”“我討厭你!”“走開!”“我不想跟你玩!”“你不要來管我!”,再或者只是踢打你等,這些都是很鮮明的暗號:表面上看是不要我們?nèi)ス芩麄?,但是實際上卻是迫切需要大人的關(guān)注和陪伴。
即使一個說話很早、語言發(fā)展很好的孩子,他們
也常常會弄不懂自己內(nèi)心到底在發(fā)生著什么。所以,一個失落的孩子不會乖乖地走到你面前,說:陪陪我的,抱抱我也行。他們可以會通過具有攻擊性的言論、行為、或者逃避等方式去表達出來。
所以,這種情況下,爸爸們首先要接納孩子,多給孩子關(guān)注和陪伴。比如只是放下工作/手機/電腦,注視孩子,安靜地坐在他身邊,面對他們的某一個行為舉動發(fā)出輕輕的贊嘆。3允許孩子制定不公平的游戲規(guī)則
第三種情況常常會發(fā)生在游戲過程中。一些比較喜歡較真的爸爸們,會為了孩子觸犯了某個游戲規(guī)則而變得嚴肅,不肯讓步。并且他們會認為,如果讓步了,游戲失去了規(guī)矩,孩子是不是也會變得沒有規(guī)矩?最后的結(jié)果當然是,孩子哭,爸爸一臉黑線。如果媽媽再來兩句批評,爸爸參與育兒的積極性就會大大減弱。
規(guī)則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也不可能因為一個不公平的游戲就坍塌掉。我們需要思考的是:“不公平的規(guī)則”對孩子意味著什么呢?
不公平的游戲規(guī)則對孩子來說有著重要的心理意義。希望大人在游戲里讓著自己的孩子,一定是在別處感受過面對強大的力量時那種渺小、無助的感覺。他們不喜歡這種感覺,但卻被它困擾著,所以游戲、難得的親子互動時間都會成為孩子的補償通道。4與其把孩子交給電子屏幕上的暴力打斗,不如你也加入其中,陪孩子“打一架”吧!
大致看一下,幾乎所有的動畫片里都得要有一個好人,一個壞蛋。其中的一方總是絕對的好,另外一方總是絕對的壞。這其實和孩子們的認知非常匹配的,因為直到青春期之前,孩子們眼里的世界,仍然是黑白分明的。
如今,我們幾乎沒辦法讓孩子真正遠離電子屏幕,很難找到一個3歲之前沒看過電視和動畫片的孩子。我曾在小區(qū)里親眼看到兩個操著不同口音的孩子,半天沒法交流,后來因為一句喜羊羊里面的臺詞,一下子找到了共鳴。
很多父母會問,孩子太暴力怎么辦?喜歡模仿動畫片里的角色打架。針對這些父母們的擔憂,我最想說的是:要么陪孩子一起都不看電視。如果做不到,那也千萬不要單獨把孩子交給電視。與其讓他們被動畫片里頭的暴力情節(jié)牽著走,不如你陪孩子“打一架”吧。
真的“打架”嗎?別擔心,其實大人若能放下身段參與到孩子的打斗游戲中來,對孩子來說就已經(jīng)是一種保護。尤其對男孩子來說,他們需要學會和攻擊性的游戲共處。你若不陪著他,甚至是禁止他的能量宣泄,那么他一定要到別處去尋找機會。
而且,你的參與能夠獲得孩子的接納和信任,下一步,就可以由你去主導游戲了。
可以這樣定制一些規(guī)矩,比如不允許打頭、臉。力度不能太大,不能咬人,總之要注意控制等。慢慢的,你還可以加入更多元素,拓展游戲的內(nèi)容,而非單純的“暴力對峙”,比如把一個暴力游戲,變成一個合作、照料的溫暖故事。
整個游戲中,你的情感和身體都與孩子在一起,這就能緩解孩子的積壓情緒。游戲間歇,利用游戲中的親密度回升,父母可以借機去抱抱孩子,這樣可以極大地增進親子關(guān)系。有研究表明,常和父親打鬧的孩子,更容易和別人相處。
當然,每個家庭都有自己專屬的游戲方式。重要要的是一起高興地玩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