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中總是有些人、有些事讓我們感到憤怒或苦惱。
當有人激怒我們時,我們該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呢?
我們可能會非常情緒化地認為那個人很可恨、很危險,甚至很惡毒;我們會對他感到反感和厭惡,并對他惡言相向,或者進行人身攻擊;我們甚至還可能選擇逃避,避免讓他傷害到自己……總之,我們多半會認為對方是錯的,而自己是對的。
毫無疑問,我們的這些做法不利于人際關系的和諧。
然而,我們的這些反應對我們來說也并不是一無是處的,它就像是一面鏡子,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思維方式和情緒反應方式——我們對別人不滿意的地方正是我們需要了解自己的地方。
這種了解自己的技巧在心理學上叫做“投射”。
心理學研究發(fā)現,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不自覺地把自己的心理特征(如個性、好惡、欲望、觀念、情緒等)歸屬到別人身上,認為別人也具有同樣的特征。
如果自己喜歡說謊,就認為別人也總是在騙自己;自己自我感覺良好,就認為別人也都認為自己很出色……當我們討厭一個人時,其實我們真正應該討厭的對象是我們自己。
恨誰就像誰,我們已經把自己的缺點投射到了那個人身上?!耙孕∪酥亩染又埂本褪峭渡湫谋憩F。
我們的潛意識把自身不愿接受的觀念和情緒投射到別人身上,把那些令自己討厭的或不能接受的想法推諉給別人。
這樣做的目的無非是為了減少我們的內在焦慮——用否認的方式逃避那些卑劣的或不能接受的觀點。(我沒有這種討厭的下流思想。)
把自己不能接受的東西投射給他人,然后加以攻擊,并與之保持一定距離,從而獲得安全感。(你竟然有這種想法,真卑鄙。)
通過強調別人和我一樣或比我更壞的方式來得到滿足。(你也不是什么好東西。)
通過批評或阻止別人去做那些令人不快的事,來進行欺人或自欺。(這是不道德的行為,我反對你這樣做。)
投射效應在我們的生活中比比皆是,例如想要作弊的人總感覺周圍很多人都在作弊;單相思的人總感覺對方對自己就是不一樣,而客觀上對方對所有人都一樣;心地單純善良的人認為周圍所有的人都是善良的;而陰險的人,就處處提防著別人……投射效應是造成人際沖突、破壞人際和諧的主要原因。
比如,一群人圍在一起聊天,其中一個人講起了他熱愛的籃球,異常興奮,滔滔不絕地講。開始時,人們還挺有興趣,但是時間長了就不耐煩了。那個人發(fā)現大家不愿意聽了,就感到很沮喪。他把自己的愛好投射給了別人,認為大家應該像他一樣喜歡籃球,沒有意識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別人未必喜歡。
一個喜歡支配別人的人往往會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別人,但是當別人對他的行為指手畫腳時,他就會感到氣憤,會產生和別人發(fā)生沖突的沖動。他應該問問自己是否也有同樣的行為,也許他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喜歡支配別人。
投射效應也有積極的作用。
由于投射效應的存在,我們常??梢詮囊粋€人對別人的看法中來推測這個人的真正意圖或心理特征。
我們也可以把它當做一面鏡子,看清楚自己的內心。
為什么我們和有些人在一起感到很輕松很安全,和另一些人在一起就感到不舒服?
為什么我們喜歡有些人說話和做事的方式,討厭另一些人說話和做事的方式?
為什么我們越是不接受那些信息,討厭的情緒就越明顯?
投射效應給我們的最大幫助,其實就是讓我們意識到,別人讓我們感到不滿意的地方正是我們努力壓制自己的地方,也是我們需要完善的地方。
當別人令我們感到憤怒時,首先想一想我們的憤怒對自己來說意味著什么。
如果某人的行為讓我們感到厭惡或反感,我們應該先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沖動地攻擊別人,而要讓自己冷靜下來,然后問問自己:“我是不是也有這樣的行為?”這對提高情商、和諧人際關系是非常有幫助的。
我們應該學會不把自己的好惡和觀點投射給他人,應客觀地去看待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