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
古者,名以正體,字以表德,名終則諱之,字乃可以為孫氏??鬃拥茏佑浭抡?,皆稱仲尼。江南至今不諱字也。河北人士全不辨之,名亦呼為字,字固呼為字。
偏傍之書,死有歸殺,子孫逃竄,莫肯在家;畫瓦書符,作諸厭勝①;喪出之日,門前然火,戶外列灰,祓送家鬼,章斷注連②。凡如此比,不近有情,乃儒雅之罪人,彈議所當(dāng)加也。
《禮經(jīng)》:“父之遺書,母之杯圈,感其手口之澤,不忍讀用?!闭秊槌Kv習(xí),讎??槍?,及偏加服用,有跡可思者耳。若尋常墳典③,為生什物,安可悉廢之乎?既不讀用,無容散逸,惟當(dāng)緘保,以留后世耳。
江南風(fēng)俗,兒生一期,為制新衣,盥浴裝飾,男則用弓矢紙筆,女則刀尺針縷,并加飲食之物,及珍寶服玩,置之兒前,觀其發(fā)意所取,以驗貪廉愚智,名之為試兒。親表聚集,致宴享焉?!?div style="height:15px;">
四海之人,結(jié)為兄弟,亦何容易,必有志均義敵,令終如始者,方可議之。一爾之后,命子拜伏,呼為丈人,申父交之敬,身事彼親,亦宜加禮。比見北人甚輕此節(jié),行路相逢,便定昆季,望年觀貌,不擇是非,至有結(jié)父為兄、托子為弟者。
(選自《顏氏家訓(xùn)·風(fēng)操篇》
【注】①厭(y?。﹦伲褐品赣梦仔g(shù)制服妖邪等。②章斷注連:上章以求斷絕死者之殃染及旁人。注連,傳染的意思。③墳典:《三墳》《五典》的簡稱,泛指古籍。
譯文:
古時候,名用來表明本身,字用來表示德行,名在死后就要避諱,字就可以作為孫輩的氏。孔子的弟子記事時,都稱孔子為仲尼。江南地方至今對稱字不避諱。黃河以北地區(qū)人士對名和字完全不加區(qū)別,名也叫做字,字自然叫做字。
旁門左道的書里講,人死后某一天要“回煞”,這一天子孫逃避在外,沒有人肯留在家里;要畫瓦書符,作種種巫術(shù)法術(shù);出喪那天,要門前生火,戶外鋪灰,除災(zāi)去邪,送走家鬼,上章以求斷絕死者所患疾病之傳染連續(xù)。所有這類迷信惡俗做法,都不近情,是儒學(xué)雅道的罪人,應(yīng)該加以彈劾檢舉。
《禮經(jīng)》上說;“父親留下的書籍,母親用過的杯圈,覺得上面有汗水和唾水,就不忍再閱讀使用?!边@正因為是父親所常講習(xí),經(jīng)??背瓕?,以及母親個人使用,有遺跡可供思念。如果是一般的書籍,公用的器物,怎能統(tǒng)統(tǒng)廢棄不用呢?既已不讀不用,那也不該分散丟失,而應(yīng)封存保留傳給后代。
江南的風(fēng)俗,在孩子出生一周年的時候,要給(他)縫制新衣,洗浴打扮,男孩就用弓箭紙筆,女孩就用刀尺針線,再加上飲食,還有珍寶和衣服玩具,放在孩子面前,看他動念頭想拿什么,用來測試他是貪還是廉,是愚還是智,這叫做試兒。聚集親屬姑舅姨等表親,招待宴請。
四海五湖之人,結(jié)義拜為兄弟,也不能隨便,一定要志同道合,始終如一的,才能夠和他談?wù)摻Y(jié)拜之事。一旦如此,就要叫自己的兒子出來拜見,稱呼對方為丈人,表達對父輩的敬意,自己對對方的雙親,也應(yīng)該施扎。近來見到北方人對這一點很輕率,路上相遇,就可結(jié)成兄弟,只需看年紀(jì)老少,不講是非,甚至有結(jié)父輩為兄,給子輩為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