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咳嗽是指咳嗽時間持續(xù)8周以上,X線胸片無明顯異常,咳嗽往往是主要或唯一癥狀者[1]。當導致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被排除或治療后,其咳嗽癥狀對于治療反應仍不佳時,多稱為慢性難治性咳嗽[2]。中醫(yī)對慢性咳嗽的診治具有很好的療效。王書臣教授是第五批全國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jīng)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第四批北京市級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jīng)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王教授認為脾腎不足是慢性咳嗽遷延不愈的重要病機,常從肺脾腎入手治療慢性咳嗽,用藥別具一格。現(xiàn)將王教授治療慢性咳嗽之驗案3則介紹如下。
王某,男,57歲。2013年4月9日初診。
患者3個月前因受涼后出現(xiàn)惡寒、發(fā)熱,伴鼻塞流涕、周身乏力、咳嗽少痰,自服解熱鎮(zhèn)痛藥及抗生素后熱退,鼻塞及流涕稍輕,咳嗽仍明顯。在社區(qū)醫(yī)院先后應用阿奇霉素、復方甘草合劑、川貝枇杷露后無效??淘\:咳嗽,遇汽油等理化刺激加重,痰黏少不易出,伴咽癢,胃脘部脹滿不適,納食差,咳嗽影響睡眠,便稀,舌質淡紅、苔白膩,脈沉弦。無吸煙史。中醫(yī)診斷:咳嗽。證型:脾腎不足、肺失宣降。治則:調補脾腎,宣肺止咳。以二仙湯合半夏瀉心湯加減。處方:
仙茅20g,淫羊藿20g,黨參15g,麥門冬12g,五味子10g,干姜10g,法半夏10g,黃芩15g,黃連10g,紫菀15g,款冬花15g,地龍20g,穿山龍30g,焦三仙30g,炒白術12g,黨參20g,厚樸15g。7劑。水煎服,每日1劑。
2013年4月16日二診:服上方7劑后,上述癥狀明顯減輕,無其他不適,膩苔減輕。予原方去麥門冬、厚樸,加蜜百部10g、白前10g,繼服7劑后上述癥狀基本消失。后隨診患者已無明顯不適。
在課前,教師可以將課程視頻、課件以及其他學習資料上傳到網(wǎng)絡教學平臺,發(fā)布學習任務和學習通知。由于網(wǎng)絡教學平臺有對應開發(fā)的手機端教師和學生分別使用的APP,這時這些學習資料、學習任務、學習通知也會同時推送給學生。學生可以用手機觀看課程視頻、課件等資料,也可進行課前測試、參與在線討論等;教師可以通過手機端隨時查看學生的學習情況,批閱學生的測試,參與論壇討論等。
大豆食心蟲絕大多數(shù)的卵產(chǎn)在豆莢上,少數(shù)卵產(chǎn)于側枝、葉柄和主莖上。以3到5厘米的豆莢上產(chǎn)卵最多,幼小嫩綠莢上產(chǎn)卵較多,2厘米以下的很少產(chǎn)卵。一粒豆莢上產(chǎn)卵1到3粒不等。入莢的幼蟲大約可咬食兩個豆粒,大豆食心蟲喜歡在多毛的品種上產(chǎn)卵,對于結莢時間長的品種容易受害。
按:王教授認為,肺金不固,累及腎水,故而咳嗽久久不愈。慢性咳嗽患者除六淫外感之外,往往伴有飲食失調,使脾土失健,化飲化痰無力,母不生子,肺失宣肅,故治從脾胃入手,通暢中焦,腎水上滋肺陰,宣發(fā)肺氣。王教授指出,肺脾腎失治是慢性咳嗽的主要病機,當上中下同治,宣肺、理脾、補腎并用,如《雜病源流犀燭·咳嗽哮喘源流》在論述咳嗽的病理時說:“蓋肺不傷不咳,脾不傷不久咳,腎不傷不咳喘?!逼闅鈾C升降之樞,氣機宣暢則脾氣健運。王教授強調當以調理脾腎為根基,故組方以二仙湯合半夏瀉心湯加減,方中仙茅、仙靈脾補腎助陽,半夏、黃芩、黃連、干姜苦辛開降,通調氣機,配以焦三仙、炒白術、黨參等健脾補中化痰,收效明顯。
薛某,男,64歲。2015年4月11日初診。
患者咳嗽反復發(fā)作已有5年,在氣溫驟變、吸入油煙、進食酸味食物時易發(fā),發(fā)作期間反復予以抗感染、化痰、平喘治療后癥狀減輕。25天前因受涼后咳嗽再次發(fā)作,口服抗生素及川貝枇杷糖漿治療4天后咳嗽未止,病情逐漸加重??淘\:咳嗽,少量黃痰,痰黏難咯,日夜咳嗽,無喘促氣急癥狀,五心煩熱,口燥咽干、進食干燥食物需水送服,乏力,行走500米即感疲倦,舌紅、舌苔薄黃少津,脈象沉細。胸片示兩肺野透亮度增加,雙下肺紋理增多紊亂,肺功能檢查正常。中醫(yī)診斷:久咳。證型:脾腎不足、肺熱傷陰。治則:補腎健脾、宣通肺絡、養(yǎng)陰清肺。以二仙湯合半夏瀉心湯加減。處方:
仙茅20g,淫羊藿20g,南沙參30g,麥冬20g,五味子12g,干姜10g,黃芩15g,黃連10g,姜半夏10g,橘紅12g,蟬衣10g,鉤藤30g,玄參20g,穿山龍30g,地龍20g,前胡15g,浙貝母20g,紫菀15g,款冬花15g,生黃芪30g,補骨脂15g,射干10g。7劑。早晚分服。
2015年4月18日二診:患者訴服藥后癥狀大減,大便黏滯不爽,舌紅苔白,脈沉。繼原方加健脾之生薏苡仁30g、生白術15g,兼治肺脾腎,14劑后愈。
按:王教授認為,久病不愈,多因腎氣不足,五臟之根基不穩(wěn),清代程杏軒在《醫(yī)述·咳嗽》中云:“肺金之虛,多由腎水之涸……是咳雖在肺,而實在腎。”外邪久留,化熱灼陰,清虛之臟耗損,金刑于火,肺氣失宣,氣逆于上而咳;虛火致肺腎陰虧,津不上行,滋養(yǎng)無源,故常見咳嗽劇烈、黃濃痰、咽干口燥、五心煩熱等虛熱征象。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本,久病不愈責之于脾腎不足,無以充養(yǎng)。故王教授提倡滋養(yǎng)肺腎可復陰液,金氣始生,配以健脾而生后天之本則化源不竭,氣機暢、治節(jié)行,肺金之肅降功能正常則咳減、痰消[3],正如陳士鐸在《石室秘錄》中所言:“治肺之法,正治甚難……當轉以脾,脾氣有養(yǎng),則土自生金?!狈接枚蓽习胂臑a心湯補腎健脾、調暢氣機為主,配合沙參、麥冬等滋養(yǎng)肺陰,蟬衣、前胡、浙貝母等清熱化痰,從而收效顯著。
周某,女,36歲。2013年4月9日初診。
患者4年前無誘因出現(xiàn)咳嗽,干咳少痰,每遇季節(jié)交替、吸入異味及受涼后發(fā)作,過敏原試驗提示對塵螨、花粉、霉菌等過敏,氣道激發(fā)試驗示強陽性,間斷吸入舒利迭、口服復方甘草合劑對癥治療。因7天前熬夜后咳嗽咳痰加重就診??淘\:咳嗽,少量黏痰,鼻塞流涕,時有胸悶,畏寒乏力,咽干癢,胸脅脹痛,食后反酸噯氣,納可,小便可,大便干,夜眠差。舌淡苔薄白,邊有齒痕,脈沉弦細。有過敏性鼻炎病史10余年。中醫(yī)診斷:久咳。證型:腎不納氣、脾失健運、風邪襲肺。治則:補腎養(yǎng)陰、疏肝健脾、祛風止咳。以二仙湯合半夏瀉心湯加味治療。處方:
《饑餓藝術家》更像是關于拯救的一個恰如其分的喻體。饑餓藝術家把自己像一只動物一樣關在籠子里不吃不喝,以這種自虐展覽作為自己的饑餓藝術。剛開始,好奇的人們還像舉行盛大儀式那樣圍在他籠子前觀看。很快,熱情褪去的人們就開始對他熟視無睹,沒有幾個人愿意在他的籠子前停留;即使是專門為他饑餓藝術記數(shù)的工作人員都忘記了他的存在,直到他死去了才被人發(fā)現(xiàn)。
仙茅20g,淫羊藿20g,黃芩15g,黃連10g,半夏10g,干姜10g,五味子10g,僵蠶12g,防風12g,地龍15g,香附12g,茯苓15g,厚樸10g,白術10g。7劑。早晚分服。囑患者盡量遠離過敏原。
2013年4月16日二診:咳嗽明顯減輕,余癥好轉,大便調,夜眠安,齒痕舌好轉,脈沉細微弦。上方加辛夷10g、蒼耳子10g、郁金20g,再服7劑。
2013年4月23日三診:患者偶有咳嗽,無痰,前方繼服14劑后,患者上述癥狀消失,停藥6個月后隨訪未復發(fā)。
按:王教授認為,陰液虧損,虛風而生,外風觸動,“內(nèi)外合邪”致病。風為百病之長,風盛攣急,趁肺虛之機,引起氣道攣急,肺氣上逆,治療要點有二:一為養(yǎng)陰潤肺以固本,王師善用五味子等養(yǎng)陰藥,這一類藥其本義出于“生脈散”,去人參而換用南沙參,可加強養(yǎng)陰潤肺之力;二是疏風止咳,選用白僵蠶、地龍之品,取“蟲類搜風”之意,搜剃而攻邪通結[4],內(nèi)外之風齊祛,正如葉天士云:“病……久則邪正混處其間、草木不能見效,當以蟲蟻疏逐”,以此二者,達到固本祛邪目的。咳嗽基本病機為氣機逆亂失序,《傷寒論》有云:“凡病……陰陽自和者,必自愈?!惫室娍炔恢慰龋ㄟ^調達氣機,可使肺之功能恢復,不止咳而咳自止。王教授通過補益大法,使“正氣內(nèi)存,邪不可干”。且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補腎可以改善機體內(nèi)環(huán)境,促進皮質激素的分泌,從而減輕氣道的變應性炎癥和高反應性[5],王教授主張治療時當抓住根基。咳嗽變異性哮喘的咽癢、刺激性干咳癥狀,符合風邪致病特點,故針對病機,在補腎精之基礎上,佐以蟲藥祛內(nèi)外之風而順調氣機。本方仍以二仙湯合半夏瀉心湯為主補腎健脾、調達氣機,加防風祛風解表,僵蠶、地龍平息內(nèi)風,香附理氣寬中,瓜蔞清熱滌痰,厚樸理氣除滿,后以辛夷、蒼耳子散寒通鼻竅,從而取得滿意療效。
首先,藥這種東西肯定是不好吃的。維生素C也一樣,它又稱抗壞血酸,看其分子結構圖,它有4個與碳相連的羥基OH,CO間共價鍵較緊密,不易斷裂;而H則較易與O分離而水解,溶液中H離子的濃度越高它就越酸。所以這玩意如果直接吃基本可以說會酸到“面目猙獰”。那么這種酸到難以下咽的東西居然還能出品咀嚼片,還是香橙味的,嘎巴嘎巴吃糖似地嚼了,還挺好吃的,是怎么做到的?
王教授認為,“肺脾腎”在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發(fā)病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蘊藏元陰元陽,以氣為用,在人體整個生命過程中,正是由于腎中精氣的盛衰變化,從“腎氣平均,筋骨勁強”到“腎氣衰、發(fā)墮齒槁”而呈現(xiàn)出生、長、壯、老、已的不同生理狀態(tài),所以王教授在治療上以補腎為本,彌補先天不足之處?!夺t(yī)醫(yī)偶錄》中云:“肺氣之衰旺,全恃腎水充足……則長保清寧之體”,關于病機上的論述《靈樞·經(jīng)脈》中有“腎足少陰之脈,是動則病……喝喝而喘”,由此可見肺腎司呼吸之關系密切。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運化水谷精微,濡養(yǎng)全身,有“肺為主氣之樞,脾為生氣之源”之說,《薛生白醫(yī)案》提到:“脾為元氣之本,賴谷氣以生。肺為氣化之源,而寄養(yǎng)于脾也?!爆F(xiàn)代研究表明,脾虛時機體的物質代謝及能力代謝異常,脾氣健運則肺氣充足,機體的免疫力增強,可減少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反復發(fā)作,使患者生活質量得到提高[6],由此可見,脾腎兩臟在治療肺病中的重要性。治療時配伍溫腎壯陽之品,腎陽得充,則氣化有力;同時注重中焦脾胃氣機的調理,尤重辛開苦降以開脾胃氣機,亦重視肺金的培養(yǎng),即從脾腎論治肺系疾病,臨床往往獲得佳效。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2015)[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6,39(5):323.
[2] PETER G GIBSON,ANNE E VERTIGAN.慢性難治性咳嗽的管理[J].英國醫(yī)學雜志(中文版),2016,19(6):325.
[3] 李松波,楊遠富,郝花.培土生金法治療老年慢性支氣管炎52例[J].河南中醫(yī),2008,28(3):45.
[4] 李佶慶,喬寧,許婧.桂枝芍藥知母湯加蟲類藥治療早期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臨床觀察[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2(1):157.
[5] 羅海麗,王書臣.補腎養(yǎng)陰、祛風和中法治療過敏性咳嗽[J].北京中醫(yī)藥,2009,28(10):774.
[6] 夏欣田,張偉.培土生金法與慢性肺系疾病[J].實用中醫(yī)內(nèi)科雜志,2012(1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