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疏肝和胃法治愈胃脘痛(慢性萎縮性胃炎)一例-甘肅-趙健雄
主訴:患者溫某,男,56歲,胃脘痛10年余,服中、西藥效不著。
病史:6月前胃鏡及病理檢查提示:胃黏膜重度萎縮伴腺體重度異型增生及中度腸上皮化生?,F胃脘痞滿脹痛,兩脅時痛,與情緒有關,噯氣,反酸,口干,口苦。
診查:胃脘有壓痛,舌淡紅,苔薄白,脈弦。
辨證:肝胃不和。
治法:疏肝和胃,行氣活血。
處方:疏肝和胃湯(自擬)加味:
柴胡10g 枳殼10g 白芍15g 生甘草5g 木香5g 郁金10g 當歸10g 延胡索10g 白芷10g 雞內金10g 佛手10g 烏賊骨15g 煅瓦楞子10g 每日1劑,水煎服。
二診
9月20日。前方服12劑,胃脘和兩脅疼痛明顯減輕,反酸消失,舌脈如前,前方減烏賊骨、煅瓦楞子繼服。
三診
10月24日。前方服逾1月,臨床癥狀消失,胃鏡及病理檢查胃黏膜萎縮、腺體異型增生及腸上皮化生均有好轉,囑仍守前方鞏固善后。
按語:疏肝和胃湯以四逆散疏肝理脾為基礎,加木香、郁金、當歸、延胡索行氣活血,白芷散結消腫,雞內金消食化積,共奏疏肝和胃、行氣活血、消食止痛之功。我們的動物試驗和臨床研究表明,該藥改善慢性胃炎肝胃不和型的臨床癥狀,可顯著升高胃蛋白酶活性,降低轉氨酶,使胃黏膜萎縮性病變逆轉恢復,胃竇部黏膜厚度明顯增加,胃黏膜腺體異型增生和腸上皮化生逆轉或消退,對胃黏膜超微結構的改變也有良好療效。此方臨證廣泛用于兩脅脘腹脹滿疼痛,對慢性胃炎最多見的肝胃不和型療效尤佳。
二、溫中健胃法治愈萎縮性胃炎一例-江蘇-張澤生
患者羅某,男,50歲,主訴左上腹疼痛五六年
,最近2年來病情加重,甚則每天持續(xù)疼痛不止,痛甚出汗,喜熱喜按。
診查:胃鏡檢查示:慢性萎縮性胃炎、食管中段憩室;病理報告:中度萎縮性胃炎(胃竇大彎、小彎、胃體小彎)。舌淡苔白,脈沉弦。
辨證:中虛氣滯證。
治法:溫中健胃。
處方:黨參15g 當歸9g 桂枝3g 白芍9g 法半夏9g 木香5g 陳皮6g 炙甘草3g
二診:1977年1月19日。上方連服二百余劑,胃痛明顯減輕。原醫(yī)院復查胃鏡:慢性萎縮性胃炎;病理報告:胃竇大彎、胃體后壁黏膜組織、胃體小彎輕度萎縮性胃炎,上方去半夏、木香,加紅花、烏梅炭5g。
三診:1977年6月13日?;颊邅硇旁粕戏接址?50劑,胃痛未作,證情穩(wěn)定,惟出汗較多。原方加生姜2片、大棗4枚,調和營衛(wèi),以資鞏固。
藥后來信稱:出汗明顯減少,胃痛未作。同年12月30日又來南京請張老復診,胃痛已除,形體較前為胖,飲食、二便正常。1978年1月2日再往原醫(yī)院作胃鏡復查:淺表性胃炎,原萎縮灶已消失。病理報告:僅見胃體小彎重度淺表性胃炎。張老囑以原方間斷服之,以冀鞏固。
按語:根據張老經驗,萎縮性胃炎以中虛氣滯或中虛胃寒證居多,治宜溫中健運為主。最常用方為歸芍六君和小建中湯加減,方中白芍量重于桂枝,旨在溫中緩急。該方特別適用于胃脘痛喜熱喜按或得食則緩之患者。當藥證相合,病情有所減輕時,一般不要輕易更改主方,可囑患者長期服用,亦可制成丸藥進治。通過此例,說明萎縮性胃炎是可以治愈的。
三、補氣溫中、活血法治萎縮性胃炎一例-解放軍-馬山
患者張某,男,55歲,已婚。初診時間:1997年6月22日。主訴:上腹隱脹滿,噯氣、嘈雜、堵悶、隱痛多年。
病史:反復發(fā)作,春秋季加重,飯后脹滿,遇冷或生氣后加重。消化好。1996年8月胃鏡檢查見胃體、底部粘膜變薄,血管網顯露,局部粘膜粗糙不平,結節(jié)樣改變,角部粘膜充血、水腫,紅白相間,局部以白為主,白區(qū)凹陷,竇部粘膜呈鵝卵石鋪路樣變,部分以白為主。病理報告AB型重度萎縮性胃炎,重度腸化生,部分腺體異性增生。
診查:上腹隱脹痛,噯氣,嘈雜,消化好,二便正常,精神體力佳,脈弦,舌淡少苔,口腔粘膜色暗,增生結節(jié),咽紅。
辨證:重度(AB型)萎縮性胃炎,重度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證屬中氣虛寒,氣滯血瘀。
治法:益氣溫中,解毒活血。
處方:黃芪30g 桂枝10g 細辛4g 吳萸10g 蒲公英30g 白花蛇舌草15g 紅花10g 桃仁10g 炮山甲8g 生牡蠣30g 王不留行15g 當歸15g 赤芍15g 枳殼10g 蘇梗15g 三棱10g 莪術10g 土元10g 丹參30g 水蛭10g 烏梢蛇15g 蒲黃10g 炒五靈脂10g 烏藥10g 甘草6g 20劑
水煎內服,每劑煎3次,共600ml,分早中晚各一次服。
二診:7月19日。服藥后自感上腹舒適,脹痛基本緩解,吃飯好,大便日2次,排氣多。效不更方,在原方去白花蛇舌草,加全蝎6g,再30劑。服藥方法同前。
三診:自感良好,有時頭暈,乏力,舌淡苔白,脈弦。
處方:黃芪30g 桂枝10g 細辛4g 吳茱萸10g 蒲公英30g 枳殼10g 蘇梗15g 紅花10g 桃仁10g 丹參30g 當歸12g 赤芍15g 生蒲黃10g 炒五靈脂10g 炮山甲8g 牡蠣30g 王不留行15g 土元10g 水蛭10g 烏梢蛇15g 焦三仙各12g 甘草6g 30劑 服法同前。
四診:8月19日。病員精力好,無癥狀,正常工作,食欲好。脈有力。前方(三診)又服60劑。
五診:10月20日。病在恢復好轉,癥狀改善,服益氣活血藥近5個月。胃鏡復查胃粘膜光滑,紅白相間,以紅為主,病理報告中度萎縮性胃炎,中度腸化生。從胃鏡復查,病理報告,病在好轉,但恢復較慢。宗前法,益氣溫中活血藥續(xù)服。
處方:蒲公英30g 黃芪30g 桂枝10g 細辛4g 吳萸10g 枳殼10g 蘇梗15g 丹參30g 紅花10g 桃仁10g 川芎10g 當歸12g 赤芍15g 干姜10g 水蛭10g 土元10g 炮山甲8g 牡蠣30g 王不留行15g 生蒲黃10g 炒五靈脂10g 烏藥10g 三棱10g 莪術10g 甘草6g
本方又服60劑,每日1次,服法同前。胃鏡復查,病理報告慢性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治愈,腸化生不典型增生消失。隨訪3年未復發(fā)。
按語:萎縮性胃炎、腸化生、不典型增生是胃癌的前驅病變。本例又是重度萎縮性胃炎,癥狀又不明顯。通過用益氣溫中活血法治療7個月,胃鏡復查病理檢查結果治愈。胃粘膜粗大,隆起結節(jié)吸收變光滑。局部以白為主變?yōu)橐约t為主,側支循環(huán)建立,使局部營養(yǎng)改善,血流旺盛,萎縮腺體恢復,達到治療目的。方中水蛭、土元、烏梢蛇、全蝎等藥有活血、溶血抗癌作用,并有十幾種氨基酸。三棱、莪術是活血破瘀藥,也是胃腸道動力學最好的藥物,促進胃腸蠕動加快,排氣多。服本方藥對個別有腦動脈硬化患者之頭暈,乏力癥狀,堅持服藥后亦可緩解,萎縮性胃炎都可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