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輕人了解唐伯虎,是通過周星馳的電影《唐伯虎點秋香》熟知的。
但是電影是一種藝術(shù)方式,有時候和史實千差萬別。
今天小文就和大家一起聊聊歷史中的唐伯虎。
唐寅,明憲宗成化六年(1470)二月初四,生于蘇州閶門內(nèi)吳趨里皋橋。
他出生這年是庚寅年,所以取名為寅;又因為是家中長子,故初字伯虎(古時長子中字為“伯”,例如《封神榜》中的伯邑考),后改為子畏。
晚年皈依佛教,號六如居士。
唐寅像 ↑
取自上海博物館藏清代方筠《唐六如先生小像》
唐寅的父親唐廣德,是個經(jīng)營酒肆餐館的商人,因此生活物質(zhì)有余。
唐寅幼時,“纏雞握雉,身雜于隸屠販之中”,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他沒有科舉之心放蕩不羈。
他父親明白,兒子仕途有為才能光耀門楣。于是在父親的期望下,唐寅十五歲入?yún)强h縣學(xué),憑著驚人的天賦學(xué)有所成。
16歲高中蘇州府秀才第一名,29歲又高中應(yīng)天府舉人第一名(解元),所以又稱“唐解元”。
17歲他為沈母作壽,畫《貞壽堂圖》為賀,就被稱贊“山石樹枝如籀篆,人物衣褶如鐵線”。
唐寅《貞壽堂圖》局部 ↑
29歲赴京參加會試,考題出的很偏很難,全國只有兩份考卷答得流暢明白,其中一份就是唐寅的。
看起來這么年輕就有所作為,前途肯定大好吧?不然。
有這樣一個故事流傳:
徐經(jīng)是富二代弟子,他對唐寅的文采十分崇拜,兩人同行赴京趕考。
到北京后唐寅隨著徐經(jīng)多次拜會程敏政,當(dāng)程敏政被欽定為主考官時,唐寅還請程敏政為自己的詩集作序。
在考試結(jié)束后,程敏政看著兩份優(yōu)秀的答卷脫口而出:“這兩張優(yōu)秀的卷子定是唐寅和徐經(jīng)的?!?/span>
無論是嫉妒或是猜疑,一幫人啟奏給皇上程敏政泄題,隨即被押入大獄嚴(yán)加審問。
徐經(jīng)受不了嚴(yán)刑拷打說自己買通了程敏政的家僮又泄題給唐寅。
之后案件是屈打成招,孝宗皇帝平反。程敏政出獄三天后亡故,唐寅恥為吏,回了蘇州。
(無論這個故事是不是真的,這場會試過后唐寅的仕途就到此為止了。)
后在《騎驢歸思圖》的題畫詩中寫道:“乞求無得束書歸,依舊騎驢向翠微。滿面風(fēng)霜塵土氣,山妻相對有牛衣?!?/span>
此圖為唐寅落第后畫,時年三十七歲。
《騎驢歸思圖》↑
《騎驢歸思圖》局部↑
唐寅在仕途上最后的一片漣漪是于正德九年,受寧王聘往江西。
但是唐寅覺察出寧王的謀反跡象,后佯狂而逃。
從此,唐寅對仕途死心,醉心于桃花庵的花酒間。
這個故事最早見于《蕉窗雜錄》與《警世通言》,說的是唐伯虎偶于金閶一畫舫見中見一女郎,面目姣好且“笑而顧己”,這一笑讓他心醉神迷。
于是買小艇尾隨其后,探知女郎為某仕宦家婢,名為秋香。遂假扮成落拓書生模樣,上門求作書童,以“近水樓臺先得月”。
經(jīng)過一番曲折之后,唐伯虎終于如愿以償,與秋香喜結(jié)連理,同歸吳中。
這只是個民間傳說,唐寅的情史也相對坎坷。
25歲時唐寅的父母相繼離世,妻子也因為產(chǎn)子后生病離世,隨后他三個月的孩子也夭折了。
27歲時娶了續(xù)弦妻子何氏,何氏為官宦出身,貪慕虛榮好享受。在唐寅遭遇泄題案時,何氏明白唐寅仕途無望收拾細軟回娘家了,唐寅隨即休妻。
唐寅在別墅桃花庵,遇到官妓沈九娘,沈九娘惜才常為他鋪紙洗硯,兩人情投意合結(jié)為夫婦。
這期間唐寅的技藝愈加精良,他畫的美人都是以沈九娘為模特的,兩年后育有一女。
《秋風(fēng)紈扇圖》↑
《秋風(fēng)紈扇圖》 細節(jié)↑
《秋風(fēng)紈扇圖》一仕女手執(zhí)紈扇,側(cè)身凝望,眉宇間微露幽怨悵惘神色。
她的衣裙在蕭瑟秋風(fēng)中飄動,衣裙、腰帶、披肩多以南宋李唐飄舉方折之筆,這種方圓兼施的筆法,賦予人物生動的動態(tài)美和形體美。
又借漢成帝妃子班婕妤色衰恩弛,比喻扇子在秋風(fēng)起后被擱棄的命運,抨擊了世態(tài)的炎涼。
顯然,這與唐寅個人的不幸遭遇有關(guān)。畫中女子一臉?biāo)ピ?,或許正是唐寅自身的寫照。
而著名的《桃花詩》就是在桃花庵里邀友賞花時的興來之作。
《桃花庵詩圖》軸↑
紙本,設(shè)色,縱134cm,橫64.5cm。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復(fù)日,花落花開年復(fù)年。
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顯者事,酒盞花枝隱士緣。
若將顯者比隱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花酒比車馬,彼何碌碌我何閑。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全詩明白如話,雖然滿眼都是花、桃、酒、醉等香艷字眼,卻毫無低俗之氣。
以逍遙自在的桃花仙人自比,表現(xiàn)了自己平凡真實中帶有庸俗消極一面的真實內(nèi)心,帶有憤世嫉俗之意氣。
層次清晰,語言淺近,回旋委婉,肆意不羈。
而沈九娘去世之后,唐寅悲痛欲絕,晚年皈依佛法,號稱六如居士。
54歲的唐寅在王鰲家中見到蘇軾書《滿庭芳·歸去來兮》,看到“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
不久,唐寅于家中病逝,留下一首絕命詩:
生在陽間有散場,
死歸地府也何妨。
陽間地府俱相似,
只當(dāng)漂流在異鄉(xiāng)。
“漂流在異鄉(xiāng)”,也許這句說盡了唐寅面對生命中坎坷的態(tài)度,來者不懼。
原創(chuàng)文章轉(zhuǎn)載請注明作者及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