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么瘦了呢,過年要吃些什么,爸爸給你煮?!?/span>
遙遠大山深處,有這樣一個老父親,在除夕夜前一天,從未出過遠門的他,背上行囊,翻越了一座又一座大山,坐上去往北京的火車,只為和兒子一起過年。
圖片來源:央視公益廣告《父親的旅程》
那天清早上火車站,長街黑暗無行人,賣豆?jié){的小店冒著熱氣。
到達北京后,老父親用座機撥通了兒子的電話,一遍又一遍,回應(yīng)他的只有:“您好,您所撥打的電話暫時無人接聽?!?/span>
從未去過大城市的父親,孤零零一人背著家鄉(xiāng)特產(chǎn),站在火車站的出站口,不知該往哪里走去,那個落寞的背影令人心酸。
圖片來源:央視公益廣告《父親的旅程》
后來火車站的工作人員幫這位老人聯(lián)系到了兒子,當(dāng)父子二人相見的那一刻,父親的臉上寫滿了局促,用力忍住眼角的淚水,只說了一句:“你為什么瘦了呢,過年要吃些什么,爸爸給你煮?!?/span>
換來的卻是兒子的抱怨:“你怎么不說一聲就來了,真是服了!”
圖片來源:央視公益廣告《父親的旅程》
父母這一代人,努力想要融入孩子的世界,可換來的往往是嫌棄與冷漠。
如果世上存在一種東西,可以消除兩代人之間的隔閡,那就只有愛了。
你永遠不知道長輩為了靠近孩子的生活,在背后默默付出了多少努力。
圖片來源:央視公益廣告《父親的旅程》
鐘聲響起2019年的訊號,一部名叫《啥是佩奇》的短片徹底走進了我們的生活,甚至連王思聰、韓寒也相繼轉(zhuǎn)發(fā)。
故事發(fā)生在河北張家口,老人李玉寶獨自一人生活在農(nóng)村,臨近春節(jié),他撥通了城里兒子的電話。接電話的是自己孫子,老人問:“你需要什么,爺爺給你準(zhǔn)備?!?/span>
孫子說:“佩奇?!?nbsp;
圖片來源:張大鵬執(zhí)導(dǎo)《啥是佩奇》
對于一輩子沒出過遠門的爺爺來說,當(dāng)然不會知道“佩奇”為何方神圣。
他查字典,問朋友,甚至跑到村里的廣播站,去詢問:“啥是佩奇”。
有人說佩奇是個美女主播;有人說佩奇是沐浴液;甚至有人說佩奇應(yīng)該和跳棋差不多。
圖片來源:張大鵬執(zhí)導(dǎo)《啥是佩奇》
如此多的答案沒有一個靠譜。最終在北京做過保姆的老三媳婦告訴他:“小豬,紅的?!?/span>
經(jīng)過反復(fù)確認和打磨,最終他用手中的鼓風(fēng)機,做出了孫子夢寐以求的佩奇。
他那么努力地尋找佩奇,不僅是為了滿足孫子的心愿,更是不想被孫子拋棄。
圖片來源:張大鵬執(zhí)導(dǎo)《啥是佩奇》
除夕夜的團聚時刻,爺爺一臉興奮地展示自己親手制作的“佩奇”,不出所料,孫子看得目瞪口呆,非常喜歡這個禮物。
鄉(xiāng)野與城市的巨大鴻溝,在老人李玉寶“尋找佩奇”的荒誕故事中慢慢彌合。
圖片來源:張大鵬執(zhí)導(dǎo)《啥是佩奇》
借著濃郁的年味兒,中國人最真實樸素的爺孫情爬上眼角,隨著年夜飯一起慢慢蒸騰。
看一個長輩努力靠近孩子的樣子,總會有某個細節(jié)扯動自己某一根敏感的神經(jīng)。
圖片來源:張大鵬執(zhí)導(dǎo)《啥是佩奇》
隔代之間的故事總是不盡相似,幾年前那部用親情融化差異的《孫子從美國來》電影里,美國的混血孫子來到陜西村里的爺爺家小住。
孫子想要吃漢堡,爺爺就問小賣部的人,用饅頭加菜肉給孫子做了一個“中式漢堡”;弄壞了孫子的蜘蛛俠,他連續(xù)兩晚不眠不休,用祖?zhèn)鞯钠び敖o孫子做了一個蜘蛛俠。
圖片來源:電影《孫子從美國來》
慢慢地用中西文化的交流方式達成和解,爺孫二人從最初的勢不兩立到后來的和睦相處。
記得布斯問爺爺:“孫悟空能打得過蜘蛛俠嗎?”
爺爺回答道:“讓孫悟空和蜘蛛俠做朋友,一起維護地球?!?/span>
圖片來源:電影《孫子從美國來》
這說的又何嘗不是爺孫二人之間的關(guān)系呢?爺爺為了走進孫子的世界,跨越國度與文化差異,鬧出了許多啼笑皆非的鬧劇。
可這笨拙而樸實的愛,無非是想要隔絕代溝,離你更近一些。
圖片來源:電影《孫子從美國來》
之前的奇葩說有這樣一期節(jié)目,辯題為“父母要去養(yǎng)老院,我要不要支持?”
對此,馬薇薇說:
“我爸媽特別懂事兒,但我不忍心,讓他們?yōu)槲易鲞@種犧牲。所以我特別害怕有一天,他會因為害怕麻煩我,跟我說,他倆要去住個世界上最好的養(yǎng)老院。”
圖片來源:奇葩說
奇葩說的辯手馬薇薇在北京租房住,她的父母經(jīng)常來北京看望她,給她帶很多好吃的,唯獨不敢住在她家。
她在節(jié)目上含淚說道:“這些都是真話嗎?真心說出的不一定是真話,那是情話啊?!?/span>
圖片來源:奇葩說
老人就像是小孩,但他們與小孩最大的區(qū)別是,小孩子不會偽裝自己內(nèi)心的愛,他們需要呵護,會大聲說出來。
可是老人會將它藏在心里,因為在他們的心里,有著“標(biāo)準(zhǔn)答案”,去養(yǎng)老院,不給孩子添麻煩就是他們的“標(biāo)準(zhǔn)答案”。
父母直言自己愿意去養(yǎng)老院,就像孩子向他們報平安一樣,都是真心的,但這個“真心話”的背后,卻有著太多不為人知的心酸。
圖片來源:《請回答1988》
所謂父母,就是那不斷對著背影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又不敢聲張的人,但他們還是在傾盡全力走近你,同時避免給子女“添麻煩”。
可面對這么努力的真心,我們接受的就這么坦然無愧嗎?
圖片來源:奇葩說
新時代下的高科技,讓老年人的生活變得更美好了嗎?
“微信”早已成為年輕人交流的主要方式,可對于老人來說,它卻是新鮮而陌生的。
春節(jié)期間,小婭的媽媽換掉了按鍵手機,只因迫切地想要學(xué)習(xí)微信,以便等孩子回城里之后,想念的時候可以視頻。
“寶貝,我給你發(fā)語音怎么發(fā)不出去,是不是按錯了?”
此時,傳來一陣咆哮:“我都教你多少遍了?說了要按住不動!按住不動!然后再開始講話!”
“你慢慢和我說嘛,媽媽年紀大了,記性不太好……”
這段對話是不是似曾相識,上次你對父母表現(xiàn)出不耐煩是什么時候?
小時候,我們對世界充滿好奇,心里有著無數(shù)個為什么。當(dāng)我們想要知曉答案時,有那樣一個角色,總是為我們解釋所有的問題,從咿呀學(xué)語,到騎單車……
那個角色,叫做父母。
如果老人被時代拋棄已是一種傷害,那么我們的回避和冷漠,對于他們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如今越來越多的父母渴望走進孩子的生活,他們跨越了年齡,從頭開始學(xué)習(xí),而孩子們也主動選擇幫長輩們打開新世界。
澤川的父母是農(nóng)民,沒讀過書,兩個奔六十的人了,為了不被孩子拋棄,在家里安裝了Wifi,將按鍵手機換成了智能機。在兒子的幫助下,有了自己的抖音賬號,看到很多不一樣的存在。
自從手機上安裝了很多娛樂軟件,孩子不在家的日子里,老人也不覺得孤獨。
雖然很多東西父母依然學(xué)不明白,但是在一次次不耐煩和懊惱之后,孩子們終于學(xué)會了對父母有更多的耐心與等待。
春節(jié)過后,辦公室的小張說過年帶女朋友回老家,見父母。
農(nóng)村爸媽和未來的兒媳婦一見面,竟然講起了普通話,小張這才得知在他不在的日子里,爸媽跟隔壁在深圳當(dāng)過家政的老王媳婦兒,學(xué)習(xí)普通話,說不能給自己的兒子丟臉。
《夏至未至》中寫道:“年少時,我們總以為父母無堅不摧,直到撞破他們的無助,才明白那是因為愛,他們才愿意扮演英雄?!?/span>
看著年邁的父母,為了自己拼命努力的樣子,小張心里又酸又暖,那蹩腳的普通話里,全是真誠而樸素的愛。
老一輩人的求知欲都在孩子身上,他們那么努力只是想和你擁有共同的話題,有一種孝順,叫讓長輩覺得他們有用。
你永遠不知道,在世界的任一角落,有多少為了走進孩子生活,不管年齡多大,都愿意跨越所有障礙,默默做出努力的長輩。
最近一部由谷歌根據(jù)真實故事改編的短片《徐爺爺》,走入我們的視線。
為了探望留學(xué)芝加哥的孫女,70歲高齡的爺爺把自己變成了“英語學(xué)霸”。
琳琳從小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盡管生活中有諸多不易,徐爺爺始終傳遞給孫女樂觀的心態(tài)。
小時候,爺爺會讓孫女騎在自己的脖子上,帶她四處看看,給她講故事,帶她慢慢開闊眼界。孫女長大后,爺爺鼓勵她多去嘗試,多去經(jīng)歷,并送她去美國芝加哥學(xué)電影。
老人為了跟上零零后孫女的腳步,戴起了老花鏡,在手機上安裝了谷歌翻譯,認真學(xué)起了英語。
孫女漂洋過海,到達美國后,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分享給爺爺。爺孫二人視頻通話,看著孫女琳琳大口吃漢堡包的樣子,他一臉寵溺地說:“慢點吃,別噎著?!?/span>
可誰知第二天,徐爺爺就一個人跑到快餐店,點了一個從來沒吃過的新鮮玩意兒,還不忘打開手機進行翻譯:“hamburger”。
得知“正確答案”后,他立馬給孫女發(fā)了過去:“琳琳,你快看,爺爺在吃你喜歡吃的漢堡?!?/span>
在去美國之前的日子里,“學(xué)習(xí)英語”成為徐爺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買卡片、買小夜燈……非常用功。
為了過海關(guān)回答問題,他反復(fù)練習(xí)那句:
“My granddaughter is studying movies in Chicago.”(我的孫女在芝加哥學(xué)電影。)
等待的日子里,徐爺爺走在路上,只要一看到帶英語的標(biāo)志,他就拿起手機開始用谷歌翻譯,找尋問題的答案。
一位年過七旬老人認真的樣子,看得令人動容。
這一切努力無非是因為深沉的愛,因為愛,他打破了自己早已養(yǎng)成的生活習(xí)慣,與逐漸消退的記憶力拼命賽跑,只為跟上孫女的步伐。
終于,他等來了琳琳寄來的邀請卡片“紀錄片《我爺爺》”。那張布滿皺紋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出發(fā)的那天,徐爺爺盛裝打扮,戴上了孫女從芝加哥買給自己的帽子,顫顫巍巍的手緊緊握著那張邀請卡片,嘴里還不停地念叨著:
I’m going to visit my granddaughter.(我要去看望我的孫女)。
曾經(jīng),爺爺給孫女打開世界的大門;現(xiàn)在,孫女帶爺爺看更廣闊的世界。
親情可以融化所有文化差異與年齡代溝,為了離孫女的生活近一點,再近一點,這位滿頭白發(fā)的老人付出的努力清晰可見。
這位徐爺爺,就是無數(shù)個中國家長的縮影。
他們的年齡越來越大,力氣越來越小,腳步越來越緩慢??墒且惺艿膮s一點沒有減輕,因為那是愛的重量。
生活欠給他們的溫柔,都補償在了孩子的身上。
愛,是平復(fù)代溝最好的語言。在每個人的生命里,仿佛寫滿溫情與淚點,讓我們重新思考長輩努力背后的意義。
“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生兒養(yǎng)女一輩子,滿腦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span>
很多中國父母的人生,幾乎是一部寫滿孩子喜怒哀樂的宏大史記。
對于子女來說,不管是在大門外受的傷,還是在生命中所留下的傷痕,最終能夠撫平外面世界帶給我們心靈創(chuàng)傷的那個人,也一定是我們的父母。
當(dāng)下是一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新生事物對于許多老人來說是陌生的,可他們卻為了融入你的生活,主動做出改變,你又怎么忍心不做出回應(yīng)呢?
我們和父母,不要活成一座又一座的孤島。此次,谷歌借由《徐爺爺》這部真實故事改編的短片,提醒作為晚輩的我們:做一些什么,去回應(yīng)長輩的努力,讓他們參與到你的生活中。
因為愛,所以想要靠近。
作為一個有溫度有情感的科技品牌,谷歌始終堅信:科技不應(yīng)該制造隔閡,而是為了幫助人們更好地溝通、拉近距離、了解彼此、傳達愛。
不僅如此,富有人情味兒的谷歌在為大家呈現(xiàn)《徐爺爺》的同時,還發(fā)起一次#拍工位給爸媽看#行動,鼓勵大家在上班第一天,拍一張自己工位的照片,發(fā)給爸媽,讓他們從工作場景開始,慢慢了解你,走近你。
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觀眾,孩子是父母后半生唯一的觀眾,長輩為走進我們的世界,做出了太多努力與改變。
別因為你走得太急,而讓盡孝變得來不及。你不停地在追求詩和遠方,尋找生命的意義,但是他們的詩和遠方就是你。
愛是最好的老師,希望每個世間的父母,都可以被溫柔以待。
—The End—
文末相遇,感謝閱讀!
將【最人物】置頂/星標(biāo)
截圖發(fā)送至后臺
我們將從中隨機挑選一人
送上一份由【最人物】精心準(zhǔn)備的神秘禮物
中獎名單將在第二天的置頂留言中公布
世界那么大,我們想要成全你的小幸運!
看更多深度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