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漢朝是我國歷史一個強大的帝國,漢武帝更是將大漢王朝推向鼎盛繁榮時期。由于漢武帝劉徹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歷代史書都以“秦皇漢武”互相銜接彰顯其巨大功績。漢武帝在位期間國力強盛,對內(nèi)加強中央集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統(tǒng)一思想,對外大破匈奴讓其臣服中原王朝,后又收復南越降服西域,正式將西域納入中華版圖。
可以說漢武帝諸多的豐功偉績,對中國歷史進程和后來西漢王朝的發(fā)展都有著深遠影響。而漢武帝的千秋基業(yè),也得益其麾下有一大批才能出眾的文臣武將,武將有帝國雙壁衛(wèi)青、霍去病,文臣有桑弘羊、田千秋等為漢武帝穩(wěn)住朝局。但要說其中的杰出代表恐怕就數(shù)霍去病和霍光,名將霍去病創(chuàng)造了封狼居胥讓匈奴遠遁漠北,輔臣霍光更是受漢武帝托孤保住朝局,讓其功績得以延續(xù)。
當時,霍去病與霍光皆是漢武帝麾下最強文臣武將,這兩位的驚世之才卻有著同一個爹(同父異母),可見霍氏兄弟父親的基因有多么強大。兩兄弟的父親名字叫做霍仲孺,是歷史上的小人物,因為他一生平淡無奇,當過最大的官職才是平陽縣的一小吏。如果所沒有兩個出色的兒子,恐怕史官也不會將他的名諱寫入史冊。而面對兩個位高權重的兒子,霍仲孺并沒有盡到做父親的義務,霍仲孺唯一能給兩個兒子的,也就只有他那強大的基因了。
作為縣衙小吏霍仲孺史書中資料鮮有記載,更沒有人為他著書立傳。只有《漢書·霍光傳》提及:“霍光,字子孟,票騎將軍去病弟也。父中孺,河東平陽人也,以縣吏給事平陽侯家,與侍者衛(wèi)少兒私通而生去病。中孺吏畢歸家,娶婦生光,因絕不相聞。”通過史書描述我們得知霍仲孺老家在河東郡平陽縣,以縣吏的身份替平陽侯家辦事,私會侍女衛(wèi)少兒生下霍去病?;糁偃孓k完事回家,娶妻生下霍光,于是隔絕互相不知音訊。
可以說霍仲孺是因公職身份出入平陽侯府,才與衛(wèi)子夫的姐姐衛(wèi)少兒相遇。當時衛(wèi)少兒和妹妹衛(wèi)子夫同為平陽侯府侍從,一來二去兩人就勾搭上產(chǎn)生感情,后同衛(wèi)少兒私會而生下名將霍去病。可是在當時霍仲孺并不愿意霍去病的父親,而是回家后另娶了媳婦,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把衛(wèi)少兒忘到九霄云外了。只是他沒想到,后來衛(wèi)少兒的妹妹衛(wèi)子夫受平陽公主推薦入宮,得到漢武帝劉徹的寵愛加封夫人,生皇子劉據(jù)。
母以子貴衛(wèi)子夫也獲封為皇后,衛(wèi)少兒的同母弟衛(wèi)青官拜將軍屢破匈奴,封大將軍。由于衛(wèi)家得到漢武帝寵幸,霍去病17歲就在武帝身邊做近臣,后來隨衛(wèi)青攻打匈奴,孤立無援的情況下以800騎兵斬殺匈奴2028人初立戰(zhàn)功,封冠軍侯。三年后,又封驃騎將軍。當霍去病立下不世功勛之后,他知道自己身世前因后果。后來霍去病見到生父霍仲孺下跪道:“去病早先不知道自己是大人之子,沒有盡孝?!?/strong>此時霍仲孺愧不敢應回答說:“老臣得托將軍,此天力也?!?/strong>
霍去病與霍仲孺相見,為霍仲孺買了大量的田地、房宅、奴婢后離開。隨后在得勝還軍時,霍去病又經(jīng)過河東再次拜訪霍仲孺,把他另娶后生下年僅十歲的霍光帶到長安照顧。霍光當時年年幼,但在霍去病的幫助下,先任郎官,隨后遷任各曹官、侍中等。因為霍光為人端正,辦事機靈嚴謹,在漢武帝身邊二十多年未曾犯一次錯誤,因此得到漢武帝的信任。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衛(wèi)戾太子被江充以巫蠱之禍逼死后,漢武帝決定立 鉤弋夫人之劉弗陵為儲君,讓霍光像周公輔成王一樣輔佐昭帝。在昭帝時期,霍光得到漢昭帝的全面信任,他采取休養(yǎng)生息的措施,使得漢朝國力得到一定的恢復。漢昭帝駕崩后,權臣霍光又擁立兩個皇帝(廢掉一個劉賀),在他的輔佐下漢朝開創(chuàng)了自“文景之治”后被武帝窮兵黷武所耗空的國力漸漸恢復,史稱“昭宣中興”。
最后我們要說霍仲孺不過一個平陽小吏,史書中的記載也不過寥寥幾筆,但是此人基因太強大生的兩個兒子都是影響西漢甚至中國歷史格局的重要人物。名將霍去病22歲便深入漠北,大破匈奴,在匈奴腹地的狼居胥山祭天,在姑衍山祭地,成為后世許多愛國名將夢寐以求的壯舉,遙不可及的目標。
權臣霍光更是成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首,作為昭宣中興時期秉政時間最長的執(zhí)政者,對于這一盛世的出現(xiàn)有著不可抹煞的功勞。同為權傾天下的權臣王莽篡漢廢帝,而霍光廢荒淫無度劉賀,改立明君劉病已安邦定國為后世稱贊。史學家班固也盛贊其:“霍光受襁褓之托,任漢室之寄,匡國家,安社稷,擁昭,立宣,雖周公、阿衡何以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