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類 2008-12-28 19:42:33 閱讀4 評(píng)論0 字號(hào):大中小
白通湯、潛陽丹、封髓丹,三方均為陰盛虛陽上浮外越,陰陽隔斷,不能相續(xù),不能交通之癥 [引用
問曰:病人兩耳前后忽腫起,皮色微紅,中含青色,微微疼,身
大熱,兩顴鮮紅,口不渴,舌上青白胎,兩尺浮大而空者,何故?
答曰:此先天元陽外越,氣機(jī)附少陽而上也。夫兩耳前后,俱屬
少陽地界,今忽腫微痛,紅色中含青色,兼之兩顴色赤,口不渴,而
唇、舌青白,知非少陽之風(fēng)火明矣。如系少陽之風(fēng)火,則必口苦、咽
干,寒熱往來,紅腫痛甚,唇舌定不青白。今見青白苔①,而陽虛陰
盛無疑。身雖大熱,無頭疼、身痛之外感可據(jù),元陽外越之候的矣。
況兩尺浮大而空,尺為水臟,水性以下流為順,故脈以沉細(xì)而濡為平。
今浮大而空,則知陰氣太盛,一線之陽光,附陰氣而上騰,有欲竭之
勢(shì)也。此際當(dāng)以回陽祛陰,收納真氣為要。若不細(xì)心斟究,直以清涼
解散投之,旦夕即亡。方宜白通湯主之,或潛陽丹亦可,解見上。
白通湯
附子一枚生 干姜二兩 蔥白四莖
用藥意解
按白通湯一方,乃回陽之方,亦交水火之方也。夫生附子大熱純
陽,補(bǔ)先天之火種,佐干姜以溫中焦之土氣,而調(diào)和上下。蔥白一物,
能引離中之陰,下交于腎,生附子又能啟水中之陽,上交于心。陰陽
交媾,而水火互根矣。仲景一生學(xué)問,就在這陰、陽兩字,不可偏盛,
偏于陽者則陽旺,非辛熱所宜;偏于陰者則陰旺,非苦寒所可。偏于
陰者,外邪一入,即從陰化為病,陰邪盛則滅陽,故用藥宜扶陽;邪
從陽化為病,陽邪盛則滅陰,故用藥宜扶陰。此論外感從陰從陽之道
① “苔”:原書為“胎”
也。學(xué)者茍能于陰陽上探求至理,便可入仲景之門也。
【闡釋】此間各種癥象比較復(fù)雜,一般不易明辨。鄭氏層層分析,斷為元陽
隨陰氣附少陽經(jīng)而上越的危癥,急需回陽祛陰,故主以白通湯或潛陽丹。白通湯
即四逆湯去甘草而加蔥白,以蔥白辛溫,合姜、附能通周身上下之陽氣,為治陽
隔于上的要藥。本病主要由于在里之陰寒太盛,致上越之陽不能與下焦殘存之陽
相續(xù),蔥白能引心陰下交于腎,附子能啟腎陽上交于心,陰陽交媾,水火互根,
格越之癥,自可立解。潛陽丹如前所解,有納氣歸腎,伏火互根之妙用,故亦能
治此病。筆者用白通湯治療發(fā)高燒不退,取得滿意效果。患兒張××,9 歲,高
熱攝氏39 度以上,注射針?biāo)幰阉娜?,高燒不退。來診的前夜,哭鬧不寧,將轉(zhuǎn)
為抽風(fēng)。余以手摩小兒頭部及上身,熱可燙手,但腿部以下漸涼,至腳冰冷。此
為陰陽相格,上下不通,雖發(fā)高燒,卻非涼藥可治。因白通湯雖能宣通上下之陽,
但必須加豬膽汁或童便乃能入陰,故為之處方如下:附片30 克干姜20 克蔥白
30 克童便引。病者一劑減輕,二劑痊愈。以后凡治此類患者發(fā)高燒,久治不愈
者,即以此方輕重上斟酌治之而愈,其例不下十?dāng)?shù)。
問曰:頭面忽浮腫,色青白,身重欲寐,一閉目覺身飄揚(yáng)無依者,
何故?
答曰:此少陰之真氣發(fā)于上也。原由君火之弱,不能鎮(zhèn)納群陰,
以致陰氣上騰,蔽塞太空,而為浮腫。所以面現(xiàn)青黑,陰氣太盛,逼
出元陽,故閉目覺飄揚(yáng)無依。此際一點(diǎn)真陽,為群陰阻塞,不能歸根,
若欲歸根,必須蕩盡群陰,乾剛復(fù)振。況身重欲寐,少陰之真面目盡
露,法宜潛陽,方用潛陽丹。
潛陽丹
西砂一兩姜汁炒 附子八錢 龜板二錢 甘草五錢
用藥意解
按潛陽丹一方,乃納氣歸腎之法也。夫西砂辛溫,能宣中宮一切陰邪,又能
納氣歸腎。附子辛熱,能補(bǔ)坎中真陽,真陽為君火之種,補(bǔ)真火即是壯君火也。
況龜板一物,堅(jiān)硬,得水之精氣而生,有通陰助陽之力,世人以利水滋陰目之,
悖其功也。佐以甘草補(bǔ)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曰潛陽。
【闡釋】本問數(shù)種病象合參,斷為少陰之真氣為群陰所逼,不能歸根,故須
治以潛陽丹,祛陰以潛陽,納氣而歸腎。方中西砂蕩陰邪,附子生真火,妙在用
龜板通陰以助陽,甘草補(bǔ)中以伏火,可謂善用成方而為對(duì)癥之治。又指出龜板非
僅利水滋陰之藥,而有通陰助陽之力,亦異于世俗之見。筆者曾用此方治愈頭痛
如裂(即一般所說之腦震蕩)患者多人,即以其無外感可憑,有陽虛之癥狀足征,
而斷為陰氣逼陽上浮,用潛陽丹一服即效,數(shù)劑痊愈。
問曰:眼中常見五彩光華,氣喘促者,何故?
答曰:此五臟之精氣發(fā)于外也。夫目窠乃五臟精華所聚之地,今
病人常見五彩光華,則五氣之外越可知,而兼氣喘,明系陰邪上干清
道,元陽將欲從目而脫,誠危候也。法宜收納陽光,仍返其宅,方用
三才封髓丹。
封髓丹
黃柏一兩 砂仁七錢 甘草三錢炙
用藥意解
按封髓丹一方,乃納氣歸腎之法,亦上、中、下并補(bǔ)之方也。夫黃柏味苦入
心,稟天冬寒水之氣而入腎,色黃而入脾,脾也者,調(diào)和水火之樞也,獨(dú)此一味,
三才之義已具。況西砂辛溫,能納五臟之氣而歸腎,甘草調(diào)和上下,又能伏火,
真火伏藏,則人身之根蒂永固,故曰封髓。其中更有至妙者,黃柏之苦,合甘草
之甘,苦甘能化陰。西砂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能化陽。陰陽合化,交會(huì)中宮,
則水火既濟(jì),而三才之道,其在斯矣。此一方不可輕視,余常親身閱歷,能治一
切虛火上沖,牙疼,咳嗽,喘促,面腫,喉痹,耳腫,目赤,鼻塞,遺尿,滑精
諸癥,屢獲奇效,實(shí)有出人意外,令人不解者。余仔細(xì)揣摹,而始知其制①方之
意,重在調(diào)和水火也,至平至常,至神至妙,余經(jīng)試之,愿諸公亦試之。
附七絕一首
陰云四合日光微,轉(zhuǎn)瞬真龍便欲飛(真龍即真火,或上或下,皆能令人病。
在上則有牙疼、喘促、耳、面腫諸癥,在下則有遺尿,淋、濁、帶諸癥,學(xué)者茍能識(shí)得這一
點(diǎn)真陽出沒,以此方治之,真有百發(fā)百中之妙)。
識(shí)得方名封髓意,何憂大地不春歸。
【闡釋】眼中常見五彩光華而兼氣喘促,鄭氏斷為五臟之精氣外越,元陽將
從目脫的危候,而治以三才封髓丹。方中西砂辛溫,合甘草辛甘化陽以納氣;黃
柏苦寒,合甘草苦甘化陰以伏火。陰陽合化,水火交濟(jì),會(huì)于中宮,則人身之根
蒂永固,故曰三才封髓。鄭氏曾親身經(jīng)歷用此方治一切虛火上沖、咳、喘等癥,
屢獲出人意外之效,經(jīng)仔細(xì)揣摩,始悉立方之意重在調(diào)和水火,故以至平至常之
藥,而有至神至妙之用。此種經(jīng)驗(yàn),真堪寶貴。筆者治腎虛牙疼,常以此方治之
取效。但須先用松針泡酒噙之,使吐出涎沫,痛即暫止,再服封髓丹,其效始著,
屢試屢驗(yàn)。
四逆湯
附子一枚生 干姜一兩五錢 甘草二兩炙
辛甘化陽,純陽無陰,乃回陽之方。主治純陰之病。
古人云:“熱不過附子”,可知附子是一團(tuán)烈火也。凡人一身,全賴一團(tuán)真火,真火欲絕,故病見純陰。仲景深通造化之微,知附子之力能補(bǔ)先天欲絕之火種,用之以為君。又慮群陰阻塞,不能直入根蒂,故佐以干姜之辛溫而散,以為前驅(qū)。蕩盡陰邪,迎陽歸舍,火種復(fù)興,而性命立復(fù),故曰回陽。陽氣既回,若無土覆之,光焰易熄,雖生不永,故繼以甘草之甘,以緩其正氣,緩者即伏之之意也。真火伏藏,命根永固,又得重生也。
白通湯附子一枚(生),干姜一兩蔥白四根
白通湯一方,乃回陽之方,亦交水火之方也。夫生附子大熱純陽,補(bǔ)先天之火種,佐干姜以溫中焦之土氣,而調(diào)和上下。蔥白一物,能引離中之心陰,下交于腎,生附子又能啟腎水中之陽,上交于心。陰陽交媾,而水火互根矣。
白通湯雖能宣通上下之陽,但必須加豬膽汁或童便乃能入陰。
潛陽丹西砂一兩姜汁炒附子八錢龜板二錢甘草五錢
潛陽丹一方,乃納氣歸腎之法也。夫西砂辛溫,能宣中宮一切陰邪,又能納氣歸腎。附子辛熱,能補(bǔ)坎中真陽,真陽為君火之種,補(bǔ)真火即是壯君火也。況龜板一物,堅(jiān)硬,得水之精氣而生,有通陰助陽之力,世人以利水滋陰目之,悖其功也。佐以甘草補(bǔ)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曰潛陽。
附子、西砂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化陽。龜板得水之精氣而生,至陰之物,有通陰助陽之力,能引陽入陰,與童便、豬膽汁有異曲同工之妙。
用治陽氣不足,虛陽上浮諸癥。藥物組成:砂仁30g(姜汁炒),附子24g,龜板6g,甘草15g。
封髓丹黃柏一兩,砂仁七錢,炙甘草三錢。
封髓丹一方,乃納氣歸腎之法,亦上、中、下并補(bǔ)之方也。夫黃柏味苦入心,稟天冬寒水之氣而入腎,色黃而入脾,脾也者,調(diào)和水火之樞也,獨(dú)此一味,三才之義已具。況西砂辛溫,能納五臟之氣而歸腎,甘草調(diào)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則人身之根蒂永固,故曰封髓。其中更有至妙者,黃柏之苦,合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陰。西砂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能化陽。陰陽合化,交會(huì)中宮,則水火既濟(jì),而三才之道,其在斯矣。
故整個(gè)方子的格局是交通陰陽,引陽入陰,納氣歸腎。
潛陽丹有附子之燥烈,封髓丹有黃柏之苦寒, 一潛一封,真陽難飛,交替服用,既無附子之燥烈,又無黃柏之苦寒,豈不妙哉!
桂枝湯
桂枝3兩 白芍3兩 甘草2兩〔炙〕 生姜3兩 大棗十二枚
桂枝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化陽。芍藥之苦平,合甘草之甘平,苦與甘合,苦甘化陰。陰陽合化,協(xié)于中和,二氣流通.
生姜、大棗,引藥也,將交通之力引向榮衛(wèi),故整個(gè)方子的格局是交通榮衛(wèi)。
區(qū)別:
桂枝湯:調(diào)和榮衛(wèi)(交通體表之陰陽)
四逆湯:重在升發(fā)陽氣
白通湯:有潛陽之意
潛陽丹:重在引陽下行
封髓丹:重在引陽下藏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