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如線(密)》(1993年作)
有人說,吳冠中的筆法最適合描繪春天,因為它本身就帶著雋秀之美。這話并非不恰切,尤其是當我們面對著像這幅娟秀、恬靜的《春如線》,我們不得不說:要展現(xiàn)春天的清新之美,很難有比這更確當?shù)墓P法了。也許,這就是一位偉大畫家所獨具的魅力。
《春如線(疏)》(1995年作)
吳冠中曾經(jīng)說過:“‘春如線’是《牡丹亭 游園驚夢》中的一句唱詞:春如線,剪不斷,理還亂。李煜之情絲絲如線,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線,形象地表達了情之纏綿。我的繪畫經(jīng)常墜入線之羅網(wǎng),從具象的紫藤之糾葛發(fā)展到抽象的情結,縱橫交錯,上下遨游,線在感情世界中任情奔馳。我有不少畫作以‘春如線’命名,以線書寫春意,情脈脈,我樂于借用?!?/p>
《春如線》(1999年作)
因為“線”的這種情脈脈,所以在吳冠中的眼中,這個世界,幾乎都是變成了線和線的組合。吳冠中分別在1993年、1995年和1999年三度創(chuàng)作《春如線》,三幅作品無一例外,都用線來繪寫春天,表現(xiàn)春光之易逝,表達情誼藕斷絲連。也仿佛那人間留不住朱顏,留不住青絲。
線條從春天生發(fā),風箏線是線,風是線,流水也是線,相互變化變奏,向四外延展,于是,在吳冠中的畫中,我們看到了如此繁多的線條:變形的、扭曲的、奇詭的。
吳冠中《早春》
吳冠中《春光爛漫》
和這些多情的線條邂逅,成為解讀吳冠中畫作的第一道門檻。人們常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母雷特,也許觀眾所見、所感已不是作者的本意了—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觀眾從其作品中得到了精神的陶冶和升華!《春如線》的結構是如此緊密,我們無法想象可以在任何地方添加一堵墻或一根草,但吳冠中灑上去的那些看似毫無意義的墨點,卻不可思議地使整個畫面充滿流動的韻律。在色彩的使用上,吳冠中同樣做到了既簡約、又精確,畫中色彩既少且淡,畫中的幾點紅,與畫面右下方的一方印章,巧妙地使整個畫面達到了完美的平衡,山頭的淡綠,使畫面充滿生氣。有人說,吳冠中的筆法最適合描繪春天,因為它本身就帶著雋秀之美。這話并非不恰切,尤其是當我們面對著像這幅娟秀、恬靜的《春如線》,我們不得不說:要展現(xiàn)春天的清新之美,很難有比這更確當?shù)墓P法了。也許,這就是一位偉大畫家所獨具的魅力。
吳冠中,1919年出生于江蘇省宜興縣。1942年畢業(yè)于國立藝術專科學校,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費留學,1947年到巴黎國立高級美術學校,隨蘇沸爾學校學習西洋美術史。吳冠中1950年秋返國。先后任教于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建筑系、北京藝術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等。曾出版過《吳冠中素描、色彩畫選》、《吳冠中中國畫選一輯》、《東尋西找集》、《吳冠中散文選》等。
吳冠中《姹紫嫣紅又一春》
吳冠中用墨彩相迎西方,在國畫里引進油畫體面的厚實和色彩的凝重,特別是形式結構的造型表現(xiàn)力,大大增加了國畫實處的質量感和虛處的豐富性。
他的畫顯示的意境,干凈。 看他的畫,你會被他所表達的美所吸引,這種美簡單,不喧嘩,不會給人熱烈沸騰的感覺,卻有一種極致的張力。吳冠中認為:“由于傳統(tǒng)民族心理的熏陶,我愛繪畫的意境;由于對西方現(xiàn)代藝術的愛好,我重視形象及形式本身的感染力。魚和熊掌都要,我不滿足于傳統(tǒng)山水畫中追求可游可居的文學意境。我曾長期采用在一幅畫中根據(jù)構思到幾個不同地點寫生的方式組織畫面,我稱之謂邊選礦,邊煉鋼。目的是想憑生動的形象來揭示意境。
吳冠中《春雨》
吳冠中《春》
吳冠中的畫恐怕是目前最能受到廣泛認同的水墨作品,各個年齡、文化層次的人都能找出欣賞吳冠中作品的角度。
每每看吳冠中的畫,便覺心中清淡澄凈起來,在他眾多作品中,我獨愛他的江南春景圖,在陽光嫵媚的春日里,一起看看吳冠中老先生筆下那美麗的江南美景吧!
吳冠中《春雨潤江南》
吳冠中《燕子歸來》
吳冠中《水鄉(xiāng)春早》
吳冠中《春塘人家》
吳冠中《江南春早》
吳冠中《江南春》
吳冠中的《江南春色》
吳冠中《春山新雨后》
吳冠中《春之聲》
吳冠中《燕子尋故人》
吳冠中《春風又綠江南岸》
吳冠中,一位融貫中西的繪畫大師,看過他的畫后,總是莫名想要進入詩意般的畫面中,在唯美的桃紅柳綠中尋找自己夢幻般的戀愛感覺。
end
點一下好看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