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必有癡,
而后有成,
癡各不同,
或癡于財,
或癡于祿,
或癡于情,
或癡于漁。
——林語堂
張岱《陶庵夢憶》中云: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天下名士高賢,往往真氣非凡,即如嵇康之鍛、武子之馬、陸羽之茶、米顛之石、倪云林之潔者,此“皆以癖而寄其塊壘俊逸之氣也”!
人有一癡,以真性情執(zhí)著一物,自可養(yǎng)得逸氣滿懷,趣味遠勝于人。反之,則如明代袁宏道所言:“余觀世上語言無味、面目可憎者,皆無癖之人耳”。
大凡名家,特別是頂級名家,皆以投入本心而入所癖,終功成名就;凡朝三暮四,畏首畏尾者皆成無名鼠輩。這個“癖”絕非提籠遛鳥,聲色犬馬之事,因為這些講求享樂之人并無真正癖好,只是隨流行而變,只能算作朝三暮四之人。而始終如一,不為外界所動,喜愛一件事而達成至高境界,才能叫做“癡”。
人無癡情,要么毫無情趣,百無聊賴;要么隱藏深厚,圖謀遠大。
兩者都缺乏“深情”和“真氣”,缺乏人之所以為人的那一點點必不可少的血性。
與這樣的人交往要么是如食雞肋,要么是與虎謀皮。
癡情和愛好還是有不同,癖好更瘋魔一些,癖好就是情癡,也可以理解為用情至深不顧世俗。如果一個人沒有特別喜歡的事或者特別喜歡的人,對誰都和風化雨,溫潤如水。那么這個人必定心性涼薄,對什么都不在意,才會對什么都保持一樣態(tài)度。一個什么都不在意的人,也就沒有弱點不是很可怕么。像這樣的人,你對他以深情,他也無法回應,故不能深交。
好比我們說朋友:這哥們?yōu)榱送孢@個,真舍得,是真愛??!
哎,那個誰,整天一本正經,也不知道他喜歡什么,覺得跟他都玩不起來!
非得發(fā)散開去,那就是:
人有了癡情,愛到了深處,方顯深情,見真性情。
其實說到底,就是是否保有不被世俗沾染的真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