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六月综合激情婷婷|欧美精品成人动漫二区|国产中文字幕综合色|亚洲人在线成视频

    1. 
      
        <b id="zqfy3"><legend id="zqfy3"><fieldset id="zqfy3"></fieldset></legend></b>
          <ul id="zqfy3"></ul>
          <blockquote id="zqfy3"><strong id="zqfy3"><dfn id="zqfy3"></dfn></strong></blockquote>
          <blockquote id="zqfy3"><legend id="zqfy3"></legend></blockquote>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河西走廊:不但是絲路要道,還是大動蕩時代里的桃花源

          逃離洛陽已經(jīng)一個多月了,但阿提可胡·萬達克(Artikhu Vandak)還是時常被可怕的夢靨纏繞:燃燒的城市,揮刀砍殺的匈奴人,驚慌四散的百姓,滿街滿巷的死尸……

          他拼命從夢境中掙脫出來,大汗淋漓,心悸如割。直到周遭平靜,如水的月光透過窗欞,在地上凝結(jié)成霜。

          四年前,當他被商隊首領(lǐng)那耐·萬達克(Nanai Vandak)派去洛陽時,他還對這座名聞遐邇的都城抱有許多幻想。在故鄉(xiāng)撒馬爾罕,人人都傳說長安和洛陽是世界上最華美的城市,人物高貴美麗,有著無數(shù)寶貨,特別是閃耀著光澤的絲綢。但是,當他穿過河西走廊,跨越重重山關(guān),最終來到洛水邊時,洛陽卻早已顯出一副頹敗的模樣。數(shù)位諸侯王的反復征戰(zhàn)已經(jīng)消耗了帝國的精力。干旱、饑荒和瘟疫開始此起彼伏。洛陽城里的百姓面有菜色,謀生尚且不易,對阿提可胡帶來的遠方貨物,也鮮有興趣。

          不得已,阿提可胡在洛陽城里暫時住下,想等待時局的好轉(zhuǎn)。

          但一切似乎每況愈下。

          壞消息不斷,羯人石勒、匈奴人劉聰,還有四方蜂起的盜賊紛紛攻城略地。去年五月,蝗蟲遮天蔽日,幽、并、司、冀、秦、雍六州的草木和牛馬毛被啃噬殆盡,大饑荒再度蔓延。糧食被炒到天價,洛陽城中餓殍已不勝數(shù),甚至出現(xiàn)了人吃人的現(xiàn)象。而在此經(jīng)商的粟特人和印度人也開始挨餓,并不斷地有人倒下。

          據(jù)說皇帝打算遷都了。事實上,誰都想逃離這個鬼地方。阿提可胡也開始打理行裝。但是,傳言城外遍地鬼蜮,盜賊比蝗蟲還要多,洛陽城里逃出來的人有不少被劫殺了。連皇帝步行出西掖門,在銅駝大街上都遭遇搶掠,不得已回了宮里。

          沒辦法,阿提可胡十分懊悔,感覺自己在坐以待斃。

          最后的時刻在六月丁酉日來臨。劉曜率領(lǐng)匈奴人沖進了帝國的都城?;实墼谔油龅穆飞媳粍㈥追@。接著,一場大屠殺開始了,貴族王戚、高官顯宦直至平頭百姓,被匈奴人的彎刀無差別地屠戮,街上的血水漫過了石階,據(jù)說有三萬多人的生命淪落在這座死亡之城里。

          托仁慈的神佑護,在屠城來臨之時,阿提可胡只身跨上一匹快馬,竟然逃出了洛陽城。他一路向西狂奔,野哭千家,白骨盈野,他也顧不得了。中原大地已成地獄。

          天知道他是怎么度過重重關(guān)隴的。沒日沒夜的奔波后,他的馬在黃河邊突然倒斃,此時,他感到自己的運數(shù)將盡了。

          正當阿提可胡絕望得想要投河之時,他竟然遇上了商隊首領(lǐng)那耐·萬達克!

          那耐帶他到了金城。在那里,他慘淡經(jīng)營著麻布的生意。阿提可胡邀請他一起西行還鄉(xiāng),但那耐表示自己年事已高,怕是經(jīng)受不住萬里顛簸了。休憩幾日后,那耐給阿提可胡備足了食物和水,以及一匹好馬,并且托阿提可胡將一封封裹嚴實的信札送給撒馬爾罕的卡那可克(Kanakk)家族領(lǐng)主瓦扎可克(Varzakk),然后,他目送著阿提可胡策馬奔向遠方。

          四年后,阿提可胡的馬蹄又一次踏上了河西走廊。

          對往來于西域與中原的粟特商人來說,河西走廊是他們最熟悉的一段道路。南邊是雪峰連綿的祁連山,北邊是山巒起伏的龍首山-合黎山-馬鬃山,發(fā)源于高山的河流沖擊出這片狹長的平原,成為中原到西域的咽喉要道。

          當然,粟特人對河西走廊還有一種別樣的感情。在家族的傳說中,粟特人的祖先月氏人便曾居住在祁連山北,而昭武城就是他們的源出之處。

          月氏人牧馬的時代已經(jīng)很久遠了。后來,匈奴人占據(jù)了這片水草豐美的寶地,迫使月氏人流落他鄉(xiāng)。當漢朝崛起時,帝國向西方張開臂掖,年輕的將軍霍去病率領(lǐng)漢軍攻打匈奴,破渾邪王、休屠王部,從而將河西走廊納入漢家疆土。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一字排開,由此再往西去,出陽關(guān)、玉門關(guān),漢朝與更廣闊的西域建立了聯(lián)系。

          精明的粟特人嗅到了這條新開通的道路可能帶來的商機。于是,駝鈴在黃沙綠洲間響起,他們將西方的奇珍異寶帶入中原,把中原精美的絲綢與漆器帶向西方。一來一回間,粟特人積累了大量財富,裝點了自己的城邦。

          在漢王朝強盛的時代,這條道路得到帝國悉心的維護,長城綿延,烽燧相望。但是,當東漢王朝行將衰亡,北方新的霸主鮮卑人開始侵擾帝國的邊疆,對河西亦擄掠不斷。中原的軍閥群雄逐鹿,河西的強者也舉起反叛的旗幟,“武威顏俊、張掖和鸞、酒泉黃華、西平麴演等并舉郡反,自號將軍,更相攻擊”。至于胡人們,也趁亂而起,“涼州盧水胡伊健妓妄、治元多等反”,河西大擾。

          兵戈紛起,使粟特商人們不敢再東來西往,絲綢之路由此中斷。

          當曹魏重新統(tǒng)一中原,局勢初步穩(wěn)定。幾位能干的官吏在河西兢兢業(yè)業(yè)的治理,使戰(zhàn)火燎燒的土地又恢復生機。聞此風向,粟特商人們又欲出動,重啟東西貿(mào)易。新生的王朝也意識到絲路貿(mào)易所能帶來的好處,而積極予以維護。面對當?shù)睾雷遄钄_欺詐商人的問題,敦煌太守倉慈采取了新的措施,對于遠來的商人,想去洛陽貿(mào)易的,官方給予過關(guān)憑證,想在當?shù)刭Q(mào)易的,官方以府庫儲物與之交易,并且沿途派遣吏民保護商人的安全。于是,河西走廊的絲路再度通暢。

          粟特商人以商隊的形式結(jié)伙來此,然后分布于河西走廊的各個城市,以此為據(jù)點,開展買進賣出貿(mào)易。直到西晉,粟特商人往來不絕。

          那耐·萬達克就是一支商隊的首領(lǐng)。二十歲起,他就離開故土,跟隨商隊,輾轉(zhuǎn)于從中土到西域的漫長旅途中。摸爬滾打,他成為這個行當中的老手。曹魏被西晉取代,憑借經(jīng)驗,他認為這個嶄新的王朝意味著大量的商機,因為新的權(quán)貴階層需要異域的珍寶來彰顯他們的身份。那耐·萬達克猜得沒錯,不久,晉朝的權(quán)貴們就陷入紙醉金迷的奢侈生活中,洛陽城里,人們競相斗富,以石崇和王愷的故事最為膾炙人口。

          首都洛陽的驚人購買力讓粟特商人趨之若鶩,在那里,連火浣布這樣的稀罕物都能很快被搶購一空,據(jù)說石崇讓他家的五十名奴仆穿著火浣布衫迎接晉武帝。如此有利可圖,那耐·萬達克不斷將商隊派往這座東方的中心城市。往往,商人們能將西域美玉、瑪瑙、玻璃買個好價錢,同時購入帝國最精美的絲綢和漆器。這樣的好生意使那耐·萬達克獲利良多。

          但那耐·萬達克沒有逆料的是,西晉王朝的繁華竟如曇花一現(xiàn),從建立到衰亡,不過短短半個世紀。

          渡過黃河后,又加鞭疾馳數(shù)十里,阿提可胡才讓馬兒漸漸緩下來。

          他四望,發(fā)現(xiàn)周遭是久違了的安寧景象。

          七月里,趁著草兒尚青,牛羊在起伏的草原上啃噬著鮮草的嫩葉。

          麥田連綿,小麥已經(jīng)到了灌漿的重要時刻,麥粒漸漸鼓囊,預示著豐年的來臨。

          農(nóng)夫和牧人們,有些是漢人,有的則是披發(fā)的羌人或辮發(fā)的氐人,甚至是髡頭的鮮卑人,他們在忙活著自己的生計。當阿提可胡緩步經(jīng)過時,他們甚至還會抬起頭來,給一個憨厚的微笑。

          披發(fā)的羌人在耙地 甘肅省嘉峪關(guān)市新城6號墓畫像磚

          髡發(fā)的鮮卑人 甘肅省高臺縣羅城鄉(xiāng)河西村地埂坡4號墓壁畫

          見識了太多的饑荒不安與種族屠殺后,阿提可胡感動得幾乎要淌下淚來。

          他沿著祁連山北一路走來,不多時,就會遇見一座有著高高城垣的塢壁。塢壁里,是人們的家。

          而整個河西,就是西晉亂世中的一座大塢壁。

          河西,南北兩山夾峙,西有沙漠阻隔,東有黃河為界,和平時,它敞開門庭,成為東西要道,而戰(zhàn)亂時,它亦可關(guān)起門來,自成一方天地。東漢時就有人指出了它地理上的優(yōu)勢:“河西殷富,帶河為固……一旦緩急,杜絕河津,足以自守?!?/p>

          河西原本就是優(yōu)良的天然牧場,祁連山雪水的澆灌,使這里水草豐茂,當年匈奴人離開此地時,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繁息”,而《漢書·地理志》中也稱此地“水草宜畜牧,故涼州之畜為天下饒”。在河西地區(qū)的魏晉畫像磚中,牛壯羊肥的景象,比比皆是。特別是河西一帶出產(chǎn)駿馬,當時京師歌謠曰“涼州大馬,橫行天下”,可見一斑。

          牧鹿 甘肅省高臺縣駱駝城魏晉墓畫像磚

          牧羊 甘肅省酒泉市果園鄉(xiāng)高閘溝村魏晉墓畫像磚

          而此地歸漢后,大批中原士兵和農(nóng)夫被遷徙來開墾這里的綠洲沃土。但因地方僻遠,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農(nóng)業(yè)不算發(fā)達。在曹魏以前,敦煌一帶農(nóng)民的耕作方式很粗放,常常在田里大水漫灌,土壤濡濕才耕種,費水費力,收獲卻不豐。而曹魏時幾位勵精圖治的地方官員,帶來了中原先進的耕作和灌溉方法,不多年,這里便“家家豐足,倉庫盈溢”。

          畫像磚向我們揭示了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更多細節(jié)。牛已是犁耕的主要動力。東漢時中原流行的二牛抬杠式犁耕,在河西魏晉早期的畫像磚中可以見到。因為此時的耕犁還比較笨重,犁鏵破土不深,需要兩頭牛才能挽拉。但稍晚一些的畫像磚中,一牛挽拉式犁耕便已出現(xiàn)。這是農(nóng)耕上的一大進步。犁鏵得到改良,脊部隆起,利于破土深耕,因此只需要一頭牛便可耕作。如此,在大大節(jié)省畜力的同時,還能開墾出更多的田地。

          一牛挽拉式犁耕 甘肅省嘉峪關(guān)市新城12號墓畫像磚

          深耕之后,則需用耢或耙來弄碎土塊,使其更細碎松軟,便于種子生長。耢以荊條或藤條編成,耙是帶釘齒的鐵農(nóng)具,以牛拉之,來回耙田,使土壤疏松均勻,并除去雜草。經(jīng)過耢耙的田地,土壤更能保涵水分,能起到保墑防旱作用,在少雨的河西地區(qū),尤為重要。因此,畫像磚中往往有耢耙場景。

          耙地 甘肅省酒泉市果園鄉(xiāng)高閘溝村魏晉墓畫像磚

          耙地 甘肅省嘉峪關(guān)市新城12號墓畫像磚

          經(jīng)此數(shù)番,土地便可等待播種了。河西魏晉畫像磚中表現(xiàn)的播種方式主要有兩種:這幅畫里,農(nóng)婦持缽,隨地播撒種子,之后再以耰擊碎土塊,覆蓋種子,這種做法較粗放低效;另一法則是一人用犁翻耕土壤時,一人在犁溝里撒播下種子,這種做法“省種而生科,又勝擲者”。這兩種方法都屬于點播,可能是河西地區(qū)普遍的做法。

          播種 甘肅省酒泉市果園鄉(xiāng)高閘溝村魏晉墓畫像磚

          牛耕播種 牛耕播種 甘肅省高臺縣羅城鄉(xiāng)河西村地埂坡4號墓壁畫

          曹魏時的皇甫隆曾引進一種更先進的播種法——耬犁法。耬犁又稱耬車,上有耬斗以盛種子,下有數(shù)條耬腳,腳部裝有鐵質(zhì)耬鏵,以牛拉之,耬鏵挖出土溝,而種子經(jīng)過耬腳撒入溝中,如此便可將種子均勻地播成一條直線,省時省種。耬車早在西漢時便已在中原地區(qū)運用了。崔寔《政論》稱“武帝以趙過為搜粟都尉,教民耕殖。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將之下種,挽耬皆取備焉,日種一頃,至今三輔猶賴其利”,可見當時較為流行的耬車是帶三個耬犁腳,用一頭牛便可拉動,同時播種三條犁溝,而效率可達日種一頃。這種播種法適合平曠的旱作土地,于河西很合宜,史稱,“(皇甫)隆到,教作耬犁,又教衍溉,歲終率計,其所省庸力過半,得谷加五”,可見耬犁法的引入,大大提高了河西地區(qū)的農(nóng)耕效率。

          播種后,也需用耢來使土地平整,這時的耢有兩種使用方法:一種是耢上站人或壓重物,稱為“不空曳勞”,可以使種子和土壤結(jié)合得更緊密;另一種耢上不站人或不加重物,稱為“空曳勞”,一般用于種子生芽之后,如此則不會傷到嫩芽,如種麻時,“澤多者,先漬麻子令芽生,……漫擲子,空曳勞”,即待麻子生芽后再播種,這時就要空曳勞了。

          空曳耢地 甘肅省高臺縣駱駝城魏晉墓畫像磚

          春耕夏耘,經(jīng)過數(shù)月的辛苦,在秋日,河西的農(nóng)夫們迎來了收獲。收割下來的谷穗,匯集在曬場上。這時候,農(nóng)夫需用連枷來進行脫粒?!凹?,加也,加杖于柄頭,以撾穗而出其谷也”,連枷就是在柄頭上加了木條,通過拍打谷穗使谷粒脫落的農(nóng)具。畫像磚中便繪制了農(nóng)夫高舉連枷打谷脫粒的場景。

          脫粒 甘肅省嘉峪關(guān)市新城魏晉5號墓畫像磚

          脫下的谷粒,需在曬場晾曬,此時需要杷來攤開或聚攏谷物。杷,《說文》的解釋就是“收麥器也”,一般以“屈竹作杷”,即將竹子一段剖成若開片,使之彎曲為齒。也有以木制的,壁畫中的杷當屬此類。經(jīng)過晾曬后,谷物便可顆粒歸倉了。

          揚場 甘肅省酒泉市丁家閘十六國墓5號墓壁畫

          農(nóng)牧之外,桑蠶也是河西地區(qū)的重要產(chǎn)業(yè)。西晉時,張軌出任涼州刺史,便在境內(nèi)“課農(nóng)?!保?jīng)當政者倡導,河西多植桑樹,畫像磚中,常見女子提籃采桑,可為一證。十六國時,河西甚至以桑出名,以至于當會稽王道子問涼州張?zhí)戾a西土有何出產(chǎn)時,他首先回答“桑椹甜甘”。桑樹既多,則可養(yǎng)蠶制絲。絲帛被認為是財富的象征,在嘉峪關(guān)新城6號墓中,畫像磚上繪有許多圓形和方形絲帛圖像,以顯示墓主人的富有??梢韵胍姡斉c中原的貿(mào)易阻斷后,河西出產(chǎn)的絲綢仍能繼續(xù)沿著絲綢之路輸往西方。

          采桑 甘肅省高臺縣駱駝城苦水口1號墓畫像磚

          采桑 甘肅省嘉峪關(guān)市新城6號墓畫像磚

          絲帛 甘肅省嘉峪關(guān)市新城6號墓畫像磚

          牛羊肥,倉廩實,絲帛足,看起來河西仿佛樂國了。但是,在一個動亂的時代,安全是最首要的,而河西遍布的塢壁就護衛(wèi)著人們的家。

          塢,原是一種軍事防御工事,較城池為小,有圍墻環(huán)之,塢內(nèi)可屯兵居人,塢上可舉烽射擊。漢帝國的北部邊疆曾遍布塢壁。在居延漢簡中,便有不少關(guān)于塢的記錄:

          “塢高丈四尺,按高四尺,銜□高二尺五寸,任高二丈二尺。

          塢上轉(zhuǎn)射二所,深目中不辟除,轉(zhuǎn)射空入承長辟。

          塢上望火頭三不見所望,負二算,塢二望火頭二不見,負二算?!?/p>

          東漢時,為抵御羌人等異族滋擾,朝廷在多地筑塢壁以屯兵,如漢安帝永初五年春,“羌遂入寇河東,至河內(nèi),百姓相驚,多奔南度河。使北軍中候朱寵將五營士屯孟津,詔魏郡、趙國、常山、中山繕作塢候六百一十六所”,漢順帝永和五年,“又于扶風、漢陽、隴道作塢壁三百所,置屯兵,以保聚百姓”。由此,塢壁不再只屬于邊疆,而在帝國更大范圍的土地上佇立。

          武威雷臺漢墓曾出土一件綠釉陶樓院,便是當時塢壁的具體而微。此件塢壁呈方形,四周設(shè)圍墻,唯有正門開門,門旁辟窗,裝菱格紋窗。除正面外,外墻內(nèi)還有內(nèi)墻。正門上及院落四角皆立二層樓,樓間以飛棧連通,飛棧亦有護墻,以便利守衛(wèi)安全往來。院中佇立五層閣樓,高聳入云。閣樓和各門樓、角樓上均設(shè)透窗,可供登高眺望,必要時則從樓窗中發(fā)射箭弩。這樣精心設(shè)計的塢壁可謂有金湯之固了。

          陶樓院 甘肅省武威市雷臺漢墓

          至東漢末年,漫長的大動亂時代開啟了,塢壁這種防御形式立刻被避亂者所運用,地主豪強紛紛圍住莊園,建起塢壁,聚攏百姓,如許褚“聚少年及宗族數(shù)千家,共堅壁以御寇”。河西,作為帝國的邊陲,長久的防御傳統(tǒng)更使此地的塢壁比比皆是,例如敦煌就被史書描述為“村塢相屬”。

          塢壁的身影亦頻頻在魏晉畫像磚中出現(xiàn),作為可靠的家園,墓主人或許眷戀其中的生活并希冀在地下仍受到其保護。畫像磚中描繪的塢壁雖然粗略,但可看出它們四周筑有厚重圍墻,墻上有雉堞。院內(nèi)往往有高聳閣樓,可供瞭望、射擊,與雷臺漢墓出土的綠釉陶樓院格局,可謂如出一轍。

          塢壁 甘肅省高臺縣駱駝城苦水口1號墓畫像磚

          塢主和塢民共同居住在塢壁內(nèi)。塢主一般由豪強地主擔任,負責管理生產(chǎn)、組織防衛(wèi),甚至主持司法、教化等,儼然是地方管理者,如田疇在徐無山結(jié)塢后,便制定了塢內(nèi)的法規(guī),以維持秩序,“乃約束相殺傷、犯盜、爭訟之法,法重者死,其次抵罪,二十余條”,他還定風俗、興教化、倡道德,“又制為婚姻嫁娶之禮,興學校講授之業(yè),班行其眾,眾皆便之,至道不拾遺,北邊翕然服其威信”。塢民平日里從事農(nóng)牧桑生產(chǎn),而戰(zhàn)時則需武裝自衛(wèi)??梢妷]壁已形成一個小型的自治社會,耕戰(zhàn)合一,功能俱全,足以自保。

          就這樣,據(jù)山川之形,擁農(nóng)牧之利,依塢壁之堅,加之雄霸此地的張軌家族的積極治理,河西幸運地躲過了西晉末年的大動蕩,成為那個混亂世代里的一方樂土,以至于永嘉年間,長安童謠傳說:“秦川中,血沒腕,唯有涼州依柱觀?!庇谑?,在永嘉之亂中,除了衣冠南渡外,大批士人百姓避難河西,“中州避亂來者,日月相繼”。

          阿提可胡不久也將會遇到和他一樣的逃難者。他們來自戰(zhàn)火紛飛的中原,拖家?guī)Э?,風塵仆仆,眼里還滿是驚慌。幸好,涼州刺史張軌接納了這些不幸者,并且分武威一部分設(shè)立武興郡,又分西平郡界設(shè)立晉興郡,來安置流民。于是,在河西,他們擁有了新的家園。

          在未來百余年,這樣的移民潮將一波波向河西襲來。平曠的土地漸漸被城市與村莊充盈。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河西的人口得到了快速的增長,在《后漢書·郡國志》中,河西四郡人口不過十萬余,而二百來年后的北涼時期,僅姑臧一城,人口就達到二十余萬。有學者統(tǒng)計,此時河西的人口當在一百萬左右。相較于中原急劇的人口損耗,河西是一個奇跡。

          人能創(chuàng)造出財富,河西的豐饒也是有目共睹,在后涼呂光時代,河西的糧倉充實,“中倉積粟,數(shù)百千萬”,而當439年,北魏拓跋燾進入北涼首都姑臧時,發(fā)現(xiàn)這里“倉庫珍寶不可稱計”。

          (未完待續(xù))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短視頻 | 畫像磚再現(xiàn)河西古人生活
          許三灣古城遺址及墓群:地上地下皆是寶
          明朝為什么要把甘肅劃給陜西?地緣谷
          韋正 | 不同尋常的社樹圖——酒泉丁家閘5號壁畫墓年代及社樹圖內(nèi)容分析
          去國博,看河西畫像磚上的古人生活
          河西走廊包括哪里,它的來歷是怎樣的,為何秦始皇時沒有河西走廊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