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又上新了,這一次,幾億中國人卻帶著依依不舍,很是念舊。
2019年4月8日,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官宣退休,自58歲臨危受命,成為故宮博物院院長那天起,他已經(jīng)守候故宮七年之久。
這七年,包括每一個周六和周日,他都待在宮里。
故宮馬上就要600歲了,他是第一個走遍故宮9000多座房子的中國人。但退休不是結束,對于單霽翔來說,只是另一段人生剛剛啟程而已。
對于中國人來說,熱愛故宮,跟年齡、官職、學歷都沒有任何關系。
在2018年,接受魯豫采訪時,單霽翔就曾經(jīng)表示:如果我能活到九十歲,那一天我肯定還在故宮等你。
一說到擔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總是謙虛一句:沒想到,快退休的年紀,能到北京最大的四合院來看門,這是我的幸運。
其實,在無數(shù)中國人眼里,年近600歲的故宮,能遇上單霽翔,才是一種幸運?;蛘哒f兩者在冥冥之中,是一種英雄惜英雄。
單霽翔和故宮,彼此都遇到了相互理解的對方。
2012年,58歲的單霽翔被任命為故宮博物院新院長。當時的故宮剛經(jīng)歷小偷入戶、文物失竊等“十重門”輿論危機,亟待重塑形象。
在單霽翔眼里,故宮的這些危機,其實從來不是最大的危機,故宮最大的委屈是從來沒有得到過人們的尊重,因為它一直在沉睡,從來沒有蘇醒。
當單霽翔走馬上任,第一次考察故宮庫房的時候,就被嚇到了。
周總理贈給故宮的兵馬俑殘破不全,委屈地躺在地上,一萬多件雕塑死氣沉沉地被一把老鎖拴住自由,不見天日。故宮里的那些家具,被層層疊放,堆到11層的高度。
庫房里常年陰暗,封閉式保存其實是對這些文物最大的傷害,來故宮之前,就一直致力于做文物保護的單霽翔,看了以后覺得心疼。
雖然故宮早已經(jīng)是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在他看來名不副實。
走遍故宮的每一個角落,他知道,故宮要改進的地方實在是太多,故宮也需要一位真正懂她的人,讓她充滿溫度,在十幾億炎黃子孫的眼里,不再只是皇帝睡覺、批閱奏折和洞房花燭的地方。
當年游客們從外面蜂擁而入,抱著的那種窺探隱私的態(tài)度,毫無異于剝光了故宮的衣服,而單霽翔決定做那個讓故宮重新穿上衣服的人。
衣食足而知榮辱,當故宮的建筑開放面積越來越多,故宮里面的展覽越來越多,故宮里面的文創(chuàng)產(chǎn)品越來越多,今天的我們,才真正領略到了故宮的文化。
那高大厚重的宮墻,春夏秋冬,今天,有多少人,不再是去看看皇帝睡覺的地方,而是為了那深邃的文物、一磚一瓦銘記于心,單霽翔就在背后做了多少努力。
真正讓故宮活起來,最重要的是挖掘已久的寶藏。對于單霽翔來說,最滿意的作品就是故宮文物醫(yī)院的建立。
請出庫房里的文物,再一一讓專業(yè)修復人員重新打磨它們。在故宮文物醫(yī)院,再黯淡破舊的文物,也得到了最溫柔的醫(yī)治和最人道的關懷。
你看那些人修復文物,小心翼翼、精心呵護,完全就像在養(yǎng)育一個嬰兒,這一切傾注的,其實都是對整個中華民族的感情。只有文化活了,我們的民族情感才能暢通起來。
今天的故宮大火,要感謝自己的老伙計,單霽翔,冥冥之中,是歷史選擇了單霽翔。
單霽翔生于1954年,待到少年時期,就趕上了上山下鄉(xiāng),15歲便到了南方的水田里,像鄉(xiāng)下的孩子一樣,赤著腳挑水、到水田里拔草,腿邊一條條螞蟥隨時吸血,而他做的最多的便是使勁拍腿,把螞蟥從皮膚里拍打出來。
上山下鄉(xiāng)的這段生活,他并不怨天尤人,感慨生活艱辛。反而成了一個善于洞察他人疾苦的人。
結束了兩年的農(nóng)村生活,16歲,他又成了工人,頭兩年他分配在廚房,負責蒸饅頭,做什么都會做到最好,他用手掂量的面團,一上稱肯定是三兩八的分量,不多不少。再后來,單霽翔去了車間,做了幾年機械工人,那一段時間他又愛上了讀書,1978年中國恢復高考,單霽翔輕松進入大學。
魯豫曾問單霽翔,是什么樣的特質讓您當上了故宮的院長?
單霽翔曾經(jīng)用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來形容故宮院長這一職位,但有了年輕時的吃苦經(jīng)歷,厚積而薄發(fā),故宮院長的那些要邁過的坑,都被他的干勁妥妥征服了。
我不聰明,但是我堅守。如果不是愛上讀書,堅持讀書。58歲這一年,單霽翔也不會在故宮看門。
假如不是熱愛讀書,單霽翔恐怕就要當一輩子的車間工人了,16歲的單霽翔,白天當工人,夜晚秉燭夜讀,在單霽翔的眼中,讀書永遠是每一天最好的時光,不論是一個普通的工人,還是博物院院長的身份,他一生從未丟棄的,除了故宮,還有對讀書的熱情。
除了在故宮看門,他還寫了50多本書,這不得不讓人感嘆他生命里的那些堅守。
從小出生在北京的單霽翔,喜歡四合院的生活,在日本留學期間,家鄉(xiāng)的小院子,總有一種讓他立刻學成歸國的愿望。
到故宮來當館長之前,單霽翔曾經(jīng)和同事們一起致力于北京文化古跡保護,他們一起保護了一萬三千多座北京四合院免于被拆。
在單霽翔眼里,總有一些代表歷史,代表中國文化的東西被保存下來,我們才守住了中國文化的內涵,北京四合院的年齡,甚至比故宮還久,長達八百年。
少一座四合院,便是中華文化的損失。
所以能走到北京最大的四合院,冥冥之中,是故宮選擇了單霽翔,也是單霽翔的使命所在。
雖然在故宮當院長,是一件很容易一失而萬無的事,但單霽翔穩(wěn)穩(wěn)當了7年差,而且還把故宮盤活了。這真的是一項中國奇跡,而單霽翔的前半生,也可以說是一部中國傳奇了。
從文物修復,再到紫禁城里過大年,包括紫禁城里鬧元宵,有一些變化看似不起眼,但凝聚了單霽翔七年的凝神聚力。
很多人,都喜歡故宮的文創(chuàng)產(chǎn)品,包括那些萌萌噠系列,但當初推向市場的時候,單霽翔頂住了一波又一波的壓力。
為了吸引更多的年輕人愛上故宮,這些萌萌噠,是讓故宮文化與時俱進,但在另一些人眼里,確實對這座莊嚴巍峨的建筑群的褻瀆。
在單霽翔眼里,變與不變,是故宮是否能灑脫生活的關鍵所在。他最可貴的,就是在變與嘗試中,復興故宮文化,讓無數(shù)中國人真正熱愛故宮。
當那些萌萌噠融入故宮,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進這座四合院,你會覺得,故宮雖然六百歲了,但亦可以煥發(fā)童顏,讓一代又一代人守護它。
單霽翔退休了,但真的有點遺憾。讓所有人都覺得,中國人的退休年紀或許有點早。
因為單霽翔說了,故宮這才只是開始,要做的還有很多很多。
總覺得,單霽翔還有力氣為故宮做更多事,七年守護,他與故宮互相磨合,彼此全都煥發(fā)了生命的第二春。
希望單霽翔能心愿得償,即便到了90歲,他也能快樂地走完故宮的9000多座屋子。
因為600年了,故宮才第一次碰到,那么懂他的一個人。
不舍,希望以后的守門人如單霽翔那般,有著孩子的稚氣,有著專業(yè)的匠心,更有對中華文化的守護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