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顏色豐富,以黃、綠、白三色為主,因而稱為唐三彩。造型以動物、人物雕塑和日用器皿等為主,尤其是侍女俑、胡人俑、舞樂俑、駱駝、馬等最為突出。人物形象精細,動態(tài)刻劃精準,生動逼真,極 具藝術張力。
在我國陶瓷藝術中,唐三彩是最能代表唐代繁榮昌盛的。唐三彩的色彩斑斕,絢麗多姿,濃艷的釉色反映出唐朝人對生活的追求,是唐朝藝術史上的一個瑰寶。
唐三彩是一種低溫鉛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屬氧化物,經過焙燒,便形成淺黃、赭黃、淺綠、深綠、天藍、褐紅、茄紫等多種色彩,但多以黃、白、綠三色為主。它主要是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過程中發(fā)生化學變化,色釉濃淡變化、互相浸潤、斑駁淋漓、色彩自然協(xié)調,花紋流暢,是一種具有中國獨特風格的傳統(tǒng)工藝品。
對于古董收藏一行來說,相信不少收藏者都曾有過被“坑”的經歷。誠然,古董行業(yè)的水很深,不少門外漢都難以窺測其全貌,唐三彩收藏便是其中最 具有代表性的門類。
唐三彩時已經以含銅、鐵、鈷、錳、銻等多種金屬元素的礦物作為呈色劑溶于鉛釉中,形成紅、黃、綠、藍、白、紫、褐、黑等多種色彩。
唐三彩釉料中含有大量的鉛,鉛的氧化物作為熔劑,降低了釉料的熔融溫度,以窯爐里燒成時各種金屬(銅、鐵、鈷、錳等)氯化物熔于鉛釉中并向四周擴散和流動,黃、綠、褐等多種顏色互相浸潤,形成的釉面異常江亮,而且斑駁燦爛,絢麗多彩,烘托出了富有浪漫色彩的盛唐氣氛。這是唐代以前各種單色釉陶器所沒有的藝術效果。
唐三彩大體上可分為人物俑、動物俑、生活用具和建筑模型四種類型。人物俑中的女俑形象是最生動、最有生命力的。貴婦俑雍容華貴、豐肌秀骨,侍女俑衣妝素凈、嫻雅謙恭。她們的姿態(tài)各異,卻一樣嫵媚動人,她們表現出只有經濟繁榮、政治開明、軍力強大的盛唐才能形成的那種閑適優(yōu)雅、落落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