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宮廷之外,郎世寧還與雍正皇帝的幾個同父異母弟弟關(guān)系頗為密切,如怡親王允祥、果親王允禮、慎郡王允禧等,為他們作畫,并有多件作品流傳至今。如《果親王允禮像》頁(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八駿圖》橫幅(江西省博物館收藏)、《馬圖》冊(上海博物館收藏)等。這些作品和這一現(xiàn)象,一方面說明了郎世寧在宮廷之外頻繁的藝術(shù)活動,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在當時的滿洲貴 族圈子里,玩賞歐洲風味的藝術(shù)品是一種流行的時尚。
郎世寧還曾主持了圓明園“西洋樓”的設計工作,非常著 名的圓明園十二獸首銅像也出自郎世寧的設計。當時,乾隆皇帝想在圓明園建一處水法(即噴泉),原本郎世寧想要建造西方特色的裸女雕塑,但是乾隆覺得這有違中國的倫理道德,于是,郎世寧將其設計為中國的十二生肖,但是風格卻與傳統(tǒng)的生肖雕像不同,更為“洋氣”。
1766年,歷經(jīng)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的西洋宮廷大畫師郎世寧在北京逝世。在他的墓碑上,分別刻有中文與拉丁文兩部分墓志銘,中文寫道:“西洋人郎世寧,自康熙年間入值內(nèi)廷,頗著勤慎,曾賞給三品頂待,今患病溘逝……加恩給予侍郎銜。”拉丁文墓志銘則寫道:“郎世寧,耶穌會襄佐修士……于傳教事業(yè)極著功績,其宗教修養(yǎng),亦頗昭彰?!逼鋵嵗墒缹幰簧嘉丛鴮崿F(xiàn)傳教的宏愿,但在拉丁文墓志銘中給予他這樣的評價,或許能夠撫慰他平生的遺憾。
談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繪畫,有一個人是絕 對繞不過的,他就是意大利人郎世寧。作為一個歷經(jīng)三朝的宮廷畫師,他的成就,絕不僅僅是為皇帝畫像那么簡單。
郎世寧去世后埋葬在了北京。聶崇正在其專著中稱:“乾隆三十一年六月初十日(1766年7月16日)郎世寧在他七十八周歲生日的前三天,因病在北京逝世,遺骸被安葬在北京阜城門外的歐洲傳教士墓地內(nèi),此處也是先郎世寧來華的傳教士利瑪竇、湯若望等人的最 后歸宿。”
郎世寧相信朋友們都非常熟悉了,原名Giuseppe Castiglione,1688 年生于意大利米蘭,19歲時,在熱內(nèi)亞的耶穌會成為見習修士。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他到達北京,成為了康熙皇帝的御用宮廷畫師,此后又受雍正、乾隆兩位皇帝重用,郎世寧存世的很多作品,都堪稱是國家工程級別的巨制,其人物畫也大多為皇 室重要成員特別量身定制,記錄下了帝王和后宮最為真實的樣貌??梢哉f,郎世寧是上下五千年中名氣最 大的來華打工的老外,或許沒有之一!
郎世寧在清廷的待遇非常高,特別是在清三代時期,康熙、乾隆、雍正都非常器重他,作為宮廷畫師,他的畫工底蘊深厚,作于雍正元年(1723年)的《聚瑞圖》軸、雍正二年(1724年)的《松獻英芝圖》軸和雍正六年(1728年)的《百駿圖》卷等畫幅,都顯示了郎世寧堅實的寫實功底,體現(xiàn)了他早期繪畫的特色和面貌,具有濃厚鮮明的歐洲繪畫風格和情調(di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