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對郎世寧的器重更是廣為人知,而郎世寧也因乾隆皇帝的高度評價「寫真無過其右者」,而成為乾隆皇帝各種畫像中專門為其描繪臉部的畫師。
對于郎世寧本人來說,他并不覺得自己是一個成功者,恰恰相反,他認為自己是一個失敗者。咱們先了解一下郎世寧來華的真實原因吧,在1715年,原名叫做朱塞佩?迦斯底里奧內(nèi)的27歲年輕人來到了大清帝國的心臟-北京,并且由人引薦成為了皇 家宮廷的畫師,注意,這里的郎世寧的終 極目的并不是要找一個畫師的好工作,拿一份好薪水,而是他要傳教,他要把天主教傳播在這個異國他鄉(xiāng),并讓它在這里生根發(fā)芽。而且他作為傳教士也是嚴格的守著清規(guī)戒律,郎世寧一生終生未娶。默默的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了天主教。
郎世寧和艾啟蒙是西方傳敎士中的幸運者,他們沒有受到迫害,都在中國渡過70歲生日,得到豐富的賞賜和乾隆皇帝御筆題寫的頌辭,他們乘坐八抬輿,由官員和樂隊前呼后擁在京城內(nèi)巡游。
清代,郎世寧成了畫馬最為權 威的畫家。這位意大利人,于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來到中國,隨即成為宮廷畫家,在中國從事繪畫達50多年。由于郎世寧帶來了西洋繪畫技法,向皇帝和其他宮廷畫家展示了歐洲明暗畫法的魅力,故先后受到了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的重用。
郎世寧在東西方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首要方位,他具有一種獻身精神,放棄親人,離鄉(xiāng)背井,不遠萬里來到我國,在二百多年前這是需求多大的勇氣啊!在康熙,雍正,乾隆年代,歐洲傳教士畫家,并不僅僅郎世寧一人,但是以郎世寧的畫藝及名聲最為明顯,影響也最為無窮,所以應視郎世寧為其中代理表者。
對美術不熟悉的人可能不太熟悉郎世寧,但他參與設計的圓明園西洋樓可謂無人不知。聶崇正認為,曾被英法聯(lián)軍掠走,前幾年被購回的大水法12生肖部分獸頭,有些極可能出自郎世寧之手。雖然沒有任何資料可以證明這一點,但很多地方都明顯看到“郎式風格”。
郎世寧歷經(jīng)康熙、雍正、乾隆三帝時期,除了我們提到的那些花鳥、鞍馬作品外,還創(chuàng)作或主持執(zhí)筆與他人合作了大量反映皇帝筵宴、歲朝、行圍、戎裝及清廷平息叛亂等重大題材的繪畫,如《萬樹園賜宴圖》、《馬術圖》,表現(xiàn)了乾隆十九年杜爾伯特部三車凌、輝特部阿睦爾撒那起義回歸;乾隆二十年出兵新疆,西域各部頻頻來朝,云集避暑山莊的盛大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