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jié) 月經先期
月經先期是指月經每月超前來潮六七天以上者,甚至一月兩至,稱為月經先期。其原因以脾虛,血熱居多。
一、脾虛
病因:由于思慮傷脾,脾主統血,脾虛氣弱,失其統攝之司。
癥狀:面浮色咣,神倦氣短,四肢腫脹,納少便溏,經色淡紅,舌苔薄白膩、邊有齒痕,脈象沉軟。
治法:補氣健脾,佐以運中。
方劑:香砂六君子湯加味。
黨參15克 白術9克 茯苓12克
甘草6克 橘皮6克 制半夏9克
木香6克 砂仁3克 山藥12克
方解:本方以黨參、白術補氣健脾,茯苓益脾滲濕,甘草和中,橘皮、木香調氣運中,半夏和胃,砂仁行氣調中,山藥補脾益腎。
按語:此證由于脾弱氣虛,中運不健,故以健脾為主,和胃為輔,使脾胃得健,則氣旺可以統攝,不致經行先期。
二、血熱
病因:由于腸胃積熱,沖脈隸屬于陽明,沖為血海,于是血海受熱而妄行。
癥狀:面發(fā)熱疹,口渴唇燥,大便秘結,小便熱少,經色深紅量多,舌苔黃質絳有刺,脈象弦數。
治法:清熱涼血。
方劑:玉女煎加減。
生石膏30克 鮮生地30克 知母9克
丹皮9克 瓜蔞12克 茅根30克
燈心3克
方解:本方以石膏清陽明火,生地清熱涼血,知母、瓜蔞瀉火潤腸,丹皮、茅根清血熱,燈心清熱利水。
按語:此證由于血熱,故以瀉火涼血為主,使血熱得清,則血海安寧而不致妄行。
第二節(jié) 月經后期
月經經常錯后五六天以上來潮,稱為月經后期。其原因以血虛、氣郁兩類居多。
一、血虛
病因:由于吐血下血,損傷營血,血海不滿,未能如期而至。
癥狀: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少寐,筋骨酸痛,經色淡紅量少,舌質淡,脈象細濡。
治法:補氣養(yǎng)血。
方劑:圣愈湯加減。
黨參15克 黃芪12克 熟地12克
當歸9克 白芍9克 柏子仁12克
丹參10克 牛膝9克
方解:本方以黨參、黃芪補氣生血,熟地補血,當歸養(yǎng)血和血,白芍養(yǎng)血滋肝,柏子仁補心脾、滋肝腎,丹參補心去瘀生新,牛膝補肝腎。
按語:此證由于營血不足,故用補氣生血之法,使氣旺則血自內生,所謂氣能生血,氣血充足,則沖任得滋,月經自能按期而至。
二、氣郁
病因:情志不遂,肝脾郁結,氣失調達,氣滯則血亦滯,以致月經愆期。
癥狀:精神抑郁,胸悶脅脹,下腹脹痛,脹甚于痛,經色褐而量少,舌苔薄黃,脈象沉弦。
治法:疏肝解郁,養(yǎng)血調經。
方劑:逍遙散加減。
柴胡6克 當歸9克 白芍9克
茯苓12克 甘草6克 薄荷3克
制香附6克 郁金6克 川芎3克
延胡索6克
方解:本方以柴胡解郁調經,當歸、白芍養(yǎng)血,茯苓、甘草和中,薄荷清熱解郁,香附、郁金調氣解郁,川芎養(yǎng)血行氣,延胡索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
按語:此證由于肝郁氣滯,故用疏肝解郁為主,養(yǎng)血調經為輔,凡屬血中氣滯,用入血分氣藥,效力較速,可以直達病所,如香附、郁金、川芎、延胡索等,都是入血分的氣分藥。
第三節(jié) 月經先后無定期
月經時先時后,前后差錯七天以上稱為月經先后無定期。其原因有氣血紊亂、沖任損傷兩類。
一、氣血紊亂
病因:由于惱怒傷肝,思慮傷脾,肝藏血,脾統血,肝脾受傷,于是藏統失司,遂致月經時先時后。
癥狀:頭暈目眩,下腹脹痛,心煩易怒,納少便溏,經行時多時少,舌苔黃膩有刺,脈象細弦。
治法:補肝脾,調氣血。
方劑:八珍湯合抑氣散加減。
黨參12克 白術9克 茯苓12克
甘草6克 地黃12克 當歸9克
白芍9克 制香附6克 橘皮6克
方解:本方以黨參、白術、茯苓補脾:地黃、當歸、白芍補肝,香附、橘皮調氣,甘草和中。
按語:此證由于肝脾受傷,以致氣血紊亂,故治以補肝脾,調氣血,使肝脾協調,則氣血運行才能復常。
(備注:抑氣散:香附子(炒凈)四兩 茯神(去木)一兩 橘紅二兩 甘草(炙)一兩)
二、沖任損傷
病因:由于多產或流產,以致沖任受傷,不能調節(jié)經血,血海未滿而先溢,則月經先期,若血海無余而不下,則月經后期。
癥狀:頭暈耳鳴,腰背酸痛,帶下綿綿,月經量多,舌苔中剝,脈象細軟。
治法:補肝腎,滋沖任。
方劑:左歸飲加減。
熟地12克 萸肉6克 山藥12克
枸杞子9克 菟絲子9克 龜板膠9克
鹿角膠9克 當歸9克 白芍9克
方解:本方以熟地、萸肉滋養(yǎng)肝腎,山藥補脾腎,枸杞子補養(yǎng)肝腎,菟絲子溫補三陰,龜板膠入任補陰,鹿角膠入督補陽,當歸養(yǎng)血和血,白芍養(yǎng)血斂肝。
按語:此證由于肝腎兩虛,沖任失滋,故治法以補肝腎、滋沖任,使肝腎強則沖任亦強,因肝腎與沖任關系密切之故。
附注:上方如無龜板膠可改用龜板15克,如無鹿角膠可改用鹿角霜9克。
圖書名稱:女科證治(現代著名老中醫(yī)名著重刊叢書 第二輯)
圖書作者:錢伯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