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豬價跌跌不休,有的地方都跌破10元/公斤了,大爺大媽開始瘋狂搶購。
核心觀點:此時談底部為時尚早。
1.從能繁、存欄、三元占比、仔豬供應、進出口數(shù)據(jù)的角度看,能繁和存欄還在高位,進口豬肉還在去化中。三元占比下降,補欄速度降低說明市場在自發(fā)調整。
豬周期中需要重點關注5個指標:
a、能繁母豬存欄量:三季度末,能繁母豬的存欄環(huán)比大概減少了1.6個點,但同比還是增加了6.2個點,數(shù)量上看還是在高位;
b、生豬存欄量:全國的生豬存欄量三季度末環(huán)比的增加大概在8.7個點左右,同比增加了47%;
c、三元母豬占比:三元母豬占整個能繁母豬的存欄在九月底其實已經接近下降到15%-20%;
根據(jù)牧原公司反饋,當前市場正在進行母豬質量結構性調整,質量差的母豬被淘汰,沖擊市場,但質量好的母豬未淘汰。進入9月,母豬屠宰場中懷孕母豬的占比約5-10%,后續(xù)去產能有待觀察,同行業(yè)規(guī)模廠并未開始大規(guī)模淘汰;
d、仔豬供應量:整個三季度仔豬供應量環(huán)比增加了接近15個點,同比增加接近50%。豬價最近雖然有一點小的反彈,但還是處在年內的新低的一個狀態(tài),整個市場的預期相對來說比較悲觀,補欄積極性是比較差的;
e、進出口:一到八月份整個豬肉的進口量大概在380萬噸左右,同比基本上是持平的,其中鮮冷的凍豬肉進口大概在293萬噸,同比增加接近1%。相對來說,還是處在一個絕對的高位。
2.部分上市豬企虧損情況看,外購仔豬的公司虧損更嚴重,如新希望、正邦科技。根據(jù)相關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外購仔豬的虧損大概在1200元左右,自繁自養(yǎng)的虧損大概在650-700元左右。
具體如下:
牧原股份:
2021年9月份,公司銷售生豬308.6萬頭(其中仔豬銷售4.9萬頭),銷售收入42.68億元。其中向全資子公司牧原肉食品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合計銷售生豬29.2萬頭。
2021年9月份,公司商品豬銷售均價11.49元/公斤,比2021年8月份下降17.46%,公司商品豬價格呈現(xiàn)下降趨勢。
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共銷售生豬866.9萬頭,其中商品豬822.5萬頭,仔豬40.7萬頭,種豬3.7萬頭。
2021年1-9月份,公司共銷售生豬2,610.6萬頭,其中商品豬2,292.1萬頭,仔豬292.9萬頭,種豬25.6萬頭。
截至2021年9月底,公司能繁母豬存欄為267.5萬頭。
牧原在最近的會議中表示:公司上半年整體盈利,6月當月出現(xiàn)虧損,頭均虧100-200元。7-8月微利,9月頭均虧損400元。
溫氏股份
公司2021年9月銷售肉豬169.88萬頭(含毛豬和鮮品),收入24.10億元,毛豬銷售均價12.00元/公斤,環(huán)比變動分別為29.62%、12.30%、-15.73%,同比變動分別為129.23%、-21.65%、-65.10%。
正邦科技
公司2021年9月銷售生豬137.60萬頭(其中仔豬2.72萬頭,商品豬134.88萬頭),環(huán)比下降19.61%,同比增長13.12%;銷售收入17.41億元,環(huán)比下降39.08%,同比下降65.15%。
商品豬(扣除仔豬后)銷售均價11.72元/公斤,較上月下降16.38%;均重109.90公斤/頭,較上月下降8.92%。
2021年1-9月,公司累計銷售生豬1,183.55萬頭,同比增長99.76%;累計銷售收入256.40億元,同比增長12.91%。
正邦科技在最近的會議中表示:正邦一季度生豬出欄成本21元/kg,二季度成本19.5元/kg,三季度成本16元/Kg。上半年成本高主要是外購仔豬占比高。
新希望
公司2021年9月銷售生豬93.57萬頭,環(huán)比變動20.01%,同比變動-5.88%;收入為12.00億元,環(huán)比變動-4.53%,同比變動-63.96%;商品豬銷售均價12.70元/公斤,環(huán)比變動-12.17%,同比變動-61.68%。
新希望在近期的會議上表示:上半年出欄446萬頭,虧損34億,主要是外購仔豬占比高。8月結束后增虧至40多億,全年經營承壓。
3.從銷售情況來看,除了牧原,多數(shù)公司的凈利潤從二季度開始有虧損情況,但1-9月總體看還是賺錢的。
出貨最多的還是牧原股份,2021年1-9月份共計2610萬頭;本來的行業(yè)第二溫氏股份已被正邦科技趕超,雖然正邦超過了溫氏股份,但離龍頭牧原股份還是有差距的。
再看銷售價格,各家公司基本上都是每月都在往下降,9月份都出現(xiàn)了最低價,其中銷售均價比較高的是溫氏股份和新希望,在18.8元/公斤左右,牧原股份均價在17.87元/公斤,均高于上市公司養(yǎng)殖15元/公斤左右的成本。
4.本輪豬周期的特點:產能從滑坡到恢復,豬價從高點到回落,本輪“豬周期”用時最短:40個月。
2006以來,我國生豬生產共出現(xiàn)了4次異常波動:
專家表示,本輪豬周期的豬肉價格隨著生豬價格同步上漲,2020年2月第3周攀升到59.64元/公斤,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同步漲幅達164.5%。同時生豬生產從嚴重滑坡到基本恢復,約用了一年半左右的時間,這也是從后備母豬補欄到生豬出欄上市最短自然生長周期。豬肉價格從最高點回歸到正常價格,用了16個月的時間,比前幾輪豬周期縮短了6個月。
產能低谷時,能繁母豬和生豬存欄量同比減少了40%左右,以往周期中盈利最高點頭均通常是在1000元左右,而本輪周期當中,在最高豬價下,頭均盈利最高可以達到近3000元。
5.近期肉價超跌的原因主要是供給超預期,需求恢復不力。
從供給端:
a.能繁母豬和生豬存欄已經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產能恢復超預期;新生健仔數(shù)連續(xù)6個月環(huán)比增加,月均增幅2.5%,導致節(jié)后產能供大于求;
b.出欄體重正常年份頭均115-120kg,目前是141kg/頭,豬多肉更多;
c.凍品大量進口,國家持續(xù)放儲備,影響了市場供給平衡;
從消費端看:
a.基建放緩,外出務工人數(shù)減少,對豬肉需求下降;
b.新出生人口下跌,人口基數(shù)下降,消費力不足。
6.未來周期展望:去產能情況不明確,2022年市場或將出現(xiàn)二次探底,本輪周期或將拉長。
溫氏集團:預計2021年四季度豬價12元/kg,2022年一季度11元/kg,二季度13元/kg,三季度16元/kg,四季度14元/kg。溫氏管理層認為本輪豬周期將出現(xiàn)雙底部,即當前價格雖然低位,但豬周期回升過程中考慮規(guī)模企業(yè)占比增多,會出現(xiàn)二次踐踏,形成一個豬周期內兩個低點。
新希望:需求不利因素多,供給去產能待觀察,預計2022年6月前豬價不樂觀,但2022年下半年豬價可能反彈,但幅度會有限。
牧原集團:目前規(guī)模養(yǎng)殖廠擴張?zhí)?,人員儲備不足,導致養(yǎng)殖過程指標不如散戶。散戶平均成本14元/kg左右,而牧原15元/kg,規(guī)模養(yǎng)殖廠16-18元/kg。結果就是,規(guī)模廠有資金優(yōu)勢不愿意減產,小散戶有成本優(yōu)勢也更能抗低豬價,導致本輪去產能速度變慢,底部時間可能拉長。預計明年上半年價格比現(xiàn)在更低,約10-12元/kg震蕩。
7.國家出臺能繁母豬調控機制,目的是好的,也抓到了點子上,對拉長周期有好處,但能執(zhí)行到哪一步是個問題,具體效果尚需要時間驗證。
9月23日凌晨,農業(yè)農村部印發(fā)《生豬產能調控實施方案(暫行)》的通知,《通知》表示,將從生產環(huán)節(jié)著手,建立以穩(wěn)定能繁母豬存欄量為目標的生豬產能調控機制,劃定產能保障底線,防止生產大起大落?!锻ㄖ吩O定了能繁母豬存欄量調控目標,即,“十四五”期間,以正常年份全國豬肉產量在5500萬噸時的生產數(shù)據(jù)為參照,設定能繁母豬存欄量調控目標,即能繁母豬正常保有量穩(wěn)定在4100萬頭左右,最低保有量不低于3700萬頭。各省份則以2021年生豬存欄目標的10%為基礎,結合各地生產實際,確定能繁母豬正常保有量。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核心群保有量保持在15萬頭以上。
現(xiàn)在散戶不領工資不交地租,豬還養(yǎng)得下去。他們不走,周期就不會到底部。記得上一輪周期中,買入新希望的情形是我看到了老家大哥同學的屠宰場大門上冰冷的鐵鎖。
所以,此時談底部為時尚早,巨量的存欄還將維持,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只要有豬,料和藥就不能停。
特別提醒:本文為投資邏輯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