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媒體2019年5月4號報道,一名挪威弗勒地區(qū)(F?rde)的病人在亞洲旅行時被狗咬傷,沒有及時注射狂犬疫苗,回到挪威之后發(fā)病,血清血樣送到瑞典檢測之后確診狂犬病。
據(jù)挪威公共衛(wèi)生部門介紹,這是挪威自1815年以來,200年里第一例人感染狂犬病病例報告。
5月10日瑞典媒體報道披露更多細節(jié)。該名24歲挪威女子今年二月在菲律賓度假,期間她和她的同伴在路邊撿到一只病怏怏的流浪小奶狗并帶回住處悉心照料。據(jù)報道她在逗狗時手指多次被小狗無意咬出淺表傷。
該女子家人及同伴早前向媒體表示,菲律賓小狗在她及同伴照料下漸有好轉,在其返回挪威之前狀況良好。但從媒體披露的信息來看,并不能確認小狗在該女子離境之后是否仍然存活。
該女子回到挪威不久便發(fā)病。但由于狂犬病在歐洲本土早已銷聲匿跡多年,挪威更是200年無報道病例,該女子發(fā)病之后未能得到及時診斷,樣本送到瑞典檢測之后直到她去世前3天才確診。
目前這名挪威患者已不治身亡,挪威弗勒政府已經(jīng)召集和該女子一起旅行且與小狗有接觸的同伴做進一步檢測,并追究帶團導游未盡告知義務的責任。
據(jù)挪威公共衛(wèi)生部門(Norwegian Institute of Public Health)官網(wǎng)顯示,在挪威,人接種狂犬疫苗并非強制。盡管該部門在旅游預警中有提醒前往亞洲地區(qū)的公民防范狂犬病風險,并建議接種預防型狂犬疫苗,但該女子的悲劇說明她和同伴并沒有留意這條信息。
而世界衛(wèi)生組織狂犬疫情監(jiān)測歐洲站的官方信息顯示,絕大多數(shù)歐洲國家如今處于狂犬病病例報告為0的狀況。這首先應當歸功于歐洲國家嚴格的寵物疫苗規(guī)定,寵物強制且免費接種疫苗,定期接受體檢確保免疫。
一些國家對寵物飼養(yǎng)者亦有嚴格管理要求,公共場合遛狗時必須用遛狗繩,大型犬只在公眾場合提倡佩戴防咬人項圈,以盡量杜絕狗咬人事件。到歐洲之后很深的感受是:1)路上沒有流浪狗;2)這里的寵物狗都很乖。除專門的寵物公園之外,其他任何地方遛狗,大型犬只的鏟屎官基本上都自覺牽著遛狗繩。寵物都是可以帶上任何公共交通工具出入任何公共場合的,但它們都被主人訓練得很好,一上車就乖乖坐定趴好,安靜得都意識不到它們的存在。
地鐵上的寵物狗,一進來就乖乖趴好一聲不吭,大的那只還戴著防咬項圈
捷克在1919至1937年間有132起人感染狂犬病死亡病例,約2萬5千例接受暴露后狂犬疫苗接種的報告。這一情況自1927年寵物狗接受疫苗政策施行以來大為改觀,90年代以后再無人類感染狂犬病報告。
此外,絕大部分歐洲國家對寵物流動亦有嚴格規(guī)定,從歐洲以外入境的動物必須接種狂犬病疫苗、完成規(guī)定監(jiān)測期間的無疫情監(jiān)測報告、定時匯報等方可入境。一些國家禁止12周以內(nèi)的外國寵物入境自己國家,即便已經(jīng)接種疫苗,其中就包括200年無一例人感染狂犬病病例的挪威。
而捕殺流浪狗或強制流浪狗接種疫苗等措施的普遍實行,更讓來自犬類的狂犬病威脅很早就在歐洲得到有效抑制。
在此之后,歐洲的狂犬病病例主要來自野生動物,特別是火狐和蝙蝠,比如挪威自90年代至今監(jiān)測到的僅有的兩起動物狂犬病例報告都來自蝙蝠(1990年,1992年)。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歐洲國家陸續(xù)建立起完善的動物疫情監(jiān)測信息網(wǎng),除家養(yǎng)寵物之外,更密切關注野生動物疫情監(jiān)測。
對野生動物的狂犬病防疫也從耗時耗力的人工獵捕、強制注射免疫轉為大范圍投喂口服疫苗,效果非常顯著。研究表明,歐洲絕大多數(shù)國家的動物狂犬病案例從口服疫苗得到推廣的80年代開始急劇下降,很多國家進入2005年之后更是降低為0。
歐洲地區(qū)動物感染狂犬病案例在投喂野生動物口服疫苗之后急速下降
2002年上半年,整個歐盟地區(qū)所有國家加起來總共只有43起動物感染狂犬病疫情報告,其中19例在德國,24例在奧地利,并集中在兩國邊境處的森林地區(qū)。也就是說除了這兩個國家之外,動物感染狂犬病在同一時期的歐盟其他國家已半年無蹤跡。
1989年捷克開始大范圍投喂野生動物口服疫苗之后,動物感染狂犬病病例在十年間從1993年的400多例銳減至2002年的3例。自2003年起幾乎沒有狂犬病病例報告。
寵物強制免疫、文明養(yǎng)狗、杜絕流浪狗、控制外國動物入境、嚴格監(jiān)測野生動物、投喂口服疫苗等一系列多方位政策并舉,使得歐洲成為世界上狂犬病風險最低的地區(qū),許多國家人感染狂犬病的數(shù)據(jù)早已多年為0。愛爾蘭上一例人感染狂犬病報告要追溯到1903年,荷蘭在1923年以后就再無病例報告。
但這一定程度上也導致歐洲人對狂犬病風險感知不足:許多歐洲人在亞洲旅行時不會注意到狂犬病的威脅,很多歐洲國家的醫(yī)院里也都沒有狂犬疫苗。此次新聞中的挪威女子直到去世前三天才確診狂犬病,且挪威自己都沒有檢驗機構,還是送到瑞典檢測才得到確診。
不僅僅是歐洲,其他狂犬病風險較低的國家民眾,在去亞洲、非洲等地旅行時也很難注意到這個疾病的嚴重性。去年底,一名在印度旅游的美國游客也是在被當?shù)匦∧坦芬髢H用水簡單沖洗,而沒有及時接種疫苗,返回美國后病發(fā)身亡。
挪威女子在被小奶狗咬破皮之后也按照歐洲醫(yī)院的慣例,僅用酒精消了毒,而沒有去當?shù)蒯t(yī)院做進一步檢查與及時注射狂犬疫苗。因此病人家屬在媒體發(fā)表公開信建議強制前往亞洲的歐洲游客接種預防性疫苗,避免女兒的慘劇再度發(fā)生。瑞典媒體亦刊發(fā)專家采訪提醒人們前往狂犬病高風險地區(qū)切勿接近或觸碰流浪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