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文化《菜根譚》:遍閱人情冷暖,時常靜中觀心,方知淳樸自然的可貴。
《菜根譚》:遍閱人情冷暖,時常靜中觀心,方知淳樸的可貴
不管一個人處在什么樣的階段,處在什么樣的身份,如果能做到時常自省,便是最好的一種成長。
一個人最好的狀態(tài)就是時刻認識到自身的問題,并且此刻能夠改正自身的問題。這些看似簡單,但是很難達到這樣的一種狀態(tài)。
一個人只有獨自反省的時候,才能意識到自身的問題,才能發(fā)現(xiàn)自己那些多余的妄念。在儒學之中講究存天理去人欲,去除的就是內心不該有的妄念。
《菜根譚》:遍閱人情冷暖,時常靜中觀心,方知淳樸的可貴
一個人如果時常處在浮躁的狀態(tài)之中,很難靜下心來反思。比如說《道德經》中就說五色,五音,五味會令人心浮氣躁,會令人喪失初心。正是這樣的一個道理,只有摒棄這些浮躁的生活環(huán)境以及狀態(tài),時常自我反省的時候才能意識到自身的問題。
國學文化《菜根譚》中就說:夜深人靜獨坐觀心,始覺妄窮而真獨露,每于此中得大機趣。既覺真現(xiàn)而妄難逃,又于此中得大慚忸。
這句話之中的觀心,就是佛家所說的觀察一切事物,然后自我反省。這里所說的忘就是妄念,佛教中就認為一切事情都是非真有,只是存在的一些妄念。
《菜根譚》:遍閱人情冷暖,時常靜中觀心,方知淳樸的可貴
那么在《菜根譚》中意思就是說,每當夜深人靜萬籟俱寂的時候,一個人坐下來自我反省,他會發(fā)現(xiàn)妄念。本性流露的時候,就會可以體會到生命的真諦。但又覺得一時復歸自我本性,最終還是無法擺脫一些雜念,這個時候又會感到慚愧不安。
自我反省,反省之后能夠放下心中的妄念,心情會自然的開朗。時常自省,能夠意識到自身的問題,也會覺得成長了很多。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會因為外界物欲的一些誘惑,也就是所說的五色五音五味的浮躁生活,讓自己失去了當初那個堅持的初心,然后沾染了很多物欲,由此逐漸的讓自己不那么純粹。這個時候更多的是一種唯利是圖,在追求外在的名利和財富時間久了,心中的妄念就多了,變得貪得無厭。
《菜根譚》:遍閱人情冷暖,時常靜中觀心,方知淳樸的可貴
而我們時常自省,反思的就是這樣一種心中的妄念,反思自己是否因為外界的誘惑,而對自己的內心產生了影響,在反思之后盡可能的保持初心。
《菜根譚》中說:遍閱人情,始識疏狂之足貴。備嘗世味,方知淡泊之為真。
當一個人逐漸看淡外在的一些誘惑,看透了人世間的人情冷暖,才知道自由自在是多么可貴,當嘗盡了世間的很多滋味,才明白淳樸淡泊是真正的幸福。
《菜根譚》:遍閱人情冷暖,時常靜中觀心,方知淳樸的可貴
一些人特別是在年輕的時候,一味的是在追求那些物欲橫流的誘惑,內心特別浮躁,只顧著追求功名利祿。但是一個人無論在生活中經歷了什么樣的輝煌,都無可避免的需要面對人生高低起伏的一些挫敗,當經歷的時間久了,才知道守著平淡的方式去過活,才是最好的狀態(tài)。
疏狂是一種境界,淡泊也是一種境界,達到這樣的境界很難,需要把功名利祿這些東西拋在一邊,這是一種淳樸的回歸,這是歷經滄??吹饲槔渑蟮某墒臁?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