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譯文——————————
墨子說:“仁人處理事務的原則,一定是為天下興利除害,以此原則來
處理事務。”既然如此,那么天下的利是什么,而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
子說:“現(xiàn)在如國與國之間相互攻伐,家族與家族之間相互掠奪,人與人之
間相互殘害,君臣之間不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間不相互慈愛、孝敬,兄
弟之間不相互融洽、協(xié)調,這就都是天下之害?!?div style="height:15px;">
既然如此,那么考察這些公害又是因何產生的呢?是因不相愛產生的
嗎?墨子說:“是因不相愛產生的?!爆F(xiàn)在的諸侯只知道愛自己的國家,不
愛別人的國家,所以毫無忌憚地發(fā)動他自己國家的力量,去攻伐別人的國家。
現(xiàn)在的家族宗主只知道愛自己的家族,而不愛別人的家族,因而毫無忌憚地
發(fā)動他自己家族的力量,去掠奪別人的家族?,F(xiàn)在的人只知道愛自己,而不
愛別人,因而毫無忌憚地運用全身的力量去殘害別人。所以諸侯不相愛,就
必然發(fā)生野戰(zhàn);家族宗主不相愛,就必然相互掠奪;人與人不相愛,就必然
相互殘害;君與臣不相愛,就必然不相互施惠、效忠;父與子不相愛,就必
然不相互慈愛、孝敬;兄與弟不相愛,就必然不相互融洽、協(xié)調。天下的人
都不相愛,強大的就必然控制弱小的,富足的就必然欺侮貧困的,尊貴的就
必然傲視卑賤的,狡猾的就必然欺騙愚笨的。舉凡天下禍患、掠奪、埋怨、
憤恨產生的原因,都是因不相愛而產生的。所以仁者認為它不對。
既已認為不相愛不對,那用什么去改變它呢?墨子說道:“用人們全都
相愛、交互得利的方法去改變它?!奔热贿@樣,那么人們全都相愛、交互得
利應該怎樣做呢?墨子說道:“看待別人國家就象自己的國家,看待別人的
家族就象自己的家族,看待別人之身就象自己之身。”所以諸侯之間相愛,
就不會發(fā)生野戰(zhàn);家族宗主之間相愛,就不會發(fā)生掠奪;人與人之間相愛就
不會相互殘害;君臣之間相愛,就會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間相愛,就會
相互慈愛、孝敬;兄弟之間相愛,就會相互融洽、協(xié)調。天下的人都相愛,
強大者就不會控制弱小者,人多者就不會強迫人少者,富足者就不會欺侮貧
困者,尊貴者就不會傲視卑賤者,狡詐者就不會欺騙愚笨者。舉凡天下的禍
患、掠奪、埋怨、憤恨可以不使它產生的原因,是因為相愛而生產的。所以
仁者稱贊它。
然而現(xiàn)在天下的士君子們說:“對!兼愛固然是好的。即使如此,它也
是天下一件難辦而迂闊的事。”墨子說道:“天下的士君子們,只是不能辨
明兼愛的益處、辨明兼愛的原故。現(xiàn)在例如攻城野戰(zhàn),為成名而殺身,這都
是天下的百姓難于做到的事。但假如君主喜歡,那么士眾就能做到。而兼相
愛、交相利與之相比,則是完全不同的(好事)。凡是愛別人的人,別人也
隨即愛他;有利于別人的人,別人也隨即有利于他;憎惡別人的人,別人也
隨即憎惡他;損害別人的人,別人隨即損害他。實行這種兼愛有什么困難呢?
只是由于居上位的人不用它行之于政,士人不用它實之于行的緣故。”從前
晉文公喜歡士人穿不好的衣服,所以文公的臣下都穿著母羊皮縫的裘,圍著
牛皮帶來掛佩劍,頭戴熟絹作的帽子,(這身打扮)進可以參見君上,出可
以往來朝廷。這是什么緣故呢?因為君主喜歡這樣,所以臣下就這樣做。從
前楚靈王喜歡細腰之人,所以靈王的臣下就吃一頓飯來節(jié)食,收著氣然后才
系上腰帶,扶著墻然后才站得起來。等到一年,朝廷之臣都(饑瘦得)面有
深黑之色。這是什么緣故呢?因為君主喜歡這樣,所以臣下能做到這樣。從
前越王句踐喜愛士兵勇猛,訓練他的臣下時,先把他們集合起來,(然后)
放火燒船,考驗他的將士說:“越國的財寶全在這船里?!痹酵跤H自擂鼓,
讓將士前進。將士聽到鼓聲,(爭先恐后),打亂了隊伍,蹈火而死的人,
近臣達一百人有余。越王于是鳴金讓他們退下。所以墨子說道:“象少吃飯、
穿壞衣、殺身成名,這都是天下百姓難于做到的事。假如君主喜歡它,那么
士眾就能做到。何況兼相愛、交相利是與此不同的(好事)。愛別人的人,
別人也隨即愛他;有利于別人的人,別人也隨即有利于他;憎惡別人的人,
別人也隨即憎惡他;損害別人的人,別人也隨即損害他。這種兼愛有什么難
實行的呢?只是居上位的人不用它行之于政,而士人不用它實之于行的緣
故?!?div style="height:15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