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
★ 仇恨是最大的負能量。它會吞噬你的幸福和安寧,會使你跟整個世界對立,會豎起一道高墻,擋住本來屬于你的光。記仇的人,沒幾個過得舒暢的。尤其是記父母仇的。
★ 生養(yǎng)之恩,總大過一耳光的仇。寬容父母的小過錯,原諒他們的不完美,是人最基本的德行。他們也許欠你一個道歉,但那又怎樣?你難道沒有欠他們耗費在你身上的許許多多愛、精力和財物?
★ 和諧的親子關(guān)系,是人內(nèi)心安定的重要保障。所以,就算從最自私的角度考慮,你也沒理由揪住父母的過錯不放,讓自己不得安寧。懲罰他們毫無意義。不如積極地去溝通,去化解。
人最大的教養(yǎng),
是原諒父母的不完美
作者:李月亮
01
一個阿姨,跟女兒關(guān)系不好,前幾天過生日,侄女外甥來了一大幫,唯獨女兒不到場。人家借口都懶得找,就仨字:不想去。
阿姨挺傷心苦悶,來找我咨詢。
說以前家里窮,煮雞蛋就煮一個,她和老公都舍不得吃,給女兒。后來日子好過點,他們年年帶孩子出國旅行。前段時間女兒要換手機,她二話不說給買了個六千多的,自己用女兒淘汰下來的。
可是這么心肝寶貝地疼著的獨生女,卻跟她不親,結(jié)婚后住得遠遠的,很少回家來,生了兒子也不讓她帶,她一年也見不著幾回外孫。
我跟阿姨聊了半天,感覺是個通情達理有素養(yǎng)的媽媽,決定跟她女兒聊聊。
第二天,女兒的電話來了。她說:我媽欠我一個道歉。
因為在她初一時,有次因為小事頂撞了姥爺,她媽當(dāng)時就狠狠甩了她一耳光。那一耳光的疼,以及比疼更難忍的憤怒屈辱,她至今記憶猶新。
她說那時自己就明白,原來媽媽更愛的是姥爺。然后她就下了決心:等我長大了,離你們遠遠的,你們就盡管相親相愛吧,我和你們都沒關(guān)系。
后來她對媽媽真的就愛不起來了。每次媽媽對她好,她都會想起那個耳光。而她媽從沒為那耳光道過歉,她也一直無法原諒。一想起來,就是恨,就是悲涼。
她跟公婆關(guān)系也不好。因為他們曾反對兒子和她談戀愛。后來雖然接納了,但雙方一直不冷不熱,她也始終耿耿于懷。
所以有了兒子后,雖然媽媽和婆婆都想來幫忙照顧,但她誰都不接受,自己咬牙辭了職,一個人苦大仇深在家?guī)蕖?/span>
今年兒子上幼兒園了。她也受夠了老公各種冷言冷語的嫌棄,準備重新工作。但是工作并不好找,說來也是一堆煩惱。
我們聊了足足三個小時。從老媽到婆婆到老公到工作,她樣樣不如意。
02
我從頭到尾的感受是:她是個太記仇的人,心里裝滿了恨,這些恨,讓她的心理和人生都變得畸形。我說你必須放下那些恨。
她特別義憤:被那么狠地甩了一耳光,難道不應(yīng)該記住嗎,這都不在乎,是不是太沒骨氣了?
我有點無語。是的,我承認,這事兒媽媽做得不對,甚至過分,你非要記得,也無妨。
但你為什么不同時記住另外一些事?
三個人吃飯,媽媽只煮了一個雞蛋給你吃。
大雪天媽媽接你放學(xué),怕你滑倒背你回家,那么冷的天,她到家一身大汗。
你打個噴嚏,她就心里一驚趕緊給你煮紅糖姜水。
你生病她二十四小時守著,后來在醫(yī)院的廁所里睡著了。
她花六千多給你買手機,自己在地攤買三十塊錢的鞋,還跟人討價還價……
這些事,你為什么不記在心上?為什么一百次的愛,都不能抵消一次的錯?
最重要的是,你拼命記得那些錯,在心里緊緊攥著一大把的恨,有半點好處嗎?
仇恨是最大的負能量。它會吞噬你的幸福和安寧,會使你跟整個世界對立,會豎起一道高墻,擋住本來屬于你的光。記仇的人,沒幾個過得舒暢的。尤其是記父母仇的。
03
我小時候,鄰居家也是窮。有次他家來客人,燉了點排骨,還沒熟,二兒子就偷偷夾出幾塊吃了。本來就不多,吃了幾塊就有點不夠數(shù)了。
客人一走,二兒子就被他爸一頓暴揍,還是我爸聽到隔壁嗷嗷慘叫,趕過去解救的。
我當(dāng)時看著那個鼻青臉腫的哥哥,心想他一定恨死他爸了。但是,也沒有。
第二天人家還是坐在他爸自行車后座上去學(xué)校,臉上的腫還沒消,但手舞足蹈開心得很。我就覺得這哥們心真大。
去年回老家,我見了他。說起這樁舊事,他全然不記得。
他只記得那時候日子過得慘,年年欠賬,父母到處打零工賺錢,但是窮成那樣,老爸還給他買過一個籃球。
“那時候排骨絕對是奢侈品,家里又有客人,我還偷著獨吞,太不懂事,也該揍?!?他大咧咧地笑。心還是那么大。
但是,心大點真挺好的。人家現(xiàn)在跟父母住一個小區(qū),吃穿水電都他管,老爸每天給他接送孩子,老媽每天去給他們一家三口做晚飯,吃完飯老兩口就帶孫女去樓下玩,過得可美了。
看起來渾然天成的好日子,其實也不是那么簡單。換個記仇的人,恐怕是達不成這份和美的。
04
有句話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我覺得恰恰相反。為人父母,天天那么多雞毛蒜皮,誰能做到完美無缺萬無一失?所有的父母都會犯錯。多多少少大大小小,總會那么一些減分項。
有時會摳門,有時會苛責(zé),有時會情緒失控,有時會顧此失彼。工作太忙會缺失陪伴,讀書不多會不懂教育,觀念守舊會引發(fā)沖突。
但是,只要不是十惡不赦,只要他們在你身上傾注了足夠的愛,只要他們盡心盡力養(yǎng)育了你,那些錯,就不值一提。
生養(yǎng)之恩,總大過一耳光的仇。寬容父母的小過錯,原諒他們的不完美,是人最基本的德行。
他們也許欠你一個道歉,但那又怎樣?你難道沒有欠他們耗費在你身上的許許多多愛、精力和財物?
換位思考,如果你心肝寶貝疼大的孩子,因為一點小事兒記恨你一生,你作何感想?人最常犯也最不該犯的錯就是,記親人的仇,念壞人的好。
你覺得該對你好的人,千好萬好,錯一次你就失望透頂。你認為該對你壞的人,千錯萬錯,好一次你就感恩戴德。太傻了。完全是不知好歹。
重要的是,你心心念念記著父母的錯,最終懲罰的,必定是自己。他們不快樂。你更不。
人活于世,親人是最重要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無論在精神上還是生活里,父母都是人至關(guān)重要的依靠。
還有,每天能見到父母,吃一口家里的飯,跟他們閑聊幾句,你的內(nèi)心會格外放松舒暢,你會覺得自己在這世界上,有依靠。
和諧的親子關(guān)系,是人內(nèi)心安定的重要保障。所以,就算從最自私的角度考慮,你也沒理由揪住父母的過錯不放,讓自己不得安寧。
何況他們活得并不容易,懲罰他們毫無意義。不如積極地去溝通,去化解。化解不掉,也要說服自己去原諒。
卸下心里沉甸甸黑漆漆的恨,你才能活成一個美好的人。父母子女這一場人世相逢,是用來相親相愛,而不是相恨相殺的。
原載新華每日電訊公號2017年10月10日
作者:章茗
一大早,76歲的外公騎著三輪車載著外婆來到我家。
今天小鎮(zhèn)逢集,外公外婆到街上置辦點兒日常用品,順便幫我爸媽充了兩罐液化氣送過來。
小鎮(zhèn)上的液化氣貴,外公外婆家附近卻有便宜的液化氣點,所以老兩口估摸著我家的液化氣快燒完了,就準時送過來。
媽媽留老兩口吃早飯,本來已經(jīng)買好了油條,又特意烙了外公最喜歡的煎餅。
吃飯的時候,一家人在聊天。外公的反應(yīng)鈍鈍的,像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偶爾搭一兩句話,大部分時候都跟不上大家聊天的節(jié)奏。
兩年前,自從外公患上腦梗之后,便有了輕微老年癡呆的癥狀。
有一次媽媽中午在家睡覺,醒來時看見外公站在床前,舉著手指等媽媽起床。
媽媽問,爸爸,你怎么了?
外公嘟囔著,我的食指好像戳進了一根刺,想讓你幫我看看。說著像個孩子一樣,把手指伸給媽媽看。
媽媽點上蠟燭,戴上老花鏡將針烤熱,開始幫外公挑刺。
刺挑出了,還出了一點膿,媽媽問,現(xiàn)在好點了嗎?
外公說,嗯嗯,現(xiàn)在好多了。然后心滿意足地帶著媽媽買的藥回去了。
得了病的老人越來越像個需要人照顧的小孩,他們忘記了很多事情,卻始終忘不掉對自己異常重要的親人。
我一直很羨慕媽媽,在這個歲數(shù)不僅有爸媽可叫,還無時無刻都能感受到爸媽的愛,幾十年來,從未間斷。
我的外公外婆,是那種典型的時刻都惦記著自己孩子的中國父母。家里雞生的蛋,別人送的好吃的,總要給自己的子女留一點。自己辛辛苦苦掙的錢,在子女有需要的時候,毫不吝嗇地拿出來,希望能為子女解燃眉之急。
而我的媽媽,也是遠近聞名的孝女,對公婆爸媽不偏不倚,自己該做能做的,也是面面俱到。她和父母,經(jīng)濟上相互獨立,情感上彼此連接,相互沒有小算盤,一心只為對方好。
私以為,在現(xiàn)如今,這算比較融洽和諧的父母與子女的關(guān)系了。
記得小鎮(zhèn)上有一個賣雞蛋的老頭,有時認不得路總會讓自己的女兒給自己帶路,和女兒一起送雞蛋。
旁人說,既然認不得路干脆就讓女兒幫自己送好了,何必自己跟著跑一趟。
老頭不肯,死也要跟著。
原來老頭害怕女兒拿了賣雞蛋的錢,揣到自己的腰包。
定是從前有過這樣的先例,才造成了父女間如此的不信任。
因為經(jīng)濟利益,父女倆到了這般既要相互依靠又要劍拔弩張的地步,實在讓人嗟嘆。
現(xiàn)如今,受西方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人崇尚父母與子女相互獨立,彼此承擔(dān)有限而非無限責(zé)任的相處狀態(tài)。父母不需要負擔(dān)成年子女的一切費用,子女也不需要為父母養(yǎng)老。
然而,崇尚歸崇尚,實施起來基本是不可能的。
首先,中國的父母做不到完全放手,大部分的父母至少負擔(dān)到子女就業(yè)結(jié)婚生子,很多還要開始負擔(dān)孫子的費用,至少承擔(dān)孫子輩的照看責(zé)任。
其次,中國的子女在經(jīng)濟上、情感上都離不開父母,兒女的養(yǎng)育更是離不開父母的幫忙。同時,中國自古有孝道一說,大部分的子女都不可能拋開年老的父母不管,任其住進養(yǎng)老院養(yǎng)老。
既如此,我們不如尋找一種最適合中國國情的父母與子女的相處方式。
在我看來,做到以下幾點,父母與成年子女的相處模式才可以趨于完美。
一、彼此經(jīng)濟獨立,但不代表完全沒有經(jīng)濟往來
成年之后的子女,會有自己的事業(yè)與家庭,此時與父母的財務(wù)理應(yīng)分開。你打你的算盤,我算我的帳,平時的各類開支我們互不干擾。當(dāng)然,如果子女需要父母幫忙照看孫輩,是需要支付一定費用的。
逢年過節(jié),子女給父母紅包,父母給孫輩紅包,禮尚往來,圖個喜慶與吉利。
一方有難了,作為血肉親情,理應(yīng)傾囊相助。我希望你一帆風(fēng)順,你祝愿我健康長壽。如果碰上了難關(guān),我們就相互扶持,因為你好,我才能安心。
二、與父母精神獨立,但不要當(dāng)面指出父母與自己觀念的沖突
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提到“原生家庭”這樣一個概念,說明人們越來越能夠清醒地認識自己,從而改造自己。
父母的思維習(xí)慣,性格特點深深地影響著我們,就連我們的說話方式都與父母如出一轍。
小時候我們覺得父母都是對的,直到成年了潛意識里還不受控制地受父母觀念的影響。
我們每個人都應(yīng)重新審視自己的父母,沒有一對父母是完美的,這么多年來我們理應(yīng)有了自己的一套生存哲學(xué)。
與父母精神思維的獨立這沒有錯,但不要忘記“精神孝順”這一回事。即使與父母觀念有沖突,也請記得尊重。
不要因為自己多看了幾本書,多見了一點世面就回去抨擊自己的父母。父母有權(quán)利保有自己的觀念,而我們一定不要試圖去改變它。
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同時讓父母高興,這便是最大的精神孝順。
三、在一個大家庭里,大小各類事務(wù),父母理應(yīng)退居二線,由兒女主導(dǎo)
單位有一個同事,與公婆住一起。公婆是個特別喜歡包辦一切,喧賓奪主的角色。
兒子感冒了,同事看了很多育兒常識,覺得在家護理就好,公婆卻執(zhí)意帶到醫(yī)院,接受靜脈注射等治療。
老公的單位人事調(diào)整,有機會重新選擇崗位,同事和老公都覺得換一個具有挑戰(zhàn)性的銷售崗位更適合老公的性格,公婆卻死活不讓老公離開現(xiàn)有的養(yǎng)老的崗位,認為離開這個舒服的崗位便一輩子都沒有機會再回來了,怎么地也要把這個位置占著。
同事很痛苦,她覺得公婆始終都占著一家之主的位子,她和老公不過和他們的孫子一樣,是這個家庭正在養(yǎng)育的孩子,完全沒有自主的權(quán)利。
父母對子女干涉至此,只會讓家庭朝著病態(tài)的方向發(fā)展。父母合理的處理方式是,凡事以兒子媳婦兒為主,他們才是家庭的主心骨。老一輩宜頤養(yǎng)天年,每天健身養(yǎng)生,含飴弄孫,家庭的重大決策還是讓子女來做的好。如果子女有什么困惑,我愿以我?guī)资甑墓α硖嵋恍┖侠砜尚械慕ㄗh,至于采不采納,就又不是我所能操心的了。
最后,愿所有的父母與子女都能找到適宜自己的相處方式。作為子女,我們愛父母,但不依附父母;作為父母,我們愛子女,但不干涉子女。我們相互獨立,卻又血脈相連,你的幸??鞓肺沂冀K掛在心上,但我決不用我的思維去主宰你。我可以不認同你的觀點,但我會尊重你保有自己想法的權(quán)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