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
云間寄意·箋上留痕
云書與你:共賞詩詞
【1】
母兮生我,鞠我育我。
《詩經(jīng)·小雅·蓼莪》(頌?zāi)笎郏?/span>
釋義:母親啊,是你生了我,撫養(yǎng)我長大,教育我成人。
"母兮生我,鞠我育我。"簡單的文字,承載著千年不變的深情。多少次讀到這里,眼眶總會不自覺地濕潤。
母愛是什么?是生命的起點,是成長的搖籃,是迷途中永不熄滅的燈塔。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母親的愛如春日的陽光,無私地灑向大地,滋養(yǎng)著幼小的生命,卻從不索求回報。
即使子女不懂感恩,母親依然會付出全部。即使世界對她苛刻,母親依然會為子女撐起一片天空。
無論我們走多遠,母親的愛始終如線,牽系著我們的歸途,無論我們變得多么強大,在母親眼中,我們永遠是需要呵護的孩子。
【2】
萬里歸來顏愈少,笑時猶帶嶺梅香。
詩人:蘇軾
詩名:《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釋義:你啊從萬里之外歸來,容顏卻更加年輕。微笑時,仿佛還帶著嶺南梅花的香氣。
常言道,長途跋涉當消人憔悴,萬里歸來應(yīng)是風塵仆仆、疲憊不堪。然而女人們偏偏在歷經(jīng)千山萬水后,容顏反而愈發(fā)年輕,笑靨如花,還帶著嶺南梅花的清香。
蘇軾筆下的"萬里歸來顏愈少",絕非單純描述外在的美麗,是一種歷經(jīng)滄桑后內(nèi)在光芒的外顯。
那些能在長途跋涉后容顏愈少的人,必定是在旅途中看透了生活的本質(zhì),懂得了舍與得的平衡,學會了在逆境中綻放。
當一個女人人能夠在漫長的旅途中,不斷豐富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不斷凈化自己的靈魂,那么無論走多遠,歸來時都能帶著一份澄明與從容。
【3】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
秋瑾
釋義:不要說女子就不是英雄豪杰,她們就像夜夜在龍泉壁上作響的寶劍一樣,有著非凡的才華和豪情壯志。
龍泉,古時名劍,其聲如龍吟虎嘯,震懾四方。
秋瑾以此為喻,道出女子身上那股不愿屈服、不甘平庸的英雄氣概。
歷史長河中,那些被光陰塵封的女子身影,她們或許不曾揮劍上陣,卻以自己的方式,成為了時代的"龍泉"。
從花木蘭替父從軍到穆桂英掛帥出征,從李清照的才情橫溢到林徽因的才華卓絕,女子何曾遜色于男兒?
她們或許不曾掛冠束發(fā),卻同樣可以胸懷家國,她們或許不曾馳騁疆場,卻同樣可以建功立業(yè)。
那些被世人低估的女性,或許正如那把懸在壁上的龍泉劍,看似沉寂,實則蘊含著無窮的力量,只待時機,便能鋒芒畢露,驚艷世人。
【4】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詩經(jīng)《周南·桃夭》
釋義:桃花怒放千萬朵,色彩鮮艷紅似火。這位姑娘嫁過門,夫妻美滿又和順。這句詩以桃花起興,描繪了女人旺夫讓家庭美好幸福。
古人以桃花喻女子之美,不僅因其色彩燦爛,更因其生命力旺盛。
桃之夭夭,形容的是桃樹枝條柔軟而富有活力,灼灼其華,則是贊美桃花絢爛奪目、光彩照人。而"之子于歸,宜其室家",則道出了一個女子出嫁后,為家庭帶來的和諧與美好。
什么是婚姻的真諦?
就像一顆桃樹,春來花盛,夏至結(jié)果,秋去落葉,冬來休養(yǎng)。一年四季,各有各的姿態(tài),各有各的任務(wù)?;橐鲆嗍侨绱?,有花開的燦爛,也有果熟的充實,有葉落的蕭瑟,也有蟄伏的等待。
能夠欣賞彼此在不同季節(jié)的模樣,才是相守一生的秘訣。
孟母三遷為子擇鄰,陶母勤儉持家教子有方,楊絳先生陪伴錢鐘書度過風雨人生……她們?nèi)缤翘一?,即使年華老去,卻仍能以自己的方式,讓家庭充滿生機與溫馨。
【5】
為妻為母亦為師,女子從來未可輕。
《女論語》(班昭)
釋義:作為妻子、母親和老師,女子的角色多重且重要,從來都不應(yīng)該被輕視。
一個女子,手中或握炊煙,或織衣杉,或持筆端,往往不同的身份上穿梭。
她是妻,在丈夫眼中是柔情的港灣,她是母,在孩子眼中是溫暖的依靠,她更是師,用一言一行教會孩子如何做人,用她的善良與智慧,潤物無聲地塑造著下一代的心靈。
李清照"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的感嘆,道出了女子對世界細膩入微的觀察,武則天"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霸氣,彰顯了女子運籌帷幄的非凡膽識;林徽因"你是人間四月天"的柔情,展現(xiàn)了女子文字間流淌的深情與才華。
冰心說:“世界上若沒有女人,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
母親節(jié)讓我們共同祝愿天下女人,女神節(jié)快樂??!
E
N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