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斷不斷,常用漢語成語,讀音是(dāng duàn bù duàn)。ABCB式組合,偏正式結(jié)構(gòu),當斷不斷意思是:指應該決斷的時候不能決斷。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春申君列傳論》。一般作謂語、定語,指應該決斷的時候不決斷。
【成語】:當斷不斷
【讀音】:dāng duàn bù duàn
【釋義】:指應該決斷的時候不能決斷。
【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春申君列傳論》:“語曰:'當斷不斷,反受其亂?!?/p>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指應該決斷的時候不決斷。
【感情】:當斷不斷是中性成語。
【繁體】:當斷不斷
【近義詞】:猶豫不決、舉棋不定、瞻前顧后、優(yōu)柔寡斷。
【反義詞】:當機立斷、多謀善斷、英名果斷。
【例子】:
● 段失之太剛,黎又失之太柔,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八十一回)
● 《明?湯顯祖?南柯記?第三十九出》:“臣謹奏:『語云:「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 《史記?卷五十二?齊悼惠王世家》:“嗟乎!道家之言『當斷不斷,反受其亂』,乃是也?!?/p>
謝謝那么有文化的你還在繼續(xù)努力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