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基層農業(yè)技術人員,在下鄉(xiāng)指導農業(yè)生產中常常會碰到一些菜農特別是初次種植蔬菜的種植戶們提出的問題:為什么同樣是種菜、同樣的面積、同樣的種植方式,我的產量要比別人低呢?
這類問題多了,我專門進行了實地調研,發(fā)現(xiàn)這些抱怨產量比別人低的種植戶們都陷入同一個誤區(qū),那就是“舍不得”,舍不得整枝,舍不得疏果,舍不得間苗。認為苗多不愁長,枝繁結果多,而果多產量就高,哪知這種“舍不得”,不僅換不來豐產增收,反而事與愿違,收入比別人的少。
這點初次種植蔬菜的菜農都會犯,他們的傳統(tǒng)觀念是:“苗多三分收”,不管以后長勢如何,有苗的話總會有收獲。其實,種蔬菜愛惜幼苗也要有個度,稀密要適宜,比如秋季種植蘿卜白菜,一畝地本該需5000棵苗,株行距要20厘米至40厘米,可你卻舍不得間苗,每畝留8000棵,留苗過密,爭肥爭光爭空間,蘿卜地下塊莖膨大受限,白菜不包心,導致減產。
夏季種植的辣椒、茄子也貪多,幼苗時移栽多一點,長大后發(fā)現(xiàn)太密了又舍不得間苗,導致植株弱小、結果少,透光透風差,造成病害多發(fā),最終結果是得不償失。
所以,種植蔬菜,要合理密植,不能為了所謂的將土地利用最大化,而加大種植的棵數(shù),結果往往是事與愿違。
果蔬類蔬菜植株一般分枝能力強,除了主枝外,還會長出很多側枝。而有些種植戶,特別是沒有經驗的初次種蔬菜者,認為植株越旺盛、枝杈越多,結的果實就會越多,總是舍不得將側枝剪掉,或者是剪得不徹底,往往要留一些空枝。
這其中以西紅杮最為典型,西紅杮在營養(yǎng)生長期長勢旺盛、分枝能力特別強,幾乎每個葉片下都能生長出側枝,如果不剪掉,這些側枝又生出小側枝,造成枝條叢生雜亂,不僅與主枝(結果枝)爭奪養(yǎng)分、造成落花落果影響果實生長,而且嚴重影響透光透風,果實著色不良,生長和成熟都很慢,還會導致病蟲的危害。
因此,果實類蔬菜要舍得剪去多余的枝條,每株留1至2個主枝,其余的小側枝全部剪掉;側枝剪掉后,主枝每個葉腋處生出的小葉芽也要及時抹掉;到了開花期,在花蕾處的小枝條必須剪掉,否則會與花蕾爭奪養(yǎng)分,導致落花落果,果實長不大、成熟慢,影響產量。
這幾乎是蔬菜種植戶們的通病,沒有經驗的菜農看到剛剛結出一串串累累的果子,總是下不了手,一個也舍不得疏掉,覺得結果多,產量自然就能提上去。
比如種植黃瓜,到了結果的時候,看著這條也舍不得疏,那條疏掉也可惜,本來應該是3至4片葉留下一個瓜,卻2至3片葉就留一個瓜,甚至只要是掛果了,不管有多密都不舍得疏掉。
最后的結果是因養(yǎng)分供應不足,導致黃瓜生長緩慢,本來一個星期就能長成的瓜卻半個月也長不大,而且長大后果型小、質量差,一遇到陰雨,還會出現(xiàn)化瓜的現(xiàn)象。
因此,種植果蔬類蔬菜除了要及時疏果外,還要舍得疏果??此乒麑嵉臄?shù)量減少了,但是大大提高了果實的質量和提早成熟時間,果實的質量上去了,價格自然也會提高,最終是增產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