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氣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氣管、支氣管粘膜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其病理特點是支氣管腺體增生、粘液分泌增多。臨床出現有連續(xù)兩年以上,每持續(xù)三個月以上的咳嗽、咳痰或氣喘等癥狀。
早期癥狀輕微,多在冬季發(fā)作,春暖后緩解;晚期炎癥加重,癥狀長年存在,不分季節(jié)。疾病進展又可并發(fā)阻塞性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嚴重影響勞動和健康。
呼吸四病,即冬季老人中常見的感冒、慢性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這也是常見的與呼吸系統(tǒng)主要疾病相聯(lián)系的四個不同的發(fā)展階段。
第一階段
感冒合并咳嗽、咯痰等上呼吸道感染的急性支氣管炎的癥狀。此階段如能得到徹底的治療,病人上述急性支氣管炎的癥狀完全可以消失。
第二階段
有些人反復出現感冒、急性支氣管炎發(fā)作,特別是在寒冬,頻繁咳嗽,咯出白色呈泡沫樣痰,逐漸形成慢性支氣管炎。是為呼吸四病發(fā)展的第二階段。此時如有繼發(fā)感染,可出現發(fā)燒癥狀,咯黃色黏稠樣痰。
第三階段
慢性支氣管炎經5年、10年或更長時間,由于慢性支氣管炎的反復發(fā)作,肺內細支氣管黏膜炎性分泌物阻塞,肺內換氣量減少,肺泡內殘氣量增多,因而肺泡壁的張力低下,病人會感到吸氣容易,呼氣困難,這就形成了阻塞性肺氣腫,是為呼吸四病發(fā)展的第三階段。
第四階段
病情進一步發(fā)展,由于脹大的肺泡壁上的血流減少,肺泡內氣體彌散功能的減弱,氧氣和二氧化碳氣體交換功能的低下,肺動脈壓力增高,加重了心臟負荷,使心臟流向肺內血液的阻力增加。病人自覺心悸、氣短,特別是活動后加劇,心電和X線檢查,可顯示右心室擴大,這是來源于肺部疾患的心臟病變,稱之為肺源性心臟病,是為呼吸四病發(fā)展的第四階段。
關于呼吸四病的防治,重在保健。冬季雖冷,亦應注意寒冷鍛煉,不要只重保暖。所謂寒冷鍛煉,一是居室要定時開窗通風;二是無風有陽光天氣,每天要在室外活動10~30分鐘;三是練習冷水洗臉;四是注意寒流來臨前保暖;五是少去公共場所,以防罹患感冒。
關于呼吸四病的治療,應按醫(yī)生囑咐執(zhí)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