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江安發(fā)現(xiàn)“偶住亭序”石碑
近日,江安縣一居民在該縣牛角壩新建的“長江竹島”島尾處發(fā)現(xiàn)“偶住亭序”石碑,該石碑的發(fā)現(xiàn),讓“偶住亭”有了實物的記載,填補了江安縣關于“偶住亭”只有文獻記載無實物的空缺。
據(jù)介紹,“偶住亭”是江安縣古八景之一,位于江安縣城北面江心洲牛角壩尾,始建于宋代,詩人黃庭堅流寓江安時曾小住于此,親書“琴操”二字并取名“偶住亭”,在江安縣志中有記載此事。
當日,居民李于自在該縣牛角壩新建的“長江竹島”島尾處發(fā)現(xiàn)一塊石碑,疑似“偶住亭序”。隨后,李于自將石碑帶到收藏家協(xié)會。
收藏家協(xié)會成員林江介紹,他當時看到石碑上面有字跡,并用水沖洗,“偶住亭”三個字清晰地顯現(xiàn)出來?!拔倚睦镱D時就清楚了,偶住亭在江安是很出名的一個歷史文化遺址?!绷纸f。
江安縣志記載的關于“偶住亭”的內容
據(jù)了解,該石碑內容,主要記錄的是偶住亭的修建,在江島中的位置,以及黃庭堅居住于偶住亭這件事。
“此次發(fā)現(xiàn)的石碑位置,就是在原偶住亭遺址下面,碑長約1.2米、寬約0.5米,全文約有400多個字,在碑首前,‘偶住亭序’幾個字清晰可見。”江安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文博股股長代文江介紹稱,目前,初步斷定這個石碑是民國時期的,它對“偶住亭”的記載,在江安的歷史上是較重要一筆。
“這是江安縣首次發(fā)現(xiàn)偶住亭的實物記載,填補了它只有文獻無實物的空缺?!贝慕f。
代文江表示,石碑記載的事都是文獻內記載了的,可以相互印證?!笆畠冗€專門記載了‘葛氏竹林’,證明了這個地方確實存在,之前這些記錄大家都是根據(jù)縣志了解的,沒有實物佐證。而現(xiàn)在,我們有了實物佐證?!?/p>
據(jù)了解,接下來江安會把石碑放在原址進行保護和展示,讓市民更加深入形象的了解江安悠久的歷史文化。(圖由江安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提供)。
宜賓晚報記者 蔣前川
關于“偶住亭”
在盧俊勇、張邦煒《黃庭堅梓州路遺跡考述》一文中有介紹:“偶住亭”,黃庭堅曾到此游樂,此亭位于江安城北、長江岸邊,宋、元兩代均有記載。
《輿地紀勝》曰:“偶住亭,在江安縣之對。建中初,山谷自僰道(戎州的古稱)還,過邑,宰石諒同游此亭,書《 琴操》。后改為渡瀘亭,有范百祿《平蠻碑》,見石正行《亭記》?!?/p>
《方輿勝覽》云:“偶住亭在江安縣之對。建中初,魯直自僰道還過,邑宰石諒同游此亭,書《琴操》。后改為渡瀘亭,有范百祿《平蠻碑》在焉?!?/p>
《大元混一方輿勝覽》稱:“偶住亭,黃山谷改為渡瀘亭,范百祿《平蠻碑》在焉?!贝撕?,《明一統(tǒng)志》《大清一統(tǒng)志》《[雍正]四川通志》《[光緒]直隸瀘州志》諸書記載大致相同。
《蜀中廣記》則多提供了一點信息:江安“北城街有渡瀘碑亭,宋時范百祿自立,載其平夷事跡。今碑止存篆額‘熙寧甲寅平夷之記’八字”。
《民國江安縣志》載:“民國八年(公元1918年)重建”。今已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