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tǒng)的中藥劑型中,湯劑因其具有吸收快、起效迅速且能辨證加減藥物、應用極其靈活的特點,符合中醫(yī)辨證施治的要求,故而成為了中醫(yī)治療過程中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劑型,也廣為大眾患者所接受。
眾所周知,西藥制劑,包裝中都附有說明書,以此來指導大家如何服用藥物。而中藥湯劑,卻沒有一個相對固定的指導服用的方式,但中藥湯劑的服用方式卻又會直接影響中藥的治病療效。
清代名醫(yī)徐靈胎《醫(yī)學源流論》中曰:“病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雖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則非特無功,而反有害,此不可不知也?!彼裕_的中藥湯劑的服用方法應當引起大家足夠的重視。
服藥時間
中藥湯劑的服用時間,不但要依據患者的患病部位,還要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及藥物的特性來進行確定,以保證中藥功效得到充分發(fā)揮。
古代醫(yī)家對此甚為重視,元代王好古《湯液本草》中曰:“藥氣與食氣不欲相逢,食氣消則服藥,藥氣消則進食,所謂食前食后蓋有義在其中也。”因此,中藥湯劑無論飯前、飯后服藥,均應間隔l h左右。
《神農本草經》中記載:“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而后服藥;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藥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脈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飽滿而在夜。”即按疾病所在部位不同,分飯前、飯后、清晨或睡前服藥。
★病在胸膈以上者,如眩暈、頭痛、目疾、咽痛等宜飯后服藥。
對于刺激胃黏膜的湯劑,也應在餐后服用,如利導、消食化積等藥,這時候胃中存有較多食物,藥物與食物混合,可減輕藥物對胃的刺激。
★病在心腹以下,胃、肝、腎等臟器疾病,宜飯前服藥,這樣有利于藥物的消化吸收;
★作用于四肢血脈的藥劑宜空腹服用,如瀉下通便、峻下逐水藥、驅蟲藥等,皆宜晨起空腹服用。這是因為,早晨人體的陽氣隨自然界陽氣而升發(fā),在陽氣的推蕩下,可使藥力速行至病所,發(fā)揮逐水、驅蟲的作用。
★睡前服,安眠寧神劑則在睡前半小時到一小時服,緩下藥宜睡前服,以便翌日清晨排便;治療哮喘的藥物宜睡前服;如病癥在關節(jié)、腹背等疾病,也宜臨睡前服用;此外,如果病在骨髓,應晚上加食后服用。
服用方式
頓服:指多量一次服完。常用于重癥和病在下焦、胃腸道患者及病在身體下部者,如通便藥、活血化瘀藥。
頻服:指分數次頻頻慢飲或代茶飲,如治療咽喉疾病的、嘔吐不止的均可頻服,以維持藥物在體內的正常劑量;生津止渴藥,可代茶頻服;咽喉病時所用藥可以含漱慢咽。
服用溫度
服用湯劑的溫度常因癥、因藥而異:解表劑需熱服,熱服出汗多為好;解毒劑、清熱劑、止吐劑則需涼服,每次小量服;治療熱癥的寒涼藥宜冷服,治療寒癥的溫熱藥宜熱服。對于嘔吐、妊娠惡阻和年高體虛的患者,徐徐溫服。
實踐證明,中藥湯劑的溫度在人體體溫以下時,其苦味會不那么明顯。正常人的口腔內溫度為36.2℃~37.4℃,舌根下高于舌面0.5℃。而味覺器官即味覺神經纖維大多分布于舌面,當湯藥溫度與舌周圍溫度相近時,味覺神經處于最佳工作狀態(tài),其感覺最靈敏,也就是說此時喝湯藥味道最苦。而湯藥的溫度高于38℃,或低于35℃時,則味覺神經感覺不太靈敏,這時苦味就會減弱。因此,在喝有苦味的中藥湯劑時,將藥液溫度控制在20℃~30℃之間最佳。
配伍禁忌
有些人為了方便,中藥湯劑與西藥一起服用,但有些中藥與西藥有類似作用,有些則有配伍禁忌的問題,因此應將中藥湯劑與西藥分開服用。中藥湯劑與西藥的服用最好間隔1小時左右,不宜以中藥湯劑沖服西藥。
《本草綱目》在“服藥食忌”中列諸藥忌食,曰:“凡服藥,不可雜食肥豬犬肉,油膩羹鮒、腥臊除臭諸物;不可多食生蒜,胡荽(香菜),生蔥,諸果,諸滑滯之物?!?/p>
解表藥應禁食生冷、油膩、不易消化的食品
理氣消脹藥,禁食豆類、地瓜等
服止咳平喘藥,禁食魚蝦之類食品。
服止瀉藥,禁食生冷瓜果。
服中藥以后,最好不要馬上飲濃茶、牛奶、咖啡,其中所含鞣質與蛋白質會發(fā)生化學反應,影響療效。
糖
由于中藥湯劑大多比較苦,人們習慣在中藥湯劑里放點糖以改善口感,這應根據藥性和疾病的需要而確定,不能一概而論。
白糖性涼寒,紅糖性溫。如果把白糖加入溫熱藥劑中,或把紅糖加入寒涼藥劑中,都會減弱或改變藥性,阻礙藥物的充分吸收而影響療效。
紅糖中含有較多的鐵、鈣元素,而中藥所含化學成分一般都比較復雜,一旦中藥里的蛋白質、鞣質等成分與紅糖中的鐵、鈣元素結合,就會發(fā)生化學反應,影響藥效。
治療咳嗽的中藥湯劑,加糖會增加痰液的分泌;另外,多食糖會“助熱”,有腹脹中滿、濕熱內停體內、痰液積聚在體內、舌苔厚膩等情況,應該嚴禁食糖。
所以,服用中藥湯劑時一般不主張加糖,如實難下咽,最好提前咨詢醫(yī)師、藥師。
蜂蜜也是中藥,其主要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既容易被腸胃吸收,又營養(yǎng)豐富,具有潤肺、潤腸等藥用價值。但是,蜂蜜中的多種微量元素也可能會改變藥效。
綜上所述,如果想要正常發(fā)揮中藥湯劑的臨床療效,那正確合理的掌握湯劑的服用方法便成為中藥應用過程中不容忽視的環(huán)節(jié)。因此重視中藥湯劑的正確合理用藥就成為了合理用藥發(fā)展過程中不容忽視的重要方面。
作者:山東省立醫(yī)院西院 張慧月
編輯:張艷 審稿:曹艷花
往期文章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