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又好看的跑步姿勢,對于減少運動傷害,提升跑步經(jīng)濟性加分很多。
雖然很多人說跑步是用腿在跑,但其實是腿推動我們的身體向前。一個良好的跑步姿勢一定是從上半身開始。上身保持挺直,頭肩髖保持一條直線,挺胸收腹。一個常見的錯誤是彎腰駝背。
擺臂時,肩膀放松,不要超過身體的中線。以下三種是常見的錯誤擺臂方式:
第一個,手臂交叉跑:這是什么呢,就是有的跑者跑步時手肘向外頂,導致跑步步伐受限邁
不開步子;
第二個,聳肩跑:這個姿勢會讓手臂在擺臂過程中貼緊身體,產(chǎn)生摩擦,阻礙身體前行,導
致跑步時受力不平衡。
第三個,也是大部分跑友常犯的錯誤,跑步時手臂過于松散,擺臂幅度過大,讓你難以控制
身體平衡。
那什么才是正確擺臂姿勢呢?記住這四點就搞定,一、肩部放松打開、放輕松;二、前不漏
肘、后不漏手,肘盡量往后擺,不超過身體中心線;三、手臂彎曲大約90度;四、手呈半握狀態(tài),千萬別緊攥。
最后,來看落地。我們的下肢落地時,落地點盡可能靠近重心,保證腳在身體正下方著地。
我們都知道,速度=步幅*步頻。
要想提高配速,要么加大步幅,要么加快步頻。
如果步頻過低,則意味著步幅較大。事實上,有相當多的跑友是通過刻意向前跨來增大步幅以提高速度,但這樣做容易導致overstride,也就是落地時觸地點在重心之前,造成剎車效應,使跑步效率大打折扣。
提高步頻也有助于充分利用肌肉肌腱的彈性能量(Elastic Recoil Energy)。這樣可以在跑步時把落地沖擊力充分吸收到跟腱和肌肉,然后釋放到前行的動力中,從而減少傷病,節(jié)省體能。
所以對于初跑者來說,一定注意,小步快跑,提高步頻,小步幅,千萬不能跑大步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