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術論文寫作中,需要討論的一個問題是論文的選題與結構安排。在醫(yī)刊匯編輯看來,學術選題既不是簡單指一個社會現實性難題,也不是指一個公討論的話題或爭論議題,更不是指一個學術學科或分支學科名稱,而是對經過一番理性思考與學術規(guī)范化后的變量關系的理論設定與經驗考察。
通常情況下,一篇論文的選題至少要解決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問題的確定、變量關系的描述、變量的指標化及其測量。首先,確定準備討論的問題是不是一個真問題。這至少包括兩層意思:一是它是否包含著一對或一組變量之間的關系;二是它是不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這方面的判定顯然要困難得多,因為它要更多地依賴研究者的學術背景與判斷能力。
其次,準確而科學地描述變量關系。將學術問題轉變成為一組變量關系,看起來主要是形式的變化,但集中體現了研究者的理性思考能力與學術研究素質。最后,將兩個基本變量(自變量和因變量)指標化并變得可以測量。為了研究的順利,我們必須盡可能使變量分解成可以分析和測量的指標,所謂可以分析的多是指規(guī)范意義上的,而所謂可以測量的多是指經驗意義上的。
規(guī)范而科學的學術選題,不僅意味著一個良好的學術研究和寫作基礎,而且大致決定著一篇論文的結構安排。一般來說,論文的結構可分為如下幾部分:方法論設計特別是關鍵性概念的界定和理論分析框架的構建、問題的確定與描述、經驗性事實與數據和理論性闡釋??梢哉f,選題的科學性與規(guī)范性不僅與論文結構的前幾部分直接相關,而且對于最后部分的理論性闡釋也有著重要影響。
因而,無論對于篇幅相對較長的博士、碩士學位論文而言,還是對于一篇萬字左右的學術論文來說,選題都是一項必須慎之又慎對待的工作。正如上面已指出的,一旦選題確立,一篇論文的結構也將隨之確定。更為重要的是,論文成文后的修改往往只是結構微調與文辭修飾意義上的,很難觸及選題設計與理論分析框架層面。換句話說,那時一篇論文的學術理論水平已難以實質性改變。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討論主要是圍繞學術論文的選題與結構安排而展開的,而且更多是局限于我們自身的一些感悟與經驗,既談不上任何意義上的普遍性,也難免有偏頗之處。更何況,學術論文寫作就像學術研究本身一樣,并不存在任何絕對性的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