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六月综合激情婷婷|欧美精品成人动漫二区|国产中文字幕综合色|亚洲人在线成视频

    1. 
      
        <b id="zqfy3"><legend id="zqfy3"><fieldset id="zqfy3"></fieldset></legend></b>
          <ul id="zqfy3"></ul>
          <blockquote id="zqfy3"><strong id="zqfy3"><dfn id="zqfy3"></dfn></strong></blockquote>
          <blockquote id="zqfy3"><legend id="zqfy3"></legend></blockquote>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一篇文章看懂中國最美文物,從新石器時代到清朝!

          馬上又要到一年一度的博物館日啦,作為博物館發(fā)燒友,每年的這個時間都會有種親切感,總覺得是自己的節(jié)日一樣。然而這天博物館人是最多的,每家博物館門口都排起了長隊,擠不進去博物館,就在家好好整理了一下我最愛的一些文物。

          中國省級以上的博物館我差不多逛過90%,就按照不同朝代的「時間脈絡(luò)」給大家梳理一下,逛博物館的這些年來,我一眼就愛上的最美文物!

          (推薦的文物與其江湖地位無關(guān),僅為主觀分享)

          01

          新石器時代

          (約1.8萬年前~約5000多年到2000多年前)

          裴李崗文明

          距今 8500年 ~ 7000年

          賈湖骨笛

          裴李崗文明時期

          現(xiàn)存于:河南省博物院

          圖片為自攝

          先拿賈湖骨笛來鎮(zhèn)樓,這件樣貌平平的骨笛國家寶藏推薦過,已經(jīng)距今約8000年了,比古埃及出現(xiàn)的笛子要早2000年,被稱為我國笛子的鼻祖,被認定是世界上最早的吹奏樂器,而且把中國七聲音階的歷史提前到八千年前。

          仰韶文化

          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

          鷹形陶鼎

          現(xiàn)存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圖片為自攝

          乍一看這個陶鼎還以為是當代藝術(shù),誰能想到這竟然是仰韶文明時期的文物,簡直是原始藝術(shù)與實用功能完美結(jié)合的典范,兩只胖胖的腿和尾巴形成了三足鼎立,而且胖腿增加了容器的受熱面積,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圖片為自攝

          這么正面看著我的時候,還挺像散步的居委會老大爺,真的是胖萌胖萌可愛極了!

          鸛魚石斧圖彩陶缸

          仰韶文化時期

          現(xiàn)存于:國家博物館

          圖片為自攝

          這個陶罐乍一看沒什么特別的,仔細看就牛了。器壁上的就是著名的鸛魚石斧圖,鸛身整個涂抹成白色,用來表現(xiàn)鶴的輕柔白羽,屬于“沒骨”畫法;石斧和魚勾勒出輪廓,采用“勾線”畫法;斧、魚身中填充色彩,運用“填色”畫法,已經(jīng)具備了后期中國畫的基本畫法,被認為是中國畫的雛形。而且它是迄今中國發(fā)現(xiàn)最早、面積最大的一幅陶畫,是64件不可出國展出的珍貴文物之首。

          河姆渡文化

          (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

          豬紋陶缽——中國最早的具有完整豬形象裝飾的陶器

          現(xiàn)存于:浙江省博物館

          圖片為自攝

          這件豬紋缽上的豬紋形象介于家豬與野豬之間,反應(yīng)了野豬正在向家豬馴化的轉(zhuǎn)變過程,也說明了當時的河姆渡人已經(jīng)開始了豬的飼養(yǎng)。從這個豬刻繪的逼真造型,表明了河姆渡人在原始繪畫技巧上的熟練和筆法上的簡練。

          紅山文化

          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

          C形玉龍——最美的龍

          現(xiàn)存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圖片為自攝

          這件紅山玉龍,端莊大方,簡約卻高貴,是我國已發(fā)現(xiàn)的時代較早、制作精美的龍形玉器,有“中華第一龍”的美譽,是中國人龍的精氣神的最好的體現(xiàn)。龍體的正中有一個小孔,如果用繩子穿起來后,龍的首和尾正好呈向下水平的狀態(tài),顯然孔的位置是經(jīng)過精密計算的。

          玉人首蛇身飾

          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存/春秋早期被再加工

          河南省信陽地區(qū)文物管理委員會藏

          圖片為自攝

          這對造型怪異的人首蛇身佩,是用一塊玉料拋切而成的,非常驚嘆在新石器時代就有這樣的工藝。不過這個時間比較有爭議,有人認為它們是春秋早期的文物,也有學(xué)者認為這兩件器物應(yīng)為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存,春秋時期又被加工雕刻。

          圖片源于網(wǎng)絡(luò)

          人首蛇身的形象,似乎是一男一女,這有可能是最早的伏羲、女媧的始祖形象,而且這兩件造型有點異國情調(diào),大國無疆,也許當年我們的始祖就開始與西域頻繁的文化貿(mào)易交流了呢。

          02

          約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不討論國際上學(xué)術(shù)界對夏朝的認可問題,按照中國夏商周斷代的時間來界定)

          乳釘紋銅爵——最美的爵

          現(xiàn)存于:洛陽博物館

          圖片為自攝

          迄今為止,我國發(fā)現(xiàn)最早的青銅爵,當屬這件二里頭遺址的夏代乳釘紋銅爵,被譽為“華夏第一爵”。夏代文物簡樸飄逸,乍一看雖然不起眼,細看卻耐人尋味。就像這件乳釘紋銅爵,前有長流,后有尖尾,宛若一位輕盈舒展、迎風(fēng)而立的窈窕淑女,周身散發(fā)著俊巧清逸的氣息。

          03

          (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

          商朝講究獰厲之美,塑造的動物造型最有特色,像是多種圖騰的合體。

          豕形銅尊——最美的尊

          現(xiàn)存于:湖南省博物館

          圖片為自攝

          商代象尊——迄今所見唯一有明確出土地點的商代象尊

          現(xiàn)存于:湖南省博物館

          圖片為自攝

          除了動物形態(tài)的,商代有兩個人面像的青銅器,看到以后真的是一眼就忘不了。

          商代大禾人面方鼎

          現(xiàn)存于:湖南省博物館

          圖片為自攝

          商代大禾人面方鼎以浮雕式人面作主體裝飾,面部較為寫實,表情威嚴肅穆。商、周青銅器以人面紋飾稀有珍貴,此鼎為何采用如此寫實的人面紋作主題裝飾,仍是個謎。

          還有一件更是兇萌兇萌的,讓人看完就忘不了↓

          商代晚期:鏤空人面紋鉞

          現(xiàn)存于:山東博物館

          圖片為自攝

          商代圖騰崇拜,鬼神盛行,青銅器作為祭祀用品,總有一種獰厲之美。然而在四川三星堆和金沙,同時期卻出現(xiàn)了另一種古蜀文明,中國并非產(chǎn)金國,但是古蜀地區(qū)出現(xiàn)了大量金器↓

          商代晚期:金沙太陽神鳥——最美金器

          現(xiàn)存于:金沙遺址博物館

          圖片源于網(wǎng)絡(luò)

          太陽神鳥,整個金飾分內(nèi)外兩層,內(nèi)層為十二條旋齒狀光芒;外層由四只逆時針飛鳥組成。盯著“太陽神鳥”頭前后移動,會看到“太陽神鳥”在旋轉(zhuǎn)。整個圖案似一幅現(xiàn)代剪紙作品,含金量高達94.2%,是古蜀國黃金工藝輝煌成就的代表。“太陽神鳥”為中國文化遺產(chǎn)標志。

          04

          西周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利簋——商周確切斷代的直接證據(jù)

          現(xiàn)存于:國家博物館

          圖片為自攝

          利簋上圓下方座,這是西周出現(xiàn)的新式樣。它的歷史意義重大,腹內(nèi)所鑄銘文,記錄了武王伐商的“牧野大戰(zhàn)”,天文學(xué)家依據(jù)銘中所記天象,計算出武王伐紂具體時間: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它是商周兩代的劃分的年代依據(jù)。

          拋卻歷史意義,我個人覺得西周最美的青銅器是這件洛陽鼎↓

          獸面紋銅方鼎——最美、最端莊的鼎

          現(xiàn)存于:洛陽博物館

          圖片為自攝

          此鼎俗稱“洛陽鼎”,是西周早期極難得的上乘之作,鑄工精湛,看不出絲毫缺憾,已拋棄商代過于繁復(fù)的紋飾,簡約大方,但是提煉出來的獸面紋清晰凝練,森嚴凝重,給人以神秘之感,真的是越看越好看。

          說道西周,最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在寶雞青銅博物館(中國青銅博物館)←我剛好寫過附上逛展攻略,寶雞作為周人和秦人的發(fā)源地,里面的文物真是令人眼前一亮。

          逨盤——證明了司馬遷《史記》的真實性

          現(xiàn)存于:寶雞青銅器博物院(中國青銅器博物院)

          圖片為自攝

          西周的青銅多為記事,盤子的盤口會越來越平闊,這件是件典型器。

          逨盤上鑄有360字,是建國后發(fā)現(xiàn)的最長的一篇西周銅器銘文,其銘文是第一次從考古資料里完整地證實了西周各王世系,與史記完全對應(yīng),反證了史記的真實性,非常珍貴。

          何尊——“何”以為“尊”,我有“中國”

          現(xiàn)存于:寶雞青銅器博物院(中國青銅器博物院)

          圖片為自攝

          何尊!何以為尊,我有中國,來寶雞看中國看的就是這尊何尊。

          “中國”一詞目前所見到最早的證據(jù),就是何尊內(nèi)底所鑄的銘文“余其宅茲中國”?!爸袊眱勺肿鳛樵~組,首次在何尊銘文中出現(xiàn)。

          ?簋——王之簋,簋之王

          現(xiàn)存于:寶雞青銅器博物院(中國青銅器博物院)

          圖片為自攝

          ?簋的?,是周厲王的名字,所以這是一件王自作器,這件西周晚期?簋雖然造型簡潔,但是器宇軒昂,霸氣十足,是西周簋當中最大的一件。所以這不僅是一件王簋,它又被稱為西周“簋王”。

          商朝青銅器三層花紋理細膩,適合近看細細品味;而西周青銅器紋理比商朝更為簡潔粗獷,更適合遠觀,也有可能側(cè)面說明當時祭祀場地及祭祀范圍的增大。

          西周也很喜歡各種動物造型,但是不同于商代,西周的動物更偏重于寫實性,商代的動物更像是創(chuàng)作過的圖騰,所以西周的動物們更為接地氣↓

          盠西周青銅駒尊——走向?qū)憣嵭?/strong>

          現(xiàn)存于:國家博物館

          圖片為自攝

          盠青銅駒尊是西周時期寫實動物雕塑的代表性作品,也是已知最早的駒形青銅器,看到這么寫實簡約的小馬駒,讓人有一種穿越感。

          幎目綴玉

          現(xiàn)存于:上海博物館

          圖片為自攝

          幎目綴玉出現(xiàn)于西周,全國都有類似的玉覆面,用玉模擬五官綴于緇巾之上,再覆于先人臉面。聽起來還挺陰森的,不過看起來還挺可愛的,那懵懂的眼神不知道為什么我總覺得和Versace Logo 有點神似。而且漢代玉衣的源頭可能就是這種流行于兩周的幎目綴玉。

          05

          春秋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

          越王勾踐劍——最美的劍

          現(xiàn)存于:湖北省博物館

          圖片源于網(wǎng)絡(luò)

          表面采用鍍鉻工藝,所以兩千多年到現(xiàn)在沒有任何腐壞氧化,現(xiàn)在依然可以一刀切斷20張紙,在劍身特意打造成有束腰的造型以增大刺傷力。劍刃和劍身的銅錫比不同,劍身韌度好而劍刃硬度高,因此鋒利不易斷,這把劍在鑄造難度上很高,因為作為青銅劍已經(jīng)非常長了,每次看都讓人覺得震撼,最美文物如果只能選十件文物我也會選它。

          春秋·神獸

          現(xiàn)寸于:河南博物院

          圖片為自攝

          這件文物直接被命名為春秋神獸,可見在代表春秋時期文物的重要性,這只神獸龍首上附六條蛇形龍,座上有一神獸也為龍首,滿身飾動物紋和云紋,滿嵌綠松石,造型極為精美。

          圖片源于網(wǎng)絡(luò)

          這個扭頭吐舌頭的表情實在太萌了,不過對于它的用途還不太明確,可能是懸鼓用的鼓架,也可能是編磬架。

          子仲姜盤

          春秋早期

          現(xiàn)存于:上海博物館

          圖片為自攝

          子仲姜盤在盤內(nèi)裝飾了各種水生生物的浮雕和立雕,魚、龜、蛙、水鳥一應(yīng)俱全,而且每只動物均能原地作平面360度的旋轉(zhuǎn)。

          圖片源于網(wǎng)絡(luò)

          當注入水之時,魚禽如游弋其間,是前所未有的絕妙創(chuàng)造。而且在工藝上克服了合范澆鑄時活動件粘連的技術(shù)難題,在較薄的底層層中嵌入了動物底軸,使其垂直但不會被卡住,體現(xiàn)了這一時期極高的制作工藝水平。

          犧尊

          春秋晚期

          現(xiàn)存于:上海博物館

          圖片為自攝

          “犧尊”牛背上的三個空穴原來應(yīng)該有蓋,這種特殊的結(jié)構(gòu)極為少見,它有可能是一件溫酒器:牛背上的鍋形其可以盛酒,空穴注水裝于牛腹用來溫酒。這種集盛酒、溫酒為一體的器型,是發(fā)現(xiàn)的青銅器中唯一的一件,也是上海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

          06

          戰(zhàn)國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戰(zhàn)國時期,不僅思想上百家爭鳴,在青銅制造的形式和工藝上也是百家爭鳴,尤其以楚國繁復(fù)至極的裝飾為代表,我個人雖然有點密集恐懼癥,但是戰(zhàn)國最有特色的形式造型也不得不提。戰(zhàn)國最具代表的文物不得不提曾侯乙墓,除了超級牛的大編鐘以外,介紹下里面最美的兩個極具戰(zhàn)國特點的青銅器看到實物讓人不禁起一身雞皮疙瘩:

          曾侯乙青銅尊盤——最精美復(fù)雜的青銅器

          現(xiàn)存于:湖北省博物館

          圖片為自攝

          這套青銅尊盤本來是曾侯乙爺爺?shù)钠魑?,由于曾侯乙太喜歡了,把爺爺?shù)拿謩澋?,改成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并帶進了墓里。

          曾侯乙青銅尊盤與編鐘相比雖然體積較小,但它的地位卻絲毫不亞于編鐘。尊盤是一尊一盤合為一器,共鑄有84條龍,80條蟠螭,蟠螭和鏤空花紋形似朵朵云彩上下疊置。

          曾侯乙墓云紋金盞——這是目前所見我國先秦金器中最大最重的1件

          圖片源于網(wǎng)絡(luò)

          杜虎兵符

          現(xiàn)存于:陜西歷史博物館

          圖片為自攝

          杜虎兵符鑄于秦惠文王時期,掌握在杜地的軍事長官手中。杜虎兵符為銅質(zhì),分為左右兩半,右半符留在京師,左半符頒發(fā)給屯駐在外的軍隊。需調(diào)兵時,由使者持右半符前往,軍隊長官將右半符與左半符驗合后,軍隊即按使者傳達的命令行動。

          戰(zhàn)國水晶杯——被當作國寶的玻璃杯,

          可能跟你家的杯子一模一樣

          現(xiàn)存于:杭州博物館

          圖片源于網(wǎng)絡(luò)

          戰(zhàn)國水晶杯為戰(zhàn)國晚期水晶器皿,是迄今為止中國出土的早期水晶制品中器形最大的一件,這簡潔的造型讓人看到覺得跟穿越了一樣。

          戰(zhàn)國銅犧立人擎盤

          現(xiàn)存于:山西博物院

          圖片源于網(wǎng)絡(luò)

          銅盤牲形象逼真,站立平穩(wěn),犧背上站一女俑,雙手捧一圓柱,柱頂置一鏤空圓盤,可隨圓柱旋轉(zhuǎn)。整個器物構(gòu)思巧妙,紋飾精美造型生動,工藝精湛,是山西省博物院的一件鎮(zhèn)館之寶。

          戰(zhàn)國匈奴王冠

          現(xiàn)存于:內(nèi)蒙古博物院

          圖片源于網(wǎng)絡(luò)

          這套金冠飾的主體造型為:一展翅的雄鷹站立在一個狼羊咬斗紋的半球狀體上,俯瞰著大地,充滿了濃郁的草原氣息,表現(xiàn)了匈奴族勇猛強悍的性格及對英武善獵的崇拜。是目前國內(nèi)發(fā)現(xiàn)唯一的匈奴貴族金冠飾。

          07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07年)

          秦朝的文物一想就想到代表大秦氣勢磅礴的兵馬俑,不過我想提的這件反而是很溫婉的一塊碑。

          這塊碑是中國書法的起源,秦統(tǒng)一文字小纂,李斯撰寫標準體小纂,可是很快被隸書代替,就是因為李斯的字太漂亮了小纂標準體太難臨摹太容易變形了,所以逐漸被簡化的隸書所代替。

          瑯琊刻石 ——李斯統(tǒng)一文字標準體

          現(xiàn)存于:國家博物館

          圖片為自攝

          李斯是中國歷史上記載最早的、有書法作品(刻石)傳世的書法家,被譽為中國書法鼻祖、小篆第一人。他對中國書法文字有三方面的突出貢獻:一是統(tǒng)一文字,二是推廣統(tǒng)一文字;三是改革文字。

          08

          兩漢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 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

          西漢 馬王堆漢墓T形帛畫

          現(xiàn)存于:湖南省博物館

          圖片為自攝

          T形帛畫的出現(xiàn),說明漢代初期,以毛筆作畫,無論從畫技,著色和布局方面的分析,都已達到高超的水平。除了單色,還有調(diào)色,可以說漢代帛畫是魏晉中國畫的直接起源。

          西漢透雕龍鳳紋重環(huán)玉佩

          現(xiàn)寸于: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圖片為自攝

          透雕龍鳳紋重環(huán)玉佩是一件裝飾玉器,非常精美,堪稱國寶,南越王當時非中原地帶,但是玉器質(zhì)量高的令人乍舌。

          圖片源于網(wǎng)絡(luò)

          這件玉佩出土于墓主右眼位置,玉佩分為內(nèi)外兩圈,內(nèi)圈透雕一條游龍,龍尾和前爪伸向外圈,外圈透雕一只鳳鳥,站在龍的前爪之上,鳳鳥回眸凝望游龍,龍鳳似在喃喃細語,妙韻天成。龍鳳相對,寓意吉祥,玉佩雕鏤精細,構(gòu)圖完美和諧,主次分明,是漢玉中不可多得的藝術(shù)珍品。因此,它的器型圖案被選為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的館徽。

          西漢銅朱雀銜環(huán)杯 滿城漢墓出土

          現(xiàn)存于:河北省博物館

          圖片為自攝

          朱雀銜環(huán)出土于滿城漢墓劉勝妻竇綰墓。 朱雀銜通體錯金,神采飛揚,喙部銜一能自由轉(zhuǎn)動的白玉環(huán),色彩斑斕。出土?xí)r兩杯內(nèi)尚存朱紅色痕跡,推測為竇綰裝化妝品的工具。

          西漢彩繪雁魚銅燈

          現(xiàn)存于:陜西歷史博物館

          圖片源于網(wǎng)絡(luò)

          整個燈為一只鴻雁回首銜魚的形狀。燈盤燈罩能夠轉(zhuǎn)動開合,不僅可以擋風(fēng),還可以調(diào)節(jié)光線的明暗度和照射方向。最令人驚嘆的是,它還暗藏一個防治污染的巧妙“機關(guān)”:燈的油煙會順著大雁頸部導(dǎo)入大雁的腹內(nèi),腹內(nèi)盛有清水,煙會溶于水中。

          其凈化空氣的原理和河北滿城漢墓的長信宮燈是一樣的。但是可能因為我比較喜歡小動物,覺得這件比長信宮燈更活潑有趣。

          東漢石辟邪——最大最美石辟邪

          現(xiàn)存于:洛陽博物館

          圖片為自攝

          到目前為止,這件石辟邪是中原地區(qū)體型最大、雕刻最精美、氣韻最為生動的一件,堪稱同類石刻中的經(jīng)典代表,也是洛陽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這件石辟邪給人以穩(wěn)定矯健之感,整個形象渾厚凝重,神氣十足,充分體現(xiàn)了一個陵墓前威赫無比,不可一世的強者象征。

          鎏金青銅羽人

          東漢時期

          現(xiàn)存于:洛陽博物館

          圖片為自攝

          這件青銅羽人通體鎏金,肩后翹起雙翅,腿部亦雕刻成羽翅造型,看到以后感覺眼睛都移不開了,身生雙翅外及長耳,手里拿著不老藥的藥箱,這個造型和漢代一些文學(xué)作品中提及到的仙人形象相似。

          漢詩《長歌行》有云:“仙人騎白鹿,發(fā)短耳何長。導(dǎo)我上太華,攬芝獲赤幢。來到主人門,奉藥一玉箱。主人服此藥,身體日康強。發(fā)白復(fù)更黑,延年壽命長?!?/p>

          東漢擊鼓說唱陶俑——<故事會>雜志的LOGO

          現(xiàn)存于:國家博物館

          圖片為自攝

          這件東漢擊鼓說唱陶俑四川地區(qū)的典型陶俑,<故事會>雜志的LOGO,被稱為“漢代第一俑”,這件雖然生動活潑,不過有另外一件說唱俑更為有趣。

          東漢說唱俑

          現(xiàn)存于:四川省博物院

          圖片源于網(wǎng)絡(luò)

          這說唱俑又叫“俳優(yōu)俑”,就是一種說唱藝人,俳優(yōu)表演者多為侏儒。而這件陶俑最精彩的地方就是他盡力扭曲的下肢,這個說唱藝人好像正在演出,而他的褲子掛在腹部與臀部之間,仿佛隨時可能脫落。他正在努力的調(diào)整身姿,費力的希望褲子不要掉下去,以至于緊張的嘴巴都要歪掉了。

          俑的作者正是抓住了說唱藝人出洋相的精彩一瞬塑造下來,令人笑逐顏開,而這件俑的作用是用來陪葬的,漢代這種輕松愉快的墓室藝術(shù)完全打破了之前獰麗肅穆的墓室風(fēng)格,展現(xiàn)了漢代寫實藝術(shù)新格調(diào)。說唱俑展現(xiàn)了四川人從古至今的樂觀開朗。

          09

          魏晉南北朝

          (公元220年—589年)

          曹魏 白玉杯

          現(xiàn)存于:洛陽博物館

          圖片為自攝

          美輪美奐的白玉杯是曹魏時期一件難得的玉器珍品,當時肯定深得玉杯擁有者的喜愛。白玉杯玉色潔白,表面可能利用金剛砂輪磨制,十分光滑。曹魏主張薄葬,墓葬出土隨葬品精美者不多,這件白玉杯是難得的佳作。

          北魏永寧寺出土的佛面

          現(xiàn)存于:洛陽博物館

          圖片源于網(wǎng)絡(luò)

          永寧寺本來是中國最高古建筑,有150米這么高,是北魏胡太后修建,然而,這座壯麗的建筑,僅存在了18年就被雷電擊中,引發(fā)火災(zāi),大火燒了三個月不滅,一年后還有煙氣。隨著佛塔的覆滅,這個破碎的北魏永寧寺微笑佛面,卻因火災(zāi)而涅槃,簡直是我見過最美的面龐,看著她就寧靜下來。

          魏晉南北朝是一個分裂和動蕩的時代,然而敦煌在此時因為絲綢之路文化交流開始蓬勃發(fā)展起來,敦煌壁畫可以說是中國畫溯本追源的教科書↓

          北魏《鹿王本生圖》

          現(xiàn)存于:莫高窟第二百五十七窟

          圖片源于網(wǎng)絡(luò)

          上世紀80年代初的經(jīng)典動畫片《九色鹿》,很多人印象很深刻。但你可能不知道,這部動畫片其實是源于敦煌壁畫《鹿王本生》的故事,也是中國自主拍的第一部動畫片。

          《鹿王本生圖》創(chuàng)作于北魏,是敦煌莫高窟壁畫同類題材中保存最為完整、最完美的連環(huán)畫和最具代表性的壁畫之一。

          不過說到這個時期的文物,我最喜歡還是那些超級萌的鎮(zhèn)墓獸,每到一個博物館就會專門看看這個時期的鎮(zhèn)墓獸,真的是超級可愛。

          彩繪鎮(zhèn)墓獸·北魏

          現(xiàn)存于:洛陽博物館

          圖片為自攝

          這個時期的鎮(zhèn)墓獸一個比一個萌,要說最萌的,讓人一眼忘不了的絕對是洛陽博物館里這件嘟嘴獸↑

          西魏獨孤信多面體煤精組印——“中國古代第一老丈人”印

          現(xiàn)存于:陜西歷史博物館

          圖片源于網(wǎng)絡(luò)

          獨孤信身居高位,而且他作了連續(xù)三個朝代的國丈,所以人們戲稱他為“中國古代第一老丈人”。所以獨孤信印是由26個不同形狀組成的多面體,其中14個正方形印面上刻著規(guī)范的楷書陰文,每一面的內(nèi)容都不同,分別顯示了他不同身份在不同場合需要的用印內(nèi)容。

          10

          隋唐五代時期

          (公元589—960年)

          說到唐朝必須想到長安,說起長安,何家村珍寶不得不提!

          唐 鑲金獸首瑪瑙杯 何家村遺寶

          現(xiàn)存于:陜西歷史博物館

          圖片源于網(wǎng)絡(luò)

          這件瑪瑙杯是陜歷博不能出境展出的珍貴文物之一。杯形呈角狀獸首獸似牛,卻生兩只彎曲的羚羊角,裝飾奇特。從選材、設(shè)計到工藝,是至今所見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

          唐 鎏金舞馬銜杯銀壺 何家村遺寶

          現(xiàn)存于:陜西歷史博物館

          圖片源于網(wǎng)絡(luò)

          這件銀壺記錄了盛唐宮廷宴樂時舞馬向唐玄宗獻酒的故事。《舊唐書》中記載駿馬為唐玄宗獻舞,表演到高潮,領(lǐng)頭的舞馬會用嘴銜起酒杯遞到唐玄宗面前,描繪的正是這件鎏金銀壺上駿馬的姿態(tài)。

          唐 法門寺地宮出土 秘色瓷

          現(xiàn)存于:國家博物館

          圖片為自攝

          如果只能選一件最愛的陶瓷,我一定毫不猶豫的選這件。“秘色瓷”曾被歷代文物收藏家們苦苦追尋了一千多年。所謂“秘色”究竟是指何種顏色根本沒人知道。直到法門寺地宮被開,在地宮中發(fā)現(xiàn)這種青色瓷器,由于有石碑記錄物品名稱,才得知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秘色瓷,雖然顏色素青,但是釉面輕盈剔透,猶如一汪水在碗底,真讓人百看不厭。

          唐 法門寺地宮出土 唐代玻璃茶盞和茶托

          現(xiàn)存于法門寺博物館

          圖片為自攝

          法門寺除了出土了佛舍利和秘色瓷以外,還出土了大量的金器和琉璃器,這件璃茶盞和茶托是最引人注意的,因9世紀飲茶的習(xí)慣還沒有西傳,故推測這件是當時中國生產(chǎn)的玻璃,也是目前出土的最早的玻璃茶具。

          唐三彩黑釉馬

          現(xiàn)存于:洛陽博物館

          圖片為自攝

          唐三彩是一種低溫多彩釉陶器,唐三彩中的“三”并非實指,事實上其釉色很豐富,但黑色三彩極為罕見。目前僅出土兩件黑色唐三彩馬,都是在洛陽,一件存在國家博物館,一件就是這件洛陽博物館五大鎮(zhèn)館之寶之一。

          鎏金鐵芯銅龍

          現(xiàn)存于:陜西歷史博物館

          圖片源于網(wǎng)絡(luò)

          這件銅龍的內(nèi)芯是鐵質(zhì)的,通體鎏金,身體細長,身體飛揚,龍尾從高高上揚,身體流暢,飄逸自在,極富動感,體現(xiàn)出唐代龍的生動美與氣勢美。

          五代十國 錢镠鐵券——傳說中的免死金牌

          現(xiàn)存于:國家博物館

          圖片為自攝 此圖為復(fù)制品

          錢镠鐵券就是傳說中的免死金牌,鐵券的銘文全部金制,是名副其實的'金書鐵券'。錢镠是一代明君,為唐昭宗剿滅地方叛臣做了巨大貢獻,唐皇李氏君臣賜予鐵券。錢镠鐵券是中國現(xiàn)存于世的最早鐵券實物,非常珍貴。

          五代 青釉提梁倒注提壺——最美耀州窯 還是倒流壺

          現(xiàn)存于:陜西歷史博物館

          圖片源于網(wǎng)絡(luò)

          圖片源于網(wǎng)絡(luò)

          這件壺屬于“耀州窯”,花紋清晰,層次分明,釉色晶瑩透亮,有很強的立體效果。因為裝飾了鳳凰、獅子和牡丹分別為百鳥之王,百獸之王和百花之王,這件壺也被稱作“三王壺”。最有意思的是這個壺是個倒流壺,壺底部中心有五瓣梅花孔,灌水時將壺倒置,壺內(nèi)有漏柱與水相隔,所以底部雖有孔而不會漏。

          11

          兩宋

          (公元960年—1279年)

          宋代之后的文物其實大家都比較了解了,宋代最典型的就是陶瓷,五大官窯,八大民窯,就不一一贅述了,提幾件我覺得印象最深刻的文物吧:

          宋 彩繪木雕觀音菩薩坐像

          現(xiàn)存于:國家博物館

          圖片為自攝

          圖片為自攝

          宋代以后,木雕佛教造像流行,注重形象塑造,工藝精巧。特別是宋代木雕菩薩像突破了典籍儀軌的限制,追求美而不嬌、端莊含蓄、樸素?zé)o華的自然之美,這件菩薩是我認為最美的一件,極富生活情趣。她不再是高居神壇的神,而是可親近、可交流的一位心靈使者,是善的代表、美的化身。

          北宋 瑞鶴圖 宋徽宗作

          現(xiàn)存于:遼寧省博物館

          圖片源于網(wǎng)絡(luò)

          宋徽宗的《瑞鶴圖》的構(gòu)圖一改常規(guī)花鳥畫的傳統(tǒng)方法。將飛鶴布滿天空,一線屋檐既反襯出群鶴高翔,又賦予畫面故事情節(jié),在中國繪畫史上是一次大膽嘗試。再加上宋徽宗瘦金體的書法,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審美最高的人的書法繪畫最高的代表了?!度瘊Q圖》完全就是最為經(jīng)典的超現(xiàn)實的表現(xiàn)手法,這件作品蘊含中國傳統(tǒng)文化正髓,同時從畫面的角度也是超現(xiàn)實方法運用最為典型的作品之一,比之西方超現(xiàn)實主義出現(xiàn)早了幾百年。

          北宋影青刻花注子注碗

          現(xiàn)存于:安徽博物院

          圖片源于網(wǎng)絡(luò)

          這件影青釉注子注碗是宋代盛酒和溫酒的用具,這件文物是工業(yè)設(shè)計史贊譽的功能與藝術(shù)完美結(jié)合的作品。注碗全形為一朵仰開的蓮花,注子肩以下均沒于碗體之中,既美觀又可以溫酒,是江西景德鎮(zhèn)代表瓷器,代表了宋代影青瓷燒造的最高水平。

          12

          遼金元/大理/西夏

          (公元907年—1368年)

          金代銅坐龍——省內(nèi)最具分量的國寶級文物,江湖人稱“龍哥”

          現(xiàn)存于:國黑龍江博物館

          圖片源于網(wǎng)絡(luò)

          這尊銅鑄坐龍是我國第一尊'銅坐龍',也是黑龍江省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集四種動物特征于一體:龍頭、犬身、麒麟背、獅尾,將幾種動物完美結(jié)合于一身的坐龍形象在中國歷代龍的姿態(tài)中極少見到。形象地體現(xiàn)了金代前期女真民族,斗志昂揚,唯我獨尊的氣勢;它同時還有著深刻的寓意,象征著穩(wěn)坐江山,天下太平。

          西夏文殘碑

          現(xiàn)存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博物館

          圖片源于網(wǎng)絡(luò)

          此塊殘碑為西夏陵出土的形體較大、字數(shù)較多的一塊西夏文碑。西夏文字是用各種漢字偏旁拼湊而成,所以看起來很像漢字,卻一個字都認不出來,但是西夏文字借鑒了漢字的書法特點,常給人以端詳、寧靜的感覺,不但字體方正勻稱,而且秀麗輕盈。

          大理國銀鎏金鑲珠金翅鳥

          現(xiàn)存于:云南省博物館

          圖片源于網(wǎng)絡(luò)

          這只金翅鳥通體鎏金,呈昂首展翅欲飛狀,頭部有美麗的羽冠,尾羽上鑲嵌水晶珠,立于蓮座上。細膩的工藝和絕妙的造型使這件作品精美絕倫,亦代表了大理國金銀器工藝的高超水平。

          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

          現(xiàn)存于:南京市博物館

          圖片源于網(wǎng)絡(luò)

          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為元末青花瓷中的罕見珍品,體現(xiàn)了極高的燒制水平。元代“青花”存世稀少,國內(nèi)只有100余件,價值難以估量。曾有業(yè)內(nèi)專家估計,“蕭何月下追韓信”元青花梅瓶如果出現(xiàn)在拍賣市場上,至少價值10億。

          13

          明清時期

          (明(1368年~1644年) 清(1636年~1912年))

          明清時中國各類珍寶工藝都可以說達到頂峰了,中國匠人精神發(fā)揮到了極致,件件都精美絕倫,但是由于過于精美,反而覺得過于注重表面和工藝的炫技,看時會驚呼,但是很難留下那種深入靈魂的喜愛,這邊也推薦幾個比較念念不忘的文物。

          明萬歷孝端皇后九龍九鳳嵌珠寶點翠鳳冠——最奢華帽子

          現(xiàn)存于:國家博物館

          圖片源于網(wǎng)絡(luò)

          這頂帽子是萬歷孝靖皇后王氏的鳳冠,點翠工藝的經(jīng)典,現(xiàn)在點翠工藝隨著翠鳥瀕臨滅絕已經(jīng)失傳了,這頂鳳冠除了點翠工藝,紅藍寶石超過100粒,珍珠5000多顆,總重2320克(四斤六兩),可以說是最奢華的帽子了。

          德化窯德化白瓷何朝宗款觀音

          現(xiàn)存于:南京市博物館

          圖片源于網(wǎng)絡(luò)

          德化瓷器明代達到頂峰,因為高溫?zé)坪趿康膮^(qū)別,德化白瓷泛著一種象牙暖白色,所以特別適合燒制人像,所以德化瓷以白瓷塑佛像聞名于世,在世界陶瓷史上“中國白”一詞是德化白瓷的代名詞。這尊德化白瓷觀音像是后背有LOGO,證明由明代德化窯瓷雕大師何朝宗所雕刻,更為珍貴。

          清朝的審美似乎被乾隆糟蹋了,到了乾隆時期,所有瓷器的工藝都已經(jīng)達到巔峰,所以乾隆做出了瓷母這種炫技作品,但說實話,真的不能算好看,如果說從清里選一件瓷器,那還要看他爸爸的審美,才真的是雅俗共賞。

          清雍正粉彩蝠桃紋橄欖瓶

          現(xiàn)存于:上海博物館

          圖片源于網(wǎng)絡(luò)

          此瓶造型豐滿秀挺,線條流暢富有韻律感,上面的構(gòu)圖并非是乾隆喜歡的滿地花,而是像中國畫一樣,留白剛剛好。

          采用粉彩工藝,桃子的粉色使用黃金作為提色劑,俗稱胭脂水,說以燒出來的色澤粉中透亮。這件瓷瓶即展示了高超的工藝,但是尺度把握的又很到位,艷而不俗,雍正可以說是清朝審美最好的皇帝了。

          清代云龍人物紋轉(zhuǎn)心象牙球

          現(xiàn)存于:遼寧省博物館

          圖片源于網(wǎng)絡(luò)

          “牙雕套球”又稱“鬼工球”,是通過高超的鏤空技藝用整塊象牙雕出層層象牙球,且每層象牙球可以自由轉(zhuǎn)動,此球大球內(nèi)分層透雕二十一個小球,球球相套,層層能轉(zhuǎn),滿地紋飾。是目前國內(nèi)保存層數(shù)最多的一件鬼工球了。


          在我看來,一眼就愛上文物的分兩種:

          一種是奪目的漂亮,看十年都不會厭;

          另一種是乍看下沒有特別之處第二眼文物,但十年里只會越看越好看。

          第一種屬于“好看型”很容易發(fā)現(xiàn);

          但我今天選的是第二種“耐看型”,需要細心和耐性才能發(fā)掘,不容易被留意到。

          單霽翔院長說:“當博物館得不到社會關(guān)注,文物是沒有尊嚴的?!?/p>

          去年中國近14億人口參觀博物館約10億人次,平均每人不到1次,而發(fā)達國家每人每年參觀3~5次博物館。博物館深厚豐富的文化,真的能讓人受益良多。

          呼吁大家除了在博物館日,平時有時間都去博物館逛逛啊~~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