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每當我們走的古典園林時,看到路邊亭,湖畔廊時除了會說“臥槽,太好看了”以及趕緊擺拍之外,課文里的水榭亭臺好像并不了解。今天,我們就說下園林中常見的亭臺樓閣小知識。
首先來說亭。亭即停也,就是供人休息的地方。一般常見于路邊,如長亭外,古道邊。園林中的亭子周圍敞開,站在亭子中抬頭看亭子頂部則可看到六角,八角以及圓形的形狀。比較有名的亭子有蘭亭、醉翁亭等。
蘭亭
臺作為最古老的園林建筑形式之一是指高出地面而建的平面建筑物。臺通常是一種露天的、表面比較平整的、開放性的建筑。著名的揚州瘦西湖熙春臺分上下兩層,主樓坐西朝東,臨水處有兩級露臺,端莊華麗,引無數游客駐足。
瘦西湖熙春臺
樓是指兩層以上的大型建筑物。樓在建筑組群中常居于次要位置,處于建筑組群的最后一列或左右?guī)恢?。“昔人已沉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著名的黃鶴樓位于湖北省武漢市,其中樓高5層,72根圓柱拔地而起,雄渾穩(wěn)??;60個翹角凌空舒展,似黃鶴騰飛。樓的屋面用10多萬塊黃色琉璃瓦覆蓋。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黃鶴樓色彩絢麗,雄偉壯觀。
黃鶴樓
樓與閣的區(qū)別是重屋為樓,四敞為閣。閣四面都有窗戶,也有門,閣的四周還有伸出的“陽臺”,供人漫步,觀景。武俠小說里的藏經閣就是典型的閣。而位于江西南昌的滕王閣則因王勃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名滿天下。
滕王閣
軒也是供游人休息、納涼、避雨與觀賞四周美景的地方,在園林中多置于高敞或臨水之處,用作觀景的小型單體建筑。蘇州拙政園的聽雨軒是一個獨立小院中的主體建筑,它是一座三開間的小軒,單檐卷棚歇山頂,兩側山墻連著游廊。軒前院中有清冽池水,池中植荷數枝,池邊栽芭蕉、翠竹,夏季雨天,雨點點滴滴落在荷葉、芭蕉、翠竹之上,聲音自然圓潤。
拙政園 聽雨軒
榭,多指水榭,是臨水而建,供人們休息、觀景的建筑。依靠周圍景色建榭,且平臺的一部分伸出水面。拙政園芙蓉榭,一方形歇山頂臨水風景建筑,位于主廳蘭雪堂之北,大荷花池盡東頭。荷池約略為矩形,東西長,南北窄,故西向的小榭前有很深遠的水景,水中植荷,荷又名芙蓉,小榭之名由此而來。
拙政園 芙蓉榭
廊,是連接兩個建筑物之間的通道。上有頂棚,以柱支撐,用以遮陽、擋雨,便于人們游走過程中觀賞景物。園林中曲廊的形體比較曲折多變,從形體走勢上來說,它是園林中最為常見、也最富變化的一種廊子。曲廊形體曲折逶迤,在園林中自由穿梭,將園林分成大小或形狀不同的區(qū)域,自然豐富了園林景致。
同里退思園 曲廊舫
舫,似船而不能劃動,故而又稱之為“不系舟”。仿照船型而造的一種建筑,大多三面臨水,一面與陸地相連。蘇州獅子林石舫位于獅子林水池西北,建于民國初年。舫身四面皆在水中,船首有小石板橋與池岸相通,猶如跳板。船身、梁柱、屋頂為石構,門窗、掛落、裝修為木制。前艙聳起,屋頂呈弧形曲面,中船低平,屋頂為平臺,屋艙上下二屋,有樓梯相通。
獅子林 石舫
好了,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了,小伙伴們趕緊去園林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