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新課程標準”),對普通高中語文課程的課程性質、基本理念、學科素養(yǎng)、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與內容、學業(yè)質量評價體系等有了一次全新的、系統(tǒng)的認識。
把握以下七個方面的問題,可以更好的加深對語文課程標準的理解: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是指導高中語文教學的綱領性權威性、科學性文件,新修訂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吸收了長期以來我國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寶貴經驗,也充分借鑒了國際改革的優(yōu)秀成果,本課程標準是符合我國國情,具有國際視野的普通高中課程體系的組成部分。在大力提倡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背景下,本課程標準必將對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起到積極的指導作用。
新課程標準在對課程性質的表述中說到“語文學習是一門學習祖國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一表述說明了我國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沒有變,依然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同時,這一表述強調了語文課程的綜合性和實踐性,強調語文學習的自主性、綜合性、實踐性。
除此之外,新課程標準還強調語文課程的另外四項功能,即:對思維品質和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對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對文化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
語文課程要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科學人文修養(yǎng),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傳承和發(fā)展中華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方面發(fā)揮應有作用。
新課程標準中的這些表述,需要我們語文老師深化對“語文素養(yǎng)”內涵的認識,并思考如何在對語文課程的教學實施中體現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目標。這些都對做一名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課程標準中很多關于“改革”和“轉變”的描述都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
“以核心素養(yǎng)為本,推進語文課程深層次的改革”,注重學生學習的經歷和體驗,通過學習活動對學生進行啟示、陶冶,以使學生養(yǎng)成現代社會所需要的思想品質、精神面貌和行為方式,這些都體現了對學生發(fā)展需要的考慮。語文教學不應僅看到學生升學和當下發(fā)展的需要,更應看到學生未來發(fā)展的需要,這是語文教學貫徹“以人為本”理念的應有之義。
“加強實踐性,促進學生語文學習方式的轉變”,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要想促進學生語文學習方式的轉變,首先要確保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方式的轉變,只有教師學會了轉變,才能引領學生更好的轉變。“轉變”不僅是語文課程的“實踐性”決定的,更是提高學生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需要。
隨著即將到來的考試內容和評價方式的改革,如果語文老師自身沒有積極的“改革”和“轉變”的意識,可能會導致自己的課堂滿足不了學生學業(yè)水平提高的需要,語文課程也滿足不了學生未來發(fā)展的需要,這是值得我們重視的。
新課程標準把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定義為四個方面: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
認真把自己的語文課堂和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四個方面相對照,我感覺自己平時在語文課堂上從四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意識還不夠突出,尤其是對第一和第四個方面的重視程度不夠。在“語言建構與運用”方面,過多的關注語言文字基礎知識的掌握,在對學生進行語言運用能力培養(yǎng)時過多側重應試教育,沒有通過豐富的形式讓學生感受到祖國語言的魅力,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所承載的歷史和文化內涵了解不多。與此相關的是,以語言文字為載體的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理解也離不開語文課堂對學生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平時的課堂上,雖然在教學目標的制定上會涉及到文化傳承和理解方面的內容,但是在具體的實施方面沒有深入思考,缺乏有效的方式。
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和“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兩個方面,我覺得自己做的還是比較好的,例如在“自設問題閱讀課堂”的實施上,有效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并且在對文本的深度解讀中豐富了對文學類文本進行審美鑒賞的角度。這些做法今后還需要繼續(xù)堅持,并及時總結經驗,形成成果。
“學習任務群”是整個課程標準最亮眼的詞匯,不僅最亮眼,而且讓我內心明亮,豁然開朗。之前自己曾經思考過怎樣有效的整合語文課程的內外部資源,但是沒有尋找到的很好的路徑。“學習任務群”為我們提供了通過整合語文資源系統(tǒng)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思路,具有極高的指導意義。
18個學習任務群涵蓋了文學、文化、媒介、語言文字、學術等方面的內容,涉及內容廣泛,學習目標與內容豐富,教學提示清晰、具體。按照學習任務群的設計整合資源并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實施,必將對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提升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據了解,教育部正在醞釀高考形式與內容的改革。就語文教學而言,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考試評價方式的選擇都要適應即將到來的改革,評價學業(yè)質量要以語文核心素養(yǎng)及其表現水平為主要維度。
語文教學既要關注當下,又要關注未來,既要讓學生完成語文課程學習后取得優(yōu)秀的學業(yè)成就,又要使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得到提升,一言以蔽之,就是讓學生善語言、會思考、懂審美、有文化,成為有能力、有智慧、有情懷、有擔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