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碑文化》讀摘(一)
0、《說文解字》里說“碑,豎石也?!?/span>
1、
2、
世界上最有名的石碑有:埃及的羅塞塔石碑;
3、“石刻”不等于“石碑”,但“石碑”一定是“石刻”。
4、關(guān)于墓碑。有考證,公元前577-前537年的陜西秦公一號大墓里,開始有了墓坑四角有碑,上有“穿”,捆棺的紼布系于其上,慢慢將棺下放入墓坑。這就是石墓碑帶“穿”的濫觴??鬃勇裨岣赣H,因為古人“不封不樹”,不愿起墳,但是為了讓后人識別,“于是封之,崇四尺”。也可以栽樹以區(qū)別,“天子墳高三仞,樹以松。諸侯半之,樹以柏。大夫八尺,樹以欒。士四尺,樹以槐。庶人無墳,樹以楊柳。”東漢以后,開始有了石碑。后來又禁碑,碑變成小的四方形,葬入墓中,成為墓志。
5、清代有一個孫星衍的《寰宇訪碑錄》,收錄了7853塊。是迄今為止收錄最多石刻。
其中:周
6、春秋戰(zhàn)國時的碑,共三個作用:一是豎在宮院里,測量日影時間。二是豎在宗廟里,拴系祭祀用的牲口。三是豎在墓四角,穿孔用以安葬將棺材入坑。
馬衡認為,石碑用于刻字,始于東漢,盛行于恒、靈之際。
刻有文字的碑興起于漢朝,并不等于漢以前沒有石刻文字。只是把漢以前的石刻文字不稱為碑,而是稱之為“刻石”。
7、“碣”?!掇o?!防镎f:“古人把長方形的刻石叫碑;把圜首形或形在方圓之間、上小下大的刻石,叫碣。